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应用rhEPO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血小板参数血红蛋白水平和康复进程的影响

2017-12-06 06:09屈小鹏
河北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围术置换术红细胞

康 凯, 屈小鹏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 陕西 延安 716000)

围手术期应用rhEPO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血小板参数血红蛋白水平和康复进程的影响

康 凯, 屈小鹏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 陕西 延安71600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血小板参数、血红蛋白水平和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围术期皮下注射rhEPO,对照组给予等量0.8%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两组康复进程指标,测定两组手术前后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并比较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拆线时间、负重锻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h引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 HCT(37.24±1.09)%、Hb(119.23±1.77)g/L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PLT(142.10±1.89)109/L、CRP(15.29±1.33)mg/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 APTT(28.43±1.35)s、PT(11.10±1.45)s较对照组缩短,而其FIB(3.21±1.31)g/L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rhEPO可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LT、Hb水平及凝血功能,同时缩短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围手术期; rhEPO; 髋关节置换术; 血小板; 血红蛋白

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骨科最成功手术方式之一,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矫正畸形并恢复和改善其关节运动功能,使患者获得无痛且功能正常的关节,虽然骨科生物材料的引进及手术条件日趋完善使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但随手术数量增加,术后神经麻痹、骨溶解、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仍备受关注[1]。骨科关节置换术出血较多,尤其是双侧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术,术后贫血、血栓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骨科医生及患者,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在血液高凝、血流减慢或瘀滞、静脉管壁损伤后发生,患者血HCT、Hb减少,PLT聚集率增加,并出现凝血功能障碍[2,3]。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血液动员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促进红系祖细胞朝原红细胞分化,促进幼红细胞增殖并向Hb转化,提高血液中红细胞、Hb含量及含氧量,促进红细胞代谢[4]。本文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rhEPO对其PLT参数、Hb及康复进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在60岁以上,且择期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②病因主要为股骨头坏死伴骨关节炎、髋关节炎、颈骨骨折等,且临床资料完整,意识清晰、能正常交流,可配合参与本研究;③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贫血、脏器出血患者;②术前1周有促凝、抗凝药物使用史或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合并骨盆骨折、严重内科疾病或多关节手术者;④既往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梗、心梗病史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5~76岁,平均(65.10±1.32)岁;病程3~10年,平均(6.45±0.13)年;疾病类型:股骨头坏死伴骨关节炎12例、髋关节炎10例,颈骨骨折8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6~74岁,平均(65.15±1.30)岁;病程3~11年,平均(6.44±0.16)年;疾病类型:股骨头坏死伴骨关节炎13例、髋关节炎10例,颈骨骨折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均在术前进行并存疾病、营养状况及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筛查,评估其心功能、肺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观察组在围术期(术前7d)给予rhEPO注射液(商品名:益普利,国药准字S20043056,生产单位:上海科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规格:3000IU/支),给药剂量250U·kg-1·次-1,1次/d,术前1d停药,对照组给予氨甲环酸(3.0g/次,术后7d开始持续应用至术前1d),并补充足够铁剂保证造血所需原料,不给予rhEPO处理,其余处理措施两组均相同。手术方法:如患者无呼吸困难或气道插管困难则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手术均由同一名主刀医生完成,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全程使用止血带,压力设定为收缩压+100mmHg,切口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松开止血带,手术时间在30~60min,并采用美国施乐辉公司提供的骨水泥固定后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如陶瓷对陶瓷、高交联聚乙烯对金属非骨水泥生物型假体,术中适当控压,精确止血,并放置1根引流管,在术后24h拔除,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止痛,术后12h均口服利伐沙班10mg抗凝至术后5周。

1.3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负重锻炼时间等康复进程指标;②两组血HCT、PLT、Hb、CRP水平比较:取患者术前1d及术后24h空腹静脉血4mL,采用北京三品科创产SPX-40自动纤维测定仪测定HCT、PLT、Hb,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CRP水平;③两组凝血功能变化分析: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两组术前1d及术后24h APTT、PT、FIB,评价凝血功能,正常值分别为25~37s、11~14s、2~4g/L;④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感染、深静脉血栓、过敏、发热等。

2 结 果

2.1两组康复进程指标比较:观察组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拆线时间、负重锻炼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较短(P<0.05),两组术后24h引流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进程指标比较

2.2两组手术前后血HCT、PLT、Hb、CRP水平比较:术前两组血HCT、PLT、Hb、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HCT、PLT、Hb、CRP水平均较同组术前下降,但观察组术后血HCT、Hb高于对照组,PLT、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HCT、PLT、Hb、CRP水平比较

