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带生态补偿可行性研究

2017-11-10 09:19徐灿清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西江流域西江珠江

徐灿清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带生态补偿可行性研究

徐灿清

(广西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近年来,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地位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高度,珠江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粤桂经济一体化越来越表明粤桂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对珠江—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的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经验,以此来对该流域建设生态补偿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这对于推进珠江—西江,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流域生态补偿建设的发展、增强流域的生态可持续具有重大的意义。

珠江—西江流域;生态补偿;可行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国家、社会层面都日益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当前的环境保护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已成为权衡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珠江—西江流域横跨我国东西部,把经济高度发达的沿海地区与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连接了起来,是流域下游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腹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大动脉,也是我国与港澳、东盟各国合作发展的桥头堡。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西江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重大的破坏。因此,本文通过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可以为该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言献策,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珠江—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 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带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现阶段珠江—西江区域内总体上呈现出发展水平极其不平衡的两极,一边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另一边是经济落后的广西、云南、贵州和粤西地区。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呈现出经济高度发达与发展极为落后的地区分化,甚至出现粤西地区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流域内西部地区还低的现象。如表1所示,从2007年到2013年间,在西江流域的19个城市中,广西的百色、河池、贵港、贺州甚至是其首府南宁等市,云南的玉溪、曲靖以及贵州的安顺市,它们的人均GDP远远低于下游广东的广州、佛山、中山等市;而处于粤西地区的云浮、肇庆等市的人均GDP总的来说,却低于处于西部地区的南宁、柳州、玉溪等市。

图1 珠江流域示意图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地理教师网

表1 沿西江 17个城市人均 GDP (元/人)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年鉴(2008—2014)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珠江—西江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极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珠江—西江流域地区迫切需要突破省区间发展的界限,桂粤两省区应该共同致力于建立有利于区域间发展的制度机制,进一步促进跨省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二)西江流域经济带的生态概况

1.山地生态现状

由于流域内降雨丰沛,夏秋季节多大暴雨,加上植被退化,从而加快了流域内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导致流域内地质灾害频发,致使流域内泥沙含量增高,严重威胁水资源的涵养条件以及流域下游地区水生态安全。流域末端治理的成本远大于源头治理,且效果远逊于源头治理。因此,要加强珠江水系流域的生态安全,流域上下游的桂粤就必须齐心协力,加大流域上游山地的水土保持力度,加快桂粤两省区间的府际合作,建立健全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合作机制,促进桂粤的生态利益平衡。

2.水环境生态概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江流域沿江地区的生活生产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沿江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珠江—西江水质日益下降,给流域内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2013年2-3月份,龙江河出现的“水生态异常”现象,即龙江河的部分河段陆续出现因水生物过量生长而导致的水体颜色呈现褐色的现象。此外,随着西江黄金水道经济战略地位的上升,频繁地航运使得流域内的鱼类繁殖受到严重影响,流域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水资源需求量不断上升,而该省的水资源在分布上呈现出时空失调、水环境恶化的情况,这是广东水资源供不应求的关键因素。因此,广东对珠江—西江上游水资源的供给及其质量的要求日益攀升。

图2 珠江水质示意图

图片来源:200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三) 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1. 水源林面积下降,水土保持功能下降

近年来,西江流域的人口增长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域上游的居民大量种植经济林、用材林,在林地开垦农业用地,流域上游地区的水源林遭到严重的破坏。如近十年间,广西区百色市的岑王老山与百东河大王岭等自然保护区的水土保持林减少了20%[1];西江的另一条上游支流——漓江的水土保持林,也由于当地居民的乱砍滥伐以及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从植被层次丰富、树种繁多、具有极好的储水功能的复层林变为稀疏的人工林和次生林,这严重影响了森林的水土涵养功能。

2. 西江经济带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状况对水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

图3(a)1997—2012年西江流域广西段GDP、

(b)1997-2012年广西污水排放量图[1]

