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机遇与挑战

2018-01-19 03:48王武林安瑞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贵州省

王武林 安瑞霞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贵州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新常态不仅指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若干新特征,也包含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新的思想方法及新的工作理念。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势态下,需要以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背景认识老龄问题,破解养老难题。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常态,既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同时应处理好老龄化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创新驱动、结构调整、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1 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现状、特征与趋势

1.1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贵州省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53~1964年老年人口比重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生育高峰期,这个阶段0~14岁人口数量增加了115.44万,人口比重有所增大;1964~1990年,老年人口比重从5.29%上升到6.7%,这个阶段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比较缓慢,其原因是1950~1960年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逐渐进入了生育年龄,出生人口数仍然较多,所以老年人口比重较小;1990~2000年,老年人口增加了101.75万,年均增长率达到3.75%,是1982~1990年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的2倍,导致老年人口比重快速增加;2000~2010年,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了115.4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04%,虽增长速度相对放缓,但还是比1990~2000年增加的老年人口数多出13.71万人,这说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老年人口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见表1。

1.2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2010年贵州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446.1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2.84%,65岁及以上人口达297.7万人,占常住人口总统的8.57%〔1〕,这表明贵州省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社会。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征:

1.2.1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但老龄化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自1964年第2次人口普查后逐渐升高,其中第3~6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为4.91%、5.57%、6.96%、8.87%,老龄化程度持续上升。贵州省第3~6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老年人口比重分别为:4.66%、4.61%、5.97%、8.71%〔2〕,贵州省老龄化程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与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相比,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但贵州省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982~1990年,贵州省老龄化速度低于全国水平;1990~2000年,贵州省老龄化进程与全国相比基本持平;从2000开始贵州省老龄化加速发展,2000~201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增长了2.84%,而我国总体上增长了1.91%。可见,贵州省老龄化速度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1.2.2人口流动加速了贵州省老龄化进程 人口流动是推动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贵州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尤其是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1990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贵州省净流出省外人口分别为223.97万人和223.89万人,到了2010年,净流出省外人口达710.0万人,占本省户籍人口的16.95%,人口流出量是1990年的3.17倍,且在流出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仅占0.91%〔3〕。因此,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加速了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1.2.3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严重 贵州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从城乡来看,无论是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还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贵州省城镇老龄化程度均明显低于农村。根据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贵州省历年人口普查公报,1982~2010年,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一直低于农村,且这个差值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到2010年,城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0.59%,农村为13.99%,两者相差3.4个百分点,农村老龄化程度严重高于城镇,且农村老龄化进程也同样高于城镇。见表2。

表2 贵州省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及差异(%)

1.2.4“未富先老”典型 贵州省人口老龄化进程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是我国“未富先老”省份的典型。贵州人均GDP在全国排名一直倒数,且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贵州省在200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当时人均GDP为3 603元,而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约为7 858元,是贵州省的两倍有余。同时,在贵州省内也表现出类似特征,即越是贫穷的地方,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养老问题越突出,这无疑给贵州省老龄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3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截至2014年底,贵州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52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14.9%,到2015年底,全省老年人口将达63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5%〔4〕。根据预测,贵州省未来人口发展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2020年,贵州省人口结构呈增长形,少年儿童比例相对较高,但劳动年龄人口相对较少。第二阶段:从2030年开始,按照假设的生育水平,贵州省人口开始下降。根据人口学家伍尔夫、刚·卢茨等提出的“低生育率陷进”假设,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下降有一定的惯性,也就是说,当人口数量开始下降时,即使生育率回升,其人口数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呈减少趋势。这意味着在2030年后,贵州将面临人口缩减、劳动力减少及快速老龄化问题。第三阶段:到2050年,人口结构整体趋向于稳定,但与一般的稳定结构有所不同,表现为:老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趋于高龄化,儿童及劳动力人口比重相对较小〔5〕。因此,贵州省将面临更高程度的老龄化,抚养压力更大,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社会问题也将更为突出。

