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物理轻物体

2018-01-17 19:21王相婷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

王相婷

摘 要:高中物理对物体和运动过程的描述,抽象出了很多理想模型,这符合哲学的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思想。不同的理想模型有不同的特点和研究方法,本文从物理中质量忽略不计的轻物体入手,以实例分析了“轻”物体的研究方法和规律。

关键词:高中物理;理想模型;轻物体

高中物理涉及许多理想模型,有一些物体质量相对于其他研究对象很小,对研究问题影响不大,我们称之为轻物体,如轻绳、轻杆、轻弹簧,在题目中也有一些物体被明确指出“质量忽略不计”。很多轻物体在研究时忽略其质量就可以了,但有些轻物体是解题的关键,必须重视。

例1:一长轻质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質量分别为mA=1kg和mB=2kg的A、B两物块,A、B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素都为μ=0.2,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如图1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A.若F=1N,则物块、木板都静止不动

B.若F=1.5N,则A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N

C.若F=4N,则B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4N

D.若F=8N,则B物块的加速度为1m/s2

解析:本题为牛顿运动定律临界滑动问题,A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A=μmAg=0.2×1×10 N =2N,B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B=μmBg=0.2×2×10 N =4N,因为对长木板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其合外力必须为零,fA

解析:设F达到某值时A与长木板恰好相对滑动,此时,对于B和木板:fA=mBa,a=1m/s2,对于系统:F=(mA+mB)a=3N,所以A、B选项整体一起加速运动,A错。

当F=1.5N时,系统a=0.5m/s2,以B和木板为研究对对象,A、B间摩擦力fA= mBa=1N,B错。

当F>3N时,A相对长木板滑动,A与长木板间摩擦力fA=2N,此时B的加速度a=1m/s2,故C错,D正确。

小结:临界滑动条件:临界滑动的两个物体加速度相等,且物体间形成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轻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合外力必为零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例2:如图2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

C.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

D.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解析:本题为2011年江苏高考题。题中所给绸带带为轻质,质量忽略不计,无论绸带处于哪种运动状态,沿运动方向上的动力和阻力必须抵销。因此两物块给绸带的摩擦力大小总是相等,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相等,答案A正确。

若物块相对绸带滑动,则物块与绸带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mgcosα,由于两物体质量不同,斜面倾角相同,则两物块与绸带间的滑动摩擦力不等。故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滑动。又由于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故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答案C正确。

由于M>m,M不可能相对绸带滑动M应于绸带相对静止,沿斜面向下滑动,由于绸带所受合外力为零,m对绸带的摩擦力必沿斜面向下,相对绸带沿斜面向下运动(M相对绸带静止,m相对绸带下滑)或沿斜面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此时绸带可等效为绳子,M和m相对绸带 均静止)。故答案B、D正确。

小结:本题在当年江苏省高考中得分率很低。轻绸带两端所受摩擦力相等是联系M和m的关键。

总结:轻物体质量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合外力必然为零,故连接两物体的轻绳、轻杆、轻弹等两端受力一定相等,这是很多问题的隐藏条件,是解题关键。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怎么学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新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功能关系应用例析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物理课程特点及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