组别Hb(g/L)术前 术后CRP(mg/L)术前 术后观察组130.23±1.75119.23±1.77*30.19±0.1315.29±1.33*对照组130.20±1.81115.43±1.89*30.15±0.1520.67±1.58*t0.0658.0381.10414.268P0.948<0.0010.274<0.001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3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前APTT、PT、FI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PTT、PT较同组术前明显缩短,FIB均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术后APTT、PT较对照组缩短,而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4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感染、深静脉血栓、过敏、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髋关节置换术为目前临床骨科常见术式,通过应用人工关节取代失去功能的人髋关节,继而获得确切治疗效果,可治疗患者伴有功能障碍和持续疼痛的关节损伤,缓解疼痛、矫正下肢畸形,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因此该术已成为多种髋关节中晚期疾病的首选方法,用于其他非手术无法治疗的疾病,但患者因术前损伤,大量失血后会使Hb等营养因子下降,红细胞含量及HCT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及术中缺血也会引发凝血机制,血小板活性增强,术中及术后均需要进行输血,此外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一般较大,机体功能下降,血管弹性降低,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术后更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5,6]。研究显示在择期手术患者中,围术期患者术前长期等待过程中贫血症状会呈进行性加重,髋部骨折患者在创伤打击下引起全身应激反应,增加心脑及其他组织、器官血氧需求,同时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制动或卧床休息,因缺乏运动导致静脉血液循环减慢,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且患者围术期体液丢失或凝血功能激活导致术后机体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此外手术操作、麻醉因素均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体内产生大量自由基,造成红细胞结构及功能损害,并导致患者启动修复机制,促进血小板聚集,引发血栓,而CRP为急性相急反应蛋白之一,在手术、感染、创伤刺激因素作用下一会明显升高,因此在髋关节围术期应及时纠正贫血症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CRP等指标水平[7~9]。促红细胞生成素为肾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由165个氨基残基组成,可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及幼红细胞成熟,加速网织红细胞释放及提高红细胞膜抗氧化酶活性,因此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补充EPO有重要意义,rhEPO为重组人EPO,可刺激前期红系定向干细胞增殖,使其向原红细胞分化并刺激幼稚红细胞增殖,继而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提高血液含氧量,继而维持及促进红细胞代谢,常用于增加贫血患者红细胞数量,纠正贫血、改善凝血功能,因此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红细胞动员的安全有效药物[10,11]。

在康复进程方面,寇红伟等[12]在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腰椎退变性侧弯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时发现,A组(术前7d起每隔1d给予EPO 10000IU)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均较B组(术前不给于EPO治疗)少,且A组术中负重锻炼所需时间较B组短,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前1周内给于rhEPO治疗后,其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拆线时间、负重锻炼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两组术后拆线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而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给予rhEPO治疗,可明显减少其术中及术后输血量,缩短康复进程,促进患者尽早拆线,参加正常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在HCT、Hb、PLT及凝血功能改善方面,王善超等[13]在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出血的影响时发现,试验组、对照组术后3d、7d Hb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术后14dHb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的Hb水平仍显著低于同组术前水平,张静萍等[14]分析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氨甲环酸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液管理中应用价值,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红细胞数、Hb、HCT均低于同组术前1d,但观察组术后1、3、5d红细胞数、Hb、HCT均较对照组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4h两组血HCT、PLT、Hb、CRP水平均低于同组术前1d,但观察组术后血HCT、Hb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LT、CRP低于对照组,这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因此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及术后其血HCT、PLT、Hb水平可能因手术创伤、失血过多等因素而呈下降趋势,但采用rhEPO治疗,可明显减轻血HCT、PLT、Hb的下降幅度,考虑是因为rhEPO可刺激前期红系定向干细胞增殖,并促进幼稚红细胞增殖,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提高血液含氧量,继而维持及促进红细胞代谢,提高HCT、PLT、Hb水平,同时减少CRP释放。此外本研究也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PTT、P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FIB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给予rhEPO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同时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围术期应用rhEPO治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血HCT、PLT、Hb、CRP水平及凝血功能,同时促进康复进程,无明显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付鸿江,裴效瑞.利伐沙班不同疗程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11):1506~1509.

[2] 程艳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流程联合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学,2016,22(4):618~620.

[3] 宋玉成,邓迎杰,刘振锋,等.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与中药八珍汤对老年关节置换后血红蛋白及高凝状态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53):7925~7931.

[4] 李璐兵,韩然,王雪,等.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在髋膝关节置换术贫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10):898~901,951.

[5] 张德盛,刘树平,刘跃洪,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2):235~237.

[6] 肖天科,付滨,余学英,等.泵注右美托咪定减少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5,27(2):243~245,248.

[7] 陆伟斌,唐亚贤,刘宝清,等.血凝酶对髋关节置换术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出血量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9):5713~5715.

[8] 周琦,周义钦,赵辉,等.老年患者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的转归[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3):261~267.

[9] 林伟文,黄瑞良,赖茂松,等.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3):103~106.

[10] 胡彩华,李施泉,范玉平,等.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变化及其与化疗的关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3):204~206.

[11] 刘继芳.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作为预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危险因素[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8):771~774.

[12] 寇红伟,魏琛,刘宏建,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腰椎退变性侧弯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7,34(4):700~702.

[13] 王善超,孙卫平,王海波,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出血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3):72~74.

[14] 张静萍,刘欣伟,韩文锋,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氨甲环酸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液管理中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9):889~891.

1006-6233(2017)11-1858-04

陕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3JM4328)

屈小鹏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11.028

猜你喜欢
围术置换术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