2 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机遇

2.1“未富先老”有利于着力推进城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贵州省“十二五”时期是老龄化发展的高峰期,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贵州省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省88个县(市、区)建立100岁高龄补贴制度的占84.1%,其中有55.7%的县(市、区)建立了80~89岁高龄补贴制,标志着适度普惠的老年福利制度已初步建立〔6〕。全省城市社区中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占97.8%,部分农村地区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为高龄、空巢、独居、低收入的老人就近提供养老服务;同时,“十二五”期间养老机构建设也不断加强,据统计,全省各级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投资资金达2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资金投入的3倍,养老机构迅速发展,截止2014全省共有养老床位12万张,平均每千位老人拥有床位23张,比2010年末每千人增加了18张〔7〕。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面对即将来临的“十三五”重要战略机遇期,贵州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将取得长足发展。随着人口向高龄化方向的发展,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逐渐被重视并受到关注,而贵州省一直以来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放在如何“养”,忽略了“医”,这为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提供了契机。目前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而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且发展速度快于城镇,为推进养老服务的城乡平衡提供了发展动力。

2.2大数据产业为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了良好机遇 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管理和服务的碎片化,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信息的碎片化。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服务为基础,建立一个与保险基金和机构服务无缝链接的老年服务机构联盟,形成大服务产业,是解决管理和服务碎片化问题〔8〕。老年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将会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的统一管理、规划和实施,在提供相关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关老年服务的“大数据”网络系统。在养老服务保障方面,通过建立老年人“大数据”网络系统,利用数据预测模型,推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确化的服务,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养老服务成本,形成更加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政府服务方面,打破信息壁垒,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工作联动,推动工作的高效开展;数据的公开化、透明化,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监督渠道,对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内容进行更有效的监督,同时,也可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大健康新医药产业发展有利于积聚优质医疗资源 目前,贵州省养老服务体系还处于医养分离的状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养老机构将重点放在了养老服务的提供上,忽略了老年人的医疗卫生需求。随着近年来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的增高,老年人的医疗卫生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养、护、康合一的养老方式将会是今后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这为大健康新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消费市场。

贵州省在发展大健康新医药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药材种植、医药科研、医药制造、医疗服务等领域,构建医药健康新格局,大力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贵州省结合自身所独具生态区位优势,将中药和苗药的生产发展列为大健康新医药产业的重中之重,并大力发展康复疗养、养生养老等大健康产业,不仅通过以医药为主的产业链开发拉动贵州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积聚优质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2.4生态、区位优势为发展医养服务业提供了先天优势 贵州具有发展医养服务业的先天优势。近年来,贵州省加大医养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建设一批避暑型、疗养型、康复型等多种类型的度假养老服务基地和目的地,并鼓励和引导相关行业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法律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努力将贵州打造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健康养老基地。贵州快速改善的交通网络凸显了贵州的区位优势,为发展医养服务业打下了扎实基础。贵州是我国西南直达华东、华南的交通枢纽,为医养服务业提供了发展载体,将进一步推进贵州省医养服务业以及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

2.5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为构建农村关爱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机遇 首先,土地养老功能弱化,老人社会养老需求增加,将促进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土地养老依靠土地收入为家庭成员提供保障,是贵州省农村的传统养老方式。土地既是生产资料,又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这一基本保障。因此,土地养老是农民最后的一道养老防线,是农村家庭养老的核心〔9〕。而土地使用方式的转变使得农民从中获得受益极为有限,难以获得持续的养老保障,征地补偿费用又不能满足老年人长期养老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已经不足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土地养老的替代品和补充品,其养老保障功能将凸显出来。其次,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比例的增高,为居家养老提供了发展可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人口的流动,大量劳动力人口外流,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增多,给家庭养老造成困境得到同时,又为农村居家养老提供了创新机会。农村以村落为单位,人口相对集中,在现有人居环境上进行村改社区,发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方式无疑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最佳选择。最后,贵州农村老年人口的高龄化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的增多,推进了农村医养服务业的发展。目前,贵州省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医院和农村卫生院提供医护人员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环境差异也甚大,导致农村医疗设备相对落后,医护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农村人口享受到的医疗服务大大低于城镇人口。因此,农村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极为迫切,所以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健全和完善农村医养服务体系,建设一支专业的医护人才队伍,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护理,为其晚年生活保驾护航。