数据来源:1998—2013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且数据是按当年价格计算。

根据图3(a),从1997年来,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带广西段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GDP从1817.25亿元迅速增长到13035.10亿元,人均GDP也从3928元快速增长至27951元。而根据图3(b)则可以发现,从1997到2012年,广西的污水排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997—2008年,广西的污水排放总量由14574万吨增加到345355万吨,上升速度迅速;2009—2012年,广西的污水排放总量则从305507万吨大幅下降到245578万吨。

虽然2009年以来,广西的污水排放量有下降的趋势,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其对西江流域经济带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流域水生态受到西江经济带的发展而恶化。在实施西江经济带规划后,水土保持林的面积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水源林控制水土流失、调节径流、防洪防涝的功能受到重大的影响。此外,西江沿岸的自然景观也会因沿江产业群的布局而改变,经济带居民对沿江地貌的破坏程度与规模也将有所加剧,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也就会随之而面临严重的退化危机。另外,随着经济带的发展,西江的黄金水道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这也意味着会对流域内鱼类产卵场造成破坏,流域内的生态多样性也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从而,流域水生态的不稳定性以及水生态安全问题也会随之而出现。

二、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补偿的现实逻辑——生态补偿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珠江—西江流域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极度失衡,流域上下游地区的贫富差距逐渐加大,流域内生态破坏不断加剧,其中生态破坏突出表现为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遭受严重破坏等一系列生态失衡现象的不断呈现。这就必将激化流域上下游之间的区域矛盾。实施流域生态补偿,协调利益相关者的环境与经济利益的配置,对为保护流域生态做出贡献的行为进行激励,使“受益者补偿”原则得以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于缓和流域上下游之间、流域资源收益者与受损者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为流域的生态恢复与保护工作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弥补当前西江流域的生态治理的资金缺口、促进流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三、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合作的政策选择——生态补偿可行性分析

(一)生态可行性——跨境河流下游广东受益于上游的生态保护

为抑制流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顺应广大民众的呼声,广西区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多年以来,为了保障西江源头的水质,广西先后采取了大量措施,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如表2所示。

表2(a)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表2(b) 2011年广西启动千里西江绿色走廊

数据来源:姜峰,刘俊杰《西江流域广西段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关系研究》

从上表来看,广西区政府非常重视西江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在流域生态治理方面,2008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而且投入的增量比较大,“所投入的资金所占当年的GDP比例也1.5%左右。在流域生态恢复方面,实际上从1996年以来广西就启动了珠江防护林工程,到目前为止工程已顺利实施了两期。在流域生态建设以及水资源保护方面,广西区还以每年约30亿元的资金投入来改善水源区以及沿江的生态现状,截至2015年,广西全区共封山育林7778万亩。仅2011年启动的‘千里西江绿色走廊护岸绿化’工程项目,广西就投入了5846.6 万元,这一工程使得沿江的造林绿化里程增加了523.1公里、水路交通绿化面积增加了14.73万平方米。”[1]

位于西江流域下游的广东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就其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失调的困境以及城市化、工业化所带来的水资源问题严重制约着它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其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西江对它的重要性。广东的生产生活用水大部分来自珠江,根据相关数据报道,珠三角地区每年的淡水需求量大概是200亿m3,这其中的70%来自广西,而广西的淡水水源主要来自西江流域。比如广西多次为珠三角的“压咸补淡”应急增援项目无偿调水,每次从7亿到10亿立方米不等,干旱年份甚至达到了50亿立方米[2]。此外,广东经济高度发达,省内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整体生活水平都显著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绿色的生活条件的追求也愈发强烈。因此,广东对于谋求流域绿色发展和生态安全的渴望程度也就更为迫切,西江经济带所在的西江流域是珠三角甚至是整个广东省的“母亲河”“生命源”。这也就决定了建立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具有极大的生态可行性。

图4 广州取水源分布图

(二)经济可行性——桂粤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为生态补偿提供了可能

改革开放以来,同属于珠江—西江流域粤桂两省经济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发展水平差异仍然十分悬殊。

