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支气管导管与支气管阻塞导管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2018-01-19 03:48张志君牛志强郑孟良王本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单肺双腔吸气

张志君 牛志强 郑孟良 王本清 聂 宇

(沧州市中心医院麻醉一科,河北 沧州 061000)

近年来,随着胸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绝大部分肺部手术需要将双肺进行分隔以保护健侧肺,这在方便手术操作的同时也避免感染的出现〔1〕。在行胸腔镜手术时应选择最合适的肺隔离技术,以提升通气效果,同时在手术给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在手术中使用单肺通气方法可以达到有效隔离双侧肺的目的。目前在单肺通气中常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这一技术,但由于该手段中所用导管的周径较粗,在术中易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这对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会造成较大伤害〔2,3〕。支气管阻塞导管是新型的气管导管,其采用气管导管主管与封堵管分离设计,使用时可按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单腔导管,能较好的适应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且相对于传统的双腔支气管导管具有损伤小、定位准确等诸多优势〔4〕。为了进一步分析支气管阻塞导管应用的优越性,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其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双腔导管组与阻塞导管组各40例。患者均符合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指征〔5〕,且术前不存在慢性肺阻塞性疾病、气胸等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肺功能及血气参数等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见表1。

1.2麻醉方法 全部患者手术前,先建立多导联心电图,并在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电情况。麻醉诱导方法:常规静脉注射3 μg/kg芬太尼、2 mg/kg丙泊酚,并静脉推注0.5 mg/g顺苯磺阿曲库铵。诱导结束后,双腔导管组使用39F/37F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阻塞导管组在插入ID8.0 mm的单腔支气管导管后,置入支气管阻塞导管,两组插管过程均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定位并完成,之后患者体位变化后再次进行定位。插管结束后,继续对双肺进行20 min通气,此后再改为单肺通气。手术过程中,静脉滴注芬太尼1.0~2.0 μg·kg-1·h-1、丙泊酚4.0~8.0 mg·kg-1·h-1维持麻醉,健侧肺呼吸参数调整为:潮气量5~7 ml/kg,呼吸频率14~16 次/min,吸气时长占总呼吸周期比例=1∶2,呼气末CO2分压35~45 mmHg,脑电双频指数40~65。 手术结束后双肺通气,待自主呼吸恢复后予新斯的明1.0 mg/kg、阿托品0.5 mg/kg拮抗,患者清醒后常规行抬头试验。确认吞咽、咳嗽反射正常后拔管。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指标:记录插管定位时间、插管时间和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②呼吸参数:记录术中插管结束后患者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持续期间的吸/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及肺动态顺应性;③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后声嘶咽痛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定位时间、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阻塞导管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双腔导管组(P<0.05)。见表2。

2.2两组呼吸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较双肺通气时有了显著升高,肺动态顺应性则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阻塞导管组单肺通气时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均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表3 两组呼吸参数比较

与双肺通气时比较:1)P<0.05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两组分别有75.0%(30/40)和27.5%(11/40)的患者出现声嘶咽痛,阻塞导管组声嘶咽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组(χ2=4.858,P=0.029)。

3讨论

胸科手术中经常要进行单肺通气以保护健侧肺,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则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单肺通气麻醉手段〔6〕。然而,该方法由于操作难度较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进行定位与放置,且易造成喉头水肿、呼吸道损伤等并发症。近些年,随着支气管封堵技术研究的深入,支气管阻塞导管逐渐在胸科手术中得到应用,其损伤小、放置快等优势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7,8〕。肺萎陷通常指原已充满空气的肺组织因空气丧失而导致肺泡塌陷关闭,在术中出现所需时间越短则双肺分隔效果越佳。吸、呼气阻力则反映了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其水平越低则呼吸功能越好。吸气平台压指吸气后屏气时的压力,其值升高则患者发生气压伤的可能性越大。肺动态顺应性指单位压力改变时所引起的肺容积的改变,其反映了胸腔压力改变对肺容积的影响,其值越高则患者呼吸功能越差。

本次研究发现,两组定位时间、术中肺最大程度萎陷所需时间相比差异不大,但阻塞导管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双腔导管组。结果表明在手术中两种手段均能够起到较好的双肺隔离作用,均达到了手术要求,支气管阻塞导管插管时间更短。既往研究〔9〕发现,支气管阻塞导管插管后肺萎陷所需时间更长,这与本研究不一致,考虑原因可能是本研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后立即行单肺通气,故萎陷时间与程度无差异。而由于双腔支气管导管较为弯曲,且其周径较粗,这就导致了在插管过程中操作困难,因此插管耗时更长〔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的吸/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较双肺通气时有了显著升高,肺动态顺应性则显著下降,且阻塞导管组单肺通气时的吸/呼气阻力、吸气平台压均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组。由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过程中,进行单肺通气时需要把患者患侧肺的气管进行夹闭,这导致了气管管腔横切面较双肺通气时缩小了50%;而支气管阻塞导管在应用时则不必封闭气管管腔,术中单肺通气与双肺通气时的官腔横切面积无变化,因此管腔内的气流速度相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更慢,气道阻力更小,呼吸参数变化程度更小。有研究〔11〕还发现,支气管阻塞导管的应用还会产生低气道压,这有利于减少呼吸机对肺功能的损伤,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此外,本研究还比较了两组术后声嘶咽痛的发生率,结果表明阻塞导管组声嘶咽痛的发生率为27.5%,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组的70.0%。目前,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声嘶咽痛的发生与严重程度与所用导管周径有密切联系,而本研究所用支气管阻塞导管ID 8.0 mm,等同于周径34 F,相对于双腔支气管导管37F或39F更小,因此在插管时造成损害更小〔12〕。

综上所述,支气管阻塞导管相对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中效果更佳,插管时间更短,患者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更低。

1居 霞,李元海,王胜斌,等.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置入支气管阻塞器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4):551-3.

2马开喜,万凤鸣,杜筱玲,等.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在单腔气管导管外单肺通气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9):918-9.

3Choi BH,Lee YC.Effective bolus dose of sufentanil to attenuate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in laryngoscopic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 lintubation〔J〕.Anesth Pain,2016;6(2):e33640.

4张云飞,陈 龙,马世颖,等.Arndt支气管阻塞器在开胸手术期间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5;44(5):702-3.

5刘新国,鄂 勇.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对比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8):1163-5.

6余 露,蒋 伟,冯顺华,等.氧化亚氮吸入对支气管阻塞器行单肺通气时肺塌陷效果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9):1034-6.

7马开喜,刘小彬.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在单腔气管导管外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2):253-4.

8Majekodunmi AA,Falase BA,Udom BO,etal.One lung ventilation using double-lumen tubes:initial experience from Lagos,Nigeria〔J〕.Niger J Clin Pract,2015;18(2):227-30.

9夏书江,夏晓琼,张庆梅,等.Coopdech支气管阻塞器两种不同置入方式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7):711-2.

10Chang JE,Min SW,Kim CS,etal.Effect of prophylactic benzydamine hydrochloride on 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and hoarseness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using a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an J Anaesth,2015;62(10):1097-103.

11关新江,马建中,张 甜,等.支气管堵塞器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7):829-31.

12赵清军,杨文锋.新型左主支气管阻塞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比较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10):783-5.

猜你喜欢
单肺双腔吸气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在单肺通气中的研究进展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持续气道正压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合及肺内分流影响的meta分析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牛羊双腔吸虫病的诊治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
空气系统双腔模型的压力动态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