3 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3.1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贵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着眼于养老服务的潜在需求,而忽略了有效需求。2010~2015年,养老服务业炙手可热,投资者只看到了老龄化加速所带来的商机,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社会事实——老年人自身的养老意愿和经济能力〔10〕。因此,对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要站在老年人的角度,科学规划,合理开发。(2)政策涉及养老各方面,但没有重点突破。贵州省“十二五”期间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政策,看似涉及养老各个方面,却没有找到问题的真正突破口。根据贵州省民政厅对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贵州60岁及以上空巢老人达150.3万,占老年人口数的30%,比2012年空巢老人总数增加36.96万人。其中,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空巢老人仅占24.54%,身体一般的占57.93%,身体较差或者非常差的空巢老人占到17.53%,有相当多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这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刚性的,也是迫切的,解决空巢老人尤其是空巢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意义重大,应当将其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3)政府与市场功能定位不准,限制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作为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养老服务,长期以来政府对其承担着主要的责任〔11〕,但是,政府并不是万能的,面对贵州省老龄化程度高,老龄化进程快,以及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现状,应鼓励社会力量,发挥市场功能,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方式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4)管理机构分散,管理效率不高。老龄工作涉及民政、社保、卫生、财政等多个部门,从当前各机构的运行状况以及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由于这种分散化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导致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存在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的现象,从而弱化了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合力。

3.2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承受巨大压力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4)》数据显示,我国城乡超过3 600万的老年人已处于完全失能或半失能状态,且其中有很大比例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7 220万人均不同程度的患有慢性病,发病率在54%左右。可见,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也随之变大。目前,贵州省医疗卫生健康体系发展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老年群体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速度与医疗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不协调。老年专科机构、医护人员数量、医护人员的专业程度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以医院的住院床位为例,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住院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而医院一床难求,这就逼迫老人不得不选择长期住院,导致“押床”现象产生,进而导致医院床位更加紧张,形成不良循环。“押床”现象是老人们的无奈之举,社区以及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条件不高,医护人员专业程度有限,无法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而医院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使得老人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与医疗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

(2)医疗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贵州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之一,其省内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也相差甚远,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尤其是对于边远农村、山区的老人,所享有的卫生资源难以保证。根据卫生部的调查数据,在贫困地区患病而未就诊的占72%,应当住院治疗而未住院的达89%,因病致贫或返贫的达50%。由于农村地区医疗及养老保障基础设施不完善,拉低了全省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的覆盖率,虽然近些年来贵州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情况有所改善,但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仍有待提高。

