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民工子弟学生美术材料缺乏问题的研究

2018-01-17 13:12张珊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

张珊

摘 要: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比较多,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随之而来的民工子弟学生猛增。近年来,外来民工子弟学生占学生总人数70%以上。因此,我校成为一所典型的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对孩子的学习普遍不重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美术课堂将很难正常有序地开展。因此,美术教师应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解决学生缺乏美术材料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近年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美术材料缺乏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民工子弟学生;美术材料;资源整合;就地取材

一、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子弟的教育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只帮助民工子弟学生就学还是不够的,后续还有很多新的问题出现。以美术课准备美术材料为例,学生很难将教师课前布置的美术材料准备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不支持

外来务工人员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对美术课的认识比较浅显,在他们眼中美术课就等同于画画课,只要有纸、有笔就行,完全不了解美术课还分手工课、欣赏课、绘画课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对于美术课时常要准备陶泥、毛笔、墨等不同的美术材料,他们就不了解。有的父母观念过于传统,认为孩子学好语文、数学等主课就可以了,其他技能课可以不学。

2.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

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条件较差,这是造成学生美术材料配备不齐的重要原因之一。

3.美术材料包不实用

每个学期初,都会有美术材料包配给学生,可是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的材料很多都用处不大。例如,陶泥太干不能成型(五上),风筝的骨架短少(五下),教材安排了五节水墨课(六上),但是配套宣纸严重不足。要把每节美术课都落实到位,很多美术材料都必须由学生重新购买,这就加大了民工子弟学生准备美术材料的负担。

二、策略研究

在深刻体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后,笔者在任教的多个班试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以帮助学生解决美术学具的问题,积极开发、利用、整合美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利用身边的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丰富美术课程资源。总体上,效果喜人,在解决学生美术学具的同时也让学生收获了“合作美”“环保美”“创意美”,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课的美。近年来,笔者主要利用以下方法来解决学生美术材料配备不齐的问题。

1.小组合作准备

根据班级8排6列的排座形式,笔者让前后4人为一小组,并且都配有组长。每节课前笔者会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所需带的美术用具,由组长咨询组员是否有独立配备这些学具的能力。若不能,由组长进行调配,谁带什么材料,责任落实到个人。课上这一组学生就合作使用美术材料,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2.班级循环使用

观察发现,很多学生的美术学具都是相互借用的。于是笔者召集同年级美术任课教师,对于本学期要用到的,并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美术材料,在平行班中进行收集,如剪刀、毛笔、碟子等。收集后贴上名字标签,归类放入工具箱,等到学期末再归还给学生。这样一来,只要能收集一个班级的剪刀,整个平行班的学生都可以使用。每次上课,只要零星购买一些不能重复使用的美术材料就可以了。

3.学校经费补助

一般由美术任课教师向美术组长提出学生需要的常用美术学具,由美术组长整合后再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经费购买的共同美术学具,一般为毛笔、剪刀、墨水等,美术任课教师视情况向学校借用。

4.班级变废为宝,成立“班级美术学具小金库”

美术课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无疑是卫生问题。班级的垃圾桶中饮料瓶、废纸最多,一学期积攒下来这些废品数目比较可观,因此,笔者在试行的班级中放置回收箱,让学生把废品(废纸、饮料瓶)按品种投掷。

如果每个班都能很好地试行“变废为宝”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改善班级的卫生情况,还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可以用于购买美术学具。

5.寻找和利用生活中的可用材料

受家长的影响,很多民工子弟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于是,笔者就结合书本上的一些手工课或者自己增加手工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宝贝”。这种方法试行后,笔者先让学生对家里不用的东西归归类,将可用的材料带来学校,由指定学生整理收集好,放进储物柜,这些都能在学生做手工时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美术手工材料的问题,让手工课变得丰富多彩,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使东西摆放有序。

手工制作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大脑协调合作的活动,而手工制作课作为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都比较强,更符合少年儿童好动的天性,这样有趣的手工课很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解决了教师为美术材料发愁的问题,也解决了学生配备不齐美术材料的苦恼,更使学生开动脑筋,发现生活中的环保美,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体会到实际运用中的美。例如,废弃的瓶子经过手工加工绘画变成美丽的装饰品或是漂亮的花瓶,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当成生日礼物送给朋友,自己做的剪贴画可以挂在家里当装饰画,自己捏的泥塑可以当做装饰品摆放在房间里,自己做的风铃可以挂在窗前……这些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6.动手制作美术学具

上述方法实行以后,学生缺乏美术学具的问题有了很大的好转,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利用空余时间浏览网页与书籍,寻找另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笔者正在为五年级下册“弯弯的小路”一课做准备。很幸运,笔者从网络中发现了由美术特级教师朱敬东老师指导的“弯弯的小路”一课的视频,视频里教师神采飞扬的讲解,学生生动活泼的发言,浓浓的美术氛围一下子就吸引了笔者,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学生,包括教师,他们在绘画时所用的都是自己制作的“毛笔”。顿时,笔者感到无比的激动:这要是能为我所用该有多好。于是,笔者仔细看视频,一字一句地记录该教师的课堂,对如何教学生制作工具听得更是认真。笔者把它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中,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致勃勃,更有意犹未尽之意。

之后,笔者也多次尝试其他学具的制作,并且把这种方法与平行班的其他教师分享。

三、实践反思

小学美术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都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發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美术课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农村学生多了解和认识新事物。因此,美术课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本文所述的六种方法,极大地改善了美术课堂教学问题,让我们的美术课有的放矢,有了灵活机动性,解决了学生与教师在美术材料缺乏方面的苦恼。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美术课变得丰富多彩。但要想保证每一节美术课有活动可开展,有材料可运用,只靠笔者目前所做的这些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徐焕文,杨立霞.我国打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3).

[2]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注:本文系临安区第29届学科论文小学美术学科市级16年16JS3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大数据时代电力运营监控数据处理技术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营销核心思路探索
物流行业发展中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资源整合视角下夏布的手工艺品设计研究
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