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事立法的讨论

2017-11-13 22:01栏目主持人童德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德华法学院博士生

栏目主持人: 童德华

【专题研究】

关于刑事立法的讨论

栏目主持人: 童德华

导语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刑事法治作为现代法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与完善对法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刑事立法既是刑事法治的基础与起点,也是指导刑事司法的根据。脱离了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将举步维艰,刑事法治将无法实现。

有鉴于此,《暨南学报》特推出本期专题研究,对刑事立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关注刑法立法模式多样化,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旨在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法的建设。栏目主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童德华在其论文《新中国刑法立法方式的知识路径选择及其反思》中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刑法立法形式所依赖的三种知识路径予以了分析,即作为革命与斗争工具的刑法、作为促进社会发展工具的刑法和作为科学系统的刑法。童教授提出,随着立法知识路径依赖的变化,刑法立法将多样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资琳在其论文《概念思维与类型思维:刑法立法形式的抉择》中阐述了概念思维与类型思维对刑法立法形式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我国当前的刑法立法并不适合走单一法典化的道路。在立法形式上,应倡导多样化,给予单一刑法一定的空间,弥补普通刑法典的不足。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立丰的论文《特别刑法及其存在之合理性》从风险视阈下分析了特别刑法的合理性。他首先分析了在我国语境下特别刑法是否存在,并对我国的特别刑法概念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我国特别刑法存在的合理性。在小结中,李教授认为刑法修正案无法与风险社会契合,但特别刑法在立法成本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国民对风险的立法要求,同时也能维持刑法的稳定与权威。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王琪副教授在其论文《附属刑法及其利弊分析》中指出附属刑法应当具备刑法的基本特征,内容上包括罪状和法定刑的规定,是一种实质的附属刑法观念。她认为确有必要在刑法的渊源上增加实质的附属刑法,因为实质的附属刑法有利于刑法典的稳定性,有利于真正贯彻罪刑法定原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肖姗姗博士的论文《未成年人刑事立法的选择》主要分析了未成年人这一特别领域的刑事立法。她指出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立法具有滞后性、专门少年司法组织法缺失和刑罚制度、行刑制度缺乏独立性等弊端。因此主张建构现代意义上的未成年人刑法,在保护与处分相结合的立场上,将未成年人刑事实体法、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法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组织法纳入未成年人刑事立法体例。

2016-06-20

童德华,男,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刑法哲学和刑法基本理论研究。 资 琳,女,湖南耒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法哲学和应用法理学研究。 李立丰,男,吉林公主岭人,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刑事政策、比较刑法研究。 王 琪,女,陕西榆林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刑法学、民族法学研究。 肖姗姗,女,湖南桃江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博士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未成年人刑法研究。

猜你喜欢
德华法学院博士生
拔杂草
理想与现实之间:博士生学术职业社会化的张力及其消解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迎春佳作
收工
中国博士生的苦与乐
Homosexual Marriage Legislation in China
THE RESEARCH OF THE JUSTICIABILITY OF CSR
测谎器
“僵尸”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