3.3传统养老模式将受到巨大冲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我国原有的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使得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巨大冲击。(1)“核心家庭”的出现使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威降低。传统的数代同堂的大家庭中,老人是家庭的核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核心家庭的大量出现,老人渐渐失去了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传统家庭中伦理等级秩序,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也被慢慢削弱。年轻一代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不可能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过多的投入到老人身上,使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均受到了影响。尤其对于农村老人说,随着年轻一代在经济和生活上的独立性增强,其经济收入不在上缴父母,老人们掌管家庭经济的权利随之变弱,而农村老人年轻时积蓄有限,老年时无经济收入来源,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又相对较低,保障体系不完善,所以这些只能依赖儿女养老的农村老人生活条件差,更谈不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使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丧失养老基础。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家庭正经历着小型化,两人家庭和三人家庭成为家庭类型主体,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可以获得的家庭养老资源更加紧缺,对于贵州“未富先老”的社会现状来说,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对当前的养老服务的冲击力更强。此外,贵州农村的经济发展远不及城镇,而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和老龄化进程均高于城镇,导致农村地区的老人可以获得养老资源更为稀少,从而陷入养老困境。(3)人口流动造成家庭养老地理不可及性增强。贵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二十世纪末出现“打工潮”现象,大量劳动力尤其是农村青年劳动力被经济发达地区吸引。因此,产生了大量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子女外出打工,势必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将减少,老人难免会感觉孤单寂寞,缺乏精神慰藉,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空虚。同时,使依赖家庭养老的老年人缺乏生活上的照料,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3.4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使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现阶段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严重,农村地区不仅老年人口多,老龄化程度高,而且老年抚养比也高于城镇。与养老服务体系相对完善的城镇相比,贵州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1)养老经济支持不足。从农村家庭自身角度来说,种地成本的不断攀升、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性及失地农民持续增加,导致农村居民务农收入低下;从保险制度设计的角度来说,农村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最低70元,其保障力度低于我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水平,而农村基本养老金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也就是说这个保障水平还会因物价的上涨而大打折扣。(2)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实施以及农村地区经济能力的限制使得贵州农村地区中年人口儿女数量相对过去较少,部分农村地区也出现了“四二一”型家庭,即一对夫妇需要赡养四位老人。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家庭规模的变小,使得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当前贵州农村大多数家庭的居住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代际分离的居住方式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也意味着老年人不仅面临着养老经济支持不足,还存在日常生活无人照料、精神空虚等问题。(3)农村养老服务缺口大。养老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平衡是贵州省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速发展,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养老服务业缺口更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滞后,养老体系不健全,而且由于农村养老机构的单位性质和经费来源不够明确,工作人员待遇低,所以一些具备专业技能的人不愿去农村养老机构工作,导致农村养老机构缺乏专业的养护人员,使养老服务工作陷入困境。(4)农村老年人社会化养老参与不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贵州省农村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只有极少数五保老人参加集体养老,其余绝大多数老人还是主要通过子女或家庭赡养的方式来养老。农村老年人社会养老参与性不足,使得农村地区建立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处于闲置状态,造成社会养老资源浪费的同时,自身的晚年生活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3.5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照料问题严峻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将逐渐退化,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的比例也随之升高,这部分老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生活照疗和医疗卫生服务,且对护理照料的需求是刚性的。而贵州省长期照料服务严重缺失,长期照料问题突出,因此构建适合贵州省省情的长期照料服务迫在眉睫。(1)失能老人对常见疾病缺乏认知。根据贵州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为303.85万人,占比为8.74%,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人口为136.81万人,占比超过3.94%〔12〕。贵州省整体文化水平的低下是造成失能老人缺乏健康相关行为认知的重要因素,超过60%的老人是因为对自己身体症状缺乏认知而没有及时的寻求治疗,导致疾病恶化,无法挽回。(2)家庭照料面临的挑战。家庭对失能老人的照料是家庭成员的责任,而失能老人也享有被照顾的权利。但是现实情况是,对于失能老人来说,他们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长期的生活照料;对于家庭成员来说,由于对失能老人的照料是长期性的,再加上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成员也相应减少,所以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人力上考虑,对失能老人的长期家庭照料都难以实现。(3)社区照顾面临的挑战。由于家庭在长期照料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探索将长期照料服务建立在社区照顾体系之上,形成社区化家庭养老照料的新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长期社区照料服务体系应包括专业医护队伍、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构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而贵州省当前在社区养老方面对失能老人的关注较少,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督缺失,社区养老机构虽配有护理人员,但护理人员数量有限,专业程度不高,在长期护理服务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而阻碍照料工作的顺利开展。(4)机构养老面临的挑战。首先,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门槛高,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关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跟不上,另一方面是失能老人年纪较大,再加上行动不便,易发生意外,所以养老机构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拒绝接收。此外,对于有意愿接收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其对失能老人收取的养老费用要远高于非失能老人,大多数老人承担不起高昂的养老费,只能选择放弃。

综上,养老保障的健全和完善需要依托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状态又决定着养老保障的发展思路。贵州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养老保障事业也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从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创新养老事业发展思路,改革老龄事业体制机制,完善老龄政策体系,破解老龄难题。

1韦 璞,武学丽.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历程、特征与趋势〔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6):11-9.

2唐 钧.“互联网”织就老年服务大网〔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5;(8):13.

3孙武军,祁 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机遇与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14;(6):152-7.

4位 涛,闫琳琳.中国农村土地保障养老贡献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4;(1):99-107.

5郭 飏,尚少梅.我国社区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341-3.

6顾 海,马 超,吉 黎.医疗领域的城乡差距与城乡不公正——以门诊患者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53-61.

7唐 钧.中国老年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J〕.国家行政学院学版,2015;(3):75-81.

8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dfrkpcgb/201202/t20120228-30386.html.

9贵州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39-40.

10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局.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9-31.

11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district.ce.cn/zt/zlk/bg/201303/19/t20130319-24212585_1.shtml..

12段昌婧.我省加快养老服务业〔N〕.贵州都市报,2014-5-10(2).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老龄化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基于隶属函数模型分民族人口老龄化的综合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