表3 2013、2014年西江流域桂粤经济指标比较

如表3数据显示,2013年西江流域下游的广东的GDP总值达到62474.79亿元,人均GDP为58833元,而广西的GDP总值为14499.9亿元,人均GDP为30741元;2014年广东的GDP总量为67809.85 ,人均GDP为63496元,然而广西的GDP总值为15672.89,仅为广东的23.11%,人均GDP为33090,是广东的52.14%;与2013年相应的比例为23.13%、52.25%相比,广西与广东的GDP比例差距不仅没缩小反倒扩大了。再从这两年的城镇化水平来看,2013年广东的城镇化比率达到了67.76%,而广西仅为44.81%,2014年广东的城镇化水平为68%,广西为46.01%,连续两年来,桂粤两省区的城镇化水平差距稳定保持在21个百分点左右,广西的城市化程度远远低于广东。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2013和2014年广西第一产业比重均比广东高了约5%,而其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则远远低于广东地区。

从以上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可以得知,桂粤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极其悬殊,广东的地区生产总值远远大于广西的生产总值。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流域上游的广西苦于缺乏足够的经费而无法有效地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修复。而下游的广东经济高度发达,若其能给予上游的广西一定的补偿资金,不仅可以帮助广西更有效地进行流域环境治理,还能刺激广西发展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从而为流域的生态环境的优化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实践可行性——国内外成功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

我国曾在国家层面、省区层面、市级层面以及流域层面等多个层次进行生态补偿实践。如表4所示,为了保证东江源头的水质安全、防止流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广东在东江上游地区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广东从水质、水土保持以及源头治理等方面着手,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专项资金来对东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改善工作进行补偿。在福建的生态补偿建设中,比较典型的在于九龙江、晋江以及闽江这三个流域的生态补偿实践。如图5,2005年至2010年间福州市、南平市与三明市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的投入都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表4 广东省对东江流域生态补偿经费投入[3]

图5 2005—2010年福建省对闽江、九龙江、晋江的生态补偿投入(万元/年) [3]

此外,浙江“异地开发补偿”、苏州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也已初见成效。这不仅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加快生态保护区的经济转型步伐,也为其他流域的生态补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国际范围的生态补偿实例中,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德国以及如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厄瓜多尔等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如美国在纽约市和catskills流域所进行的清洁供水交易操作,纽约市政府用投资环保的形式有偿使用流域上游的生态服务系统;德国在易北河流域通过直接向捷克进行财政转移来实行流域生态补偿;哥斯达黎加的环球能源公司根据“生态服务付费”机制的相关支付标准向国家林业基金交付费用。这些实践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四)社会可行性——制定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工业现代化迅速发展而来的是一系列诸如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的不断加剧,使得流域生态系统的基础性和控制性地位更加突出。加快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进度,处理好流域生态问题,是全面迈向生态文明的重要一步以及关键举措。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坚实的工程建设基础,但健全的制度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生态补偿工作被提上了我国党政部门的重要议程,得到了高度重视。早在2011年,中央文件就明确提出了要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接下来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也提出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决议。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始终不渝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强调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保障体系,从制度层面上为生态补偿的贯彻与落实提供保障,并为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指明方向。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更好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体系,为了更好地促进桂粤合作试验区的发展,珠江—西江流域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就显得更为迫切。所以说,西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也就具备了良好的社会可行性。

[1] 姜峰,刘俊杰.西江流域广西段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5(2):36-51.

[2] 刘民坤,陈湘漪.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62-67.

[3] 卢小志.华北地区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河北: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

Feasibility Study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Basin

Xu Canq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In the present years, with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Zone rising to a national level,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Pearl River basin and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and Guangxi make it more and more indicative that a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Economic Zone is inevitably to b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basin,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uccessful case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fully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the said basin, which would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us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basin as well as all the other basins in our country and enhancing the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in basins.

The Pearl River—Xijiang River basi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easibility

C34

A

1673-8535(2017)04-0001-07

2017-06-11

广西人文社科项目(FW2014022)

徐灿清(1991-),女,广西苍梧人,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高坚)

猜你喜欢
西江流域西江珠江
密闭取心技术在西江24-3油田的应用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漫”游珠江
西江华彩路
西江苗寨
西江流域跨域航道行政执法合作研究
体验经济视角下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广西西江流域生态补偿问题与对策研究
清代前中期广东罗定州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