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下各主体对老年社区工作的认知

2018-01-19 03:48孙钦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社区专业服务

孙钦荣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常州研究基地 常州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江苏 常州 213032)

截至2016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5亿,占总人口的10.8%,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1〕。据预测,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2〕。社区管理与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根本和关键。2016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2.3万个,社区服务站13.8万个〔1〕。本文对老龄社会下各主体对老年社区工作的认知进行分析。

1 学者群体对老年社区工作的研究状况

虽说我国的社区服务、社区建设与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对社区社会工作展开规范化、职业化、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居家养老服务,无论是老年社区工作体制、机制,还是管理社会化体系都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多是定性的。

1.1论著性研究 在国家图书馆网搜索题名“社区工作”的图书有280个。但是理论性与综合性的研究并不多,有20余部,其余是关于某个方面或针对某个人群的社区工作,如社区党组织、民间组织、社区工作者队伍等,或者针对青少年、残疾人、社区矫正、双拥社区工作等。题名“社区社会工作”图书著作有19部(表1),都出版于2001年后。从书名及其目录上判断社区社会工作类的编著书籍偏向于实践应用、分析与总结。老年社会工作著作28部中大陆有21部,香港有2部,台湾有5部(表2),几乎都是2000年后撰写的,尤其是2005年以后的。从大陆出版地域来看,北京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是上海、台湾是以台北为中心。也说明该前沿课题研究与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城市发展需求密切相关。据各书目录内容,一般是设有一章或一节关于老年社区工作,其内容主要是社区照顾。关于老年社区工作的专著只有相关的10部(表3)。个别著作讨论老年教育和老年体育外,多是老年社区照顾主题,并多是分散的个案研究。

1.2学术论文研究 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以三者为题名(精确匹配)查阅文献。“老年社会工作”有93篇(1997~2010年29篇,2011年以来有64篇),其中,关于老年社会工作教育教学的有14篇,理论探讨的有68篇,有关实践研究的仅有11篇。“社区社会工作” 找到107条结果。1994~2010年41篇,2011年以来有66篇(近3年来有13篇硕士和1篇博士学位论文)。社区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的研究文献中与老年社区工作密切相关的有21篇。“老年社区工作”精确匹配下没有1篇(模糊匹配下有70篇,其中2011年来的有30篇。其中硕士论文有6篇;期刊论文35篇,每年2篇)。

1)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搜索”;下表同

表2 老年社会工作著作目录1)

表3 老年社区工作著作目录1)

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源头时期(历史文化传统尊老养老的思想和实践)、专业化起步时期(1949年前)、专业化发展过渡时期(1949~1978)、专业化发展恢复时期(1979~2000)以及专业化建制时期(2000年以来)〔3〕。所以,就整个老年社会工作事业而讲,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不多的国内学者们对社区社会工作有着不同角度的界定和表述,仍然显示出一致的观点——社区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之一,是把社区视为一个整体。而且社区社会工作的宗旨是以人的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精神性社会福利。社区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增权,是协助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增强能力,从而令个人或群体能够行动以至改善生活处境。增权不仅包括从制度上赋予弱势群体更多的权利和保障,还包括对个人进行技能培训与法律的教育,提高个人的生存技能与权利意识。但是,通过对社区实践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社区建设、社区发展和社区工作等,至今未能引人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制度,加之操作过程中的“政社不分”的行政全能主义和经验主义,故一直停留在粗放发展阶段〔4〕。老年社会工作著作主要讨论了老年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包括概念界定、特点、理论基础和实施模式。老年社区工作就是通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各种专业的工作方法,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老人的自助和互助的能力,促进老人的社区参与去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它是一种服务活动而非行政性工作;它是一种专业工作方法——接受过专业的社会工作训练,采用专业服务方法;价值取向是尊重、接纳、平等。老年社区工作遵循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增能理论、回归社会理论、社会网络理论、正常化理论、系统理论。老年社区工作的服务内容有老人的民主参与、能力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康乐、社区教育、社区照顾等。老年社区工作的实施模式常用的有两种。一是社区发展模式——增强社区团结。发动社区内的老人自助和互助,扶植老人的志愿性合作,培养社区内老年人领袖及开展老年教育工作。二是社会计划模式——解决具体问题。依靠各类专家,了解社区内老年人的真实需要和各类问题,制定详细的解决老年人问题的方案和为老年人服务的计划,并以最有效的方法予以实施,以把各种服务输送给有需要的老人。经验研究方面,主要是老年社区服务(老年体育、老年教育和老年照护)的研究。

