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2017-12-27 02:46马清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8期
关键词:教学效益课堂氛围有效提问

马清

【摘要】随着深入的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也成为大家探讨的重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教学效益 课堂氛围 兴趣 多媒体教学 课文朗读 有效提问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43-0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形容新课程改革一点也不为过。在语文新课改这条充满挑战性的道路上,我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我们必须攻克的堡垒。下面我就根据本人教学实践,发表一点浅见,以期能够抛砖引玉,让大家一起来探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努力营造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能否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我在语文课上推崇“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师要首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我在讲《爱莲说》这一课时,我利用了先进的教学媒体——电子白板,以一首《荷塘月色》的视频导入本课,在诗情画意的情境之下,有些学生也跟着一起哼唱,课堂气氛随之活跃了起来。在浪漫的歌声和优美的荷花图片中,自然而然引出本节学习的主题《爱莲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和兴趣,引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期待心理。

还记得在教《背影》一课时,我发现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读这篇文章。经过分析我认为大概是因为《背影》所承载的内容和情感距离学生太远了吧。当代的学生与朱自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之间的沟通途径是什么呢?我想,《背影》所承载的最基本的情感是父子亲情,这种感情是我们的学生能够感受的。于是,我就从这里入手来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我运用孙道临先生的朗诵作为拉近学生与作者心灵距离的媒介。我要求学生边听边联想自己生活中亲人的背影,然后让学生记下想到的亲人的背影。学生有的写母亲,有的写外婆,有的写父亲,后来我发现很多学生带着晶莹的泪花读自己的“作品”,教与学达到了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视课文朗读,让“活”起来

早在20年代,黄仲苏在其所著《朗诵法》一书中就曾提及类似的问题。他写道:学生“起立读文,……每因害羞,辄以书掩面,草草读毕;或因胆怯,吞吐嗫嚅,期期不能出诸口;偶或出声,亦细微不可辩”。由此看来,学生上语文课怕动口,确是一种久治不愈的“顽症”。但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就现行教材来说,入选的课文均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其语境描述的美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大门。朱熹曾就此说过“读书之法,在于熟读而精思”,“大抵须先熟读,使其言皆出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手吾之心。”勿庸置疑这就是语感的培养,思维的拓宽。因此,语文课堂上第一位的是“读”,不但要让学生读,而且要多读、巧读。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朗诵必须与思考理解相联系,这是学生掌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意旨、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学生来说,有目的的朗读以及带着思考的朗读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学会读书。教师对学生朗读应该提出要求,同时也要加以指导。教师切不可只把背诵当作学生的课外作业,只顾检查背诵效果,而不顾学生背诵文章的方法是否科学、高效。

四、有效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我认为关键是课堂提问的设置要合理科学。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语文知识。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动机意识,一个好的问题绝不是信口开河的,应是目的明确、与课文学习密切相关的、有意义的问题;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问题的设计一般遵循“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层次,有梯度,如登山一般,搭级而上,循序渐进;课堂提问要具有广泛性。德士马等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課堂参与机会的次数和回答问题的次数相关,教师的提问必须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对问题做出反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回答的平等机会。课堂提问要加强拓展课外知识。比如我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

五、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力量

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身影。这种教学模式,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个平台,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是形成语感、培养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壤。语文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很喜欢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也恰好就是新课标要求下的一种教学模式,何乐而不为?

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要成就这件精美的艺术品,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构建高效课堂,尽早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美]杰罗斯·S·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

[3]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效益课堂氛围有效提问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妙用音乐渗透,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