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快走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介入术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2018-01-19 03:48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长距离心肺动力学

明 辉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公认的冠心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2〕。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主要包括药物缓解不适、降压治疗以及改善饮食、生活习惯等〔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皮冠脉介入(PCI)以疗效快、创伤小等优点逐渐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和推广〔3〕。大量临床研究发现〔4〕,术后仅仅药物维持治疗和常规的康复方法往往效果不够理想,与此同时长期的药物治疗会降低病人的依从性,甚至带来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寻求更有效的术后维持治疗方案具有重大的意义。有文献报道〔5〕,在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病人增加长距离快步走锻炼,在改善患者预后上具有理想的疗效。本文主要研究长距离快走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介入术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心脏外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入院并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纳入标准〔6,7〕:①年龄60~80岁;②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③患者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及相关风险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均成功接受PCI手术。排除标准〔8,9〕:①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治疗;②行动不便难以完成长距离快走的患者;③有艾滋病、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④患有恶性肿瘤不适于参加实验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分级以及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32)

1.2方法 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维持治疗及禁烟酒、清淡饮食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长距离快走锻炼:患者以120~140步/min的速度每次行走30~70 min,具体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决定,对于年老体弱者,初始速度可稍慢,等待身体逐渐适应后可逐渐加速,完成目标即可,每日1~2次,要求每日行走距离达到4.5~6.0 km。快步行走时要求抬头挺胸,展开双肩,让肩部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与地面垂直,与此同时让呼吸和步幅相配合并默数计数。在快步走过程中,如果患者自觉身体不适,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时,立即减缓速度直至停止运动。对于次日感觉异常劳累的患者,适当减轻运动强度。为每例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心率等数据,以供后期数据分析。

1.3观察指标 ①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②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早期和晚期血流峰速度比值(E/A);③心肺功能;④生活质量。

1.4疗效标准 采用心肺运动训练测试(CPET)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测评: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Screen CPX型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改良的BRUCE方案,测定病人休息时、运动时、恢复期初始5 min的心肺运动参数。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调查量表对患者技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问卷主要包含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的认识5个维度共19个条目,回答后对所有项目逐项评分并计算SAQ总分,标准积分=(实际得分-该方面最低得分)/(该方面最高分-该方面最低分)×100,标准积分得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呈正相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比较 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MAP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BP、DBP、MAP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经过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LVEF及E/A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P=0.00)。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下表同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3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情况 观察组患者T、VO2peak、VCO2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MET、VE/VCO2虽大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比较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3 讨 论

PCI术后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巩固患者的疗效,同时对预防疾病的复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长距离快走运动逐渐进入临床医生的视野。《美国医药学会季刊》曾刊出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显示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30 min能够在预防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上起到积极有效的影响〔10,11〕。《英国医学杂志》亦报道过,每天快走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50%的风险〔12,13〕。但临床上关于该种康复训练方法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PCI术后康复的疗效尚缺少系统的报道和足够的数据支持。长距离快走较一般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水平。笔者分析原因主要为:①长距离快步走在运动医学上属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可以消耗大量热量,同时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血液流变性,增强物质代谢的氧化还原,对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治疗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作用。②长距离快步走能够作用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血管运动中枢,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以达到降压目的;与此同时其能够改善情绪,在减少血压波动幅度上亦有作用。

长距离快走较常规康复训练在改善HR、LVEF及E/A血流动力学指标上效果更加明显,证明心脏的收缩功能均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改善。笔者认为其可能原因为:①长距离快走加强了心肌细胞的有氧代谢能力,加强了肌凝蛋白ATP酶的活性,增高了横桥的活化水平,增强了心肌收缩力,心排血量增加,进而改善了冠脉的灌注,避免了心肌缺血情况的出现。②长距离快步走能够改善冠状动脉循环的运送能力、提高冠脉血管的扩张能力,同时能够增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血液供应,在避免冠脉供血不足上具有积极作用。

长距离快步走在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上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笔者认为除了与快步走属剧烈运动能够提高心肺承受能力之外,可能还与其改善了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有关。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促进了血液循环,加快了气体交换,改善了血氧含量,进而使得心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长距离快走能够更为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①长距离快走改善了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而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②长距离快走能够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使得患者能够更为积极面对术后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依从性得到增加,疗效随之增加;③长距离快走能够使得患者逐渐对自己的病情得到正确的了解,在预防疾病复发和发病处置上能够更为科学有效,进而改善了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长距离快走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介入术后康复具有改善血压更明显、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更优异、心肺功能提高更明显及生活质量改善更有效的优点。

1汪雁博,谷新顺,范卫泽,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预测价值〔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4):192-7.

2Douschan P,Gabor K,Foris V,etal.Cardiopulmonary comorbid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hemodynamic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Eur Respir J,2015;46(suppl 59):PA3780.

3姚亚丽,杨 波,康 宏,等.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14(9):678-82.

4Reiter U,Reiter G,Kovacs G,etal.Native myocardial T1 mapping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correlations with cardiac function and hemodynamics〔J〕.Eur Radiol,2016;27(1):157-66.

5Hajjar I,Hart M,Mack W,etal.Aldosterone,cognitive function,and cerebral hemodynamics in hypertension and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J〕.Am J Hypertens,2015;28(3):319-25.

6罗建军,赖祯平,韦荣耀,等.冠状动脉介入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4):389-91.

7Chen YY,Yun H,Jin H,etal.Association of native T1 times with bi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hemodynamics in precapill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7;33(8):1179-89.

8高真真,季 鹏,夏月清,等.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4):344-8.

9Puymirat E,Aissaoui N,Cottin Y,etal.Cyclosporine before PCI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New Engl J Med,2015;373(11):1021.

10蒋庆渊,陆 铭,李锦玉,等.心脏康复治疗对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9):1036-8.

11许艳梅,冯玉宝,苏 平,等.运动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4):326-30.

12Nazir SA,Mccann GP,Greenwood JP,etal.Strategies to attenuate 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during P-PCI:the randomized reperfusion facilitated by local adjunctive therapy in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ial〔J〕.Eur Heart J,2016;37(24):1910.

13王亚芬,郭 薇,白凤芝.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7):648-51.

猜你喜欢
长距离心肺动力学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长距离PC Hi-Fi信号传输“神器” FIBBR Alpha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我国最长距离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