老年社会工作研究发展还是跟不上时代需求,而且关于老年社区工作的研究就更晚更少了,这与居家养老实践服务的要求严重不符,仍然处于基本理论介绍与经验总结阶段。

2 区、街道与社区管理者及社区工作者群体对老年社区工作的认识

区、街道、社区工作者是为老服务与管理的基层组织和主体,他们对老年社区工作的认知至关重要。通过对一些市区老龄办主任、青龙街道社会事务科负责人及四个社区居委会书记和工作站社工的采访,了解到他们的一般认识状态。尽管近十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系列强调和加快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政策与规划,建立了市、区、街、居四级养老服务组织体系,但是,思想意识上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即使是倡导社工职业化的民政工作系统,至今也未能设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岗位。当向街道的相关管理者问及关于社区老年服务时不知晓专业的老年社区工作。对于“社工”的理解是专职社区工作者。调查的整个街道的60余名人员中仅有3名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其余的都是通过考试拿到了初级社工证的其他专业毕业的学生。这些社工们也承认,主要是从事上面的例行工作就够忙的了,为老人的服务也就是社会保障比较多了,其次就是助餐服务和简单的家政服务,这主要是针对民政保障对象(三无人员、侨胞、高龄贫困人员等),方法更谈不上专业化。至于培训学习,除了本街道办的“361”课堂培训,每月的23日有讲座活动,主要请部门的领导、有经验的社区书记或主任、高校专家。除了社区书记或主任讲的实用一些,其他太宏观或理论性强。区里有时也有培训,但是名额人员较少,每个街道只能选派几较少人去。有些社区主任或书记,谈及社区为老服务时,认为社区有老年活动室可供娱乐,有家政服务和助餐服务,有社区卫生站提供一般的医疗服务,这已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3 居民群体自身对老年社区工作的认识

2012年一项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常州福利院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调查研究”开展时,对常州老年福利院的社会工作科的几位专业社工访谈时了解到,他们进社区进行指导时,群众根本不知道社会工作者是干什么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询问时,除了相关专业学习过的,其余专业学生被问及是否知晓“社区工作”?一般都认为就是指的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至于老年社区工作,多数回答不知道,即便回答的,通常认为应该就是老年活动中心或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内的中青年居民对社区老年工作的了解情况与学生的回答类似。就社区的老年居民调查,讲的大都是养老社会保障、救助之类的就去找社区居委会里的工作人员,有老年活动室,打牌活动是主流,社区有活动场地,可以进行锻炼、跳跳广场舞。所以,同科学、专业的老年社区工作界定还是有巨大差距的。

综上,无论学术界、还是实践操作部门及居民本身对老年社区社会工作的认知和行为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离“解放思想,创新社会管理,尤其是创新社区服务,满足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民政部最新发布《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中对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老年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均有具体阐释,主要内容列举达13项之多,除了包括常规的救助和照顾服务,增加了如适老化环境改造、家庭辅导、精神慰藉、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社区老年教育等。更加强调方法上的指导,如对特定需要尝试运用缅怀治疗、人生回顾、园艺治疗等介入方法〔5〕。

1国家统计局,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服〔EB〕.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708/20170800005382.shtml

2寇江泽.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N〕.人民日报,2015-06-12(17版).

3窦 影.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J〕.社会工作,2014;(1):25-31.

4徐永祥.试论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56-6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MZ/T 064—2016)〔S〕.2016-01-08.

猜你喜欢
社区专业服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