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少教多学”导学案编写的思考

2018-01-17 19:17殷传聚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编写少教多学课例

殷传聚

摘 要:“少教多学”是基于课堂教学现实提出的教学理念,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是落实“少教多学”理念的具体实践行动。本文对“少教多学”概念做了较详细的解释,从导学案编写的依据、原则、框架和思考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并附有编写课例,可操作性强,体现出“少教多学”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少教多学;导学案;编写;课例

孙绍振老师对当前语文课堂有过精辟和准确的论述:“我们的语文课上,师生的生命浪费是世界之最。中学语文教学严重无效,至少可以说是低效,投入与产出极不成比例。” 我们可以认为孙老师的观点太情绪化,但他确实陈述了一个事实:当下不少教师在时时把控着课堂,讲台完全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不停地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才华,学生只能当观众或道具,被动接受,课堂教学低效平庸,提高教学成绩只能靠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来达成。

任何一个教学主张或理念的提出,都是基于教育的现实。“少教多学”教学主张的提出是从教学理念的高度对这种教学的纠偏。“少教多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但“少教多学”之“少教”不能理解为让教师投入得更少,放任学生自学。“少教多学”之“多学”,也不是多读书、多背教材和过度练习,教师要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张士民校长以课题的形式提出“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思考所形成的共识,对当前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少教多学”的理念,就是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你的教学观、学生观是什么,从学校层面倒逼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从教师的“教”要变为学生主动的“学”上来。

自2015年4月份以来,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江宁分校高中语文教研组开始了基于“少教多学”理念的导学案编写工作。教研组核心成员多次研讨,从导学案的编写依据、原则、架构、师生定位、效果评价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导学案的基本实施模式。目前,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史记》选读、唐宋诗词选读、唐宋八大家作品选读、现代散文选读和小说选读等10本教材导学案的编写工作已经完成。

一、“导学案”编写的依据

1. 对“少教多学”的理解

第一,“少教”是教学观,也是教学法;“多学”是学生观,也是学习目的和方法。

对“少教”的理解:不是对教学的少管或不管,是教师如何对待教学的科学认识和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定位,体现教师在课堂的主导性,是“导演”不是“演员”。“少教”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少教”要有針对性。不是针对教师如何把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活动;二是“少教”要有创造性。要依据本校学生特点创造性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三是“少教”要有前瞻性。要从学生近期和长期发展出发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智力、情感和文化涵养提升到新的高度。

对“多学”的理解:不是强迫接受,让学生“习得”,体现学生主体性,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多学”的特征:一是“学生想学”,即学生愿意参与学习,愿意参与课堂学习,配合老师和同学学习实践活动,使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二是“学生会学”,即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敢于质疑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是“学会批判”,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批判性地学习,自主思考、自主领悟、自主判断,不唯上,不唯书 ,与真理同行。

第二,是对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观的再思考。孔子主张,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适时启发。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古今面对的场景不同,但目的相同,都是有关如何教育人的问题,都强调了让学生“多学”、多参与、多习得,教师不要包办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少进行灌输式的“教”,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

第三,“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念与古代的读书法相契合。苏轼读书时,“每次作一意求之”,“勿生余念”,意思是每一次读书只带着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去研究,不要涉及别的问题。强调了读书者要带着问题学习,学生是思维的主体。

朱熹读书讲求“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崇尚“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他提出了“无疑—有疑—解疑”的过程。“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两位古代大师读书法提出了在“疑”中探究的“多学”教学思想,强调了学生学习贵在有疑,还要会解疑,更是对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发展。因此 ,“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有深厚的文化土壤,是传承,更是与时俱进的发展。

2.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是当前整个教学的宏观指导,是课堂教学的指南,“少教多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符合新课程的“平等对话,探究学习,发展核心素养”等的教学主张。编写基于“少教多学”理念的导学案,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举措,是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的创造性教学实践。

二、导学案编写设计原则

以学定编,体现导学,突出活动,梯级设计。

第一,学生已经懂的,设计成“检查”环节。

第二,学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设计成“概括与提炼 ”环节。

第三,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设计成“讨论与交流”环节。endprint

猜你喜欢
编写少教多学课例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课例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