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笨”的魅力

2018-01-24 11:50孙双金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弗罗基奥莫泊桑

孙双金

现今,我们已经步入智能化社会,几乎所有领域都倡导智能化,仿佛不谈智能就没有现代化,就不是现代人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还说“愚笨的魅力”,岂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岂不是不识时务?事实果真如此吗?且听我慢慢道来。

达·芬奇是世界闻名的大画家。在达·芬奇十四岁那年,父亲看到他有绘画特长,就带他到佛罗伦萨拜知名艺术家弗罗基奥为师。弗罗基奥是位很严厉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刚开始,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趣,可是都上三个月课了,老师仍是让他画鸡蛋。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什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什么总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画鸡蛋,虽然简单,但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鸡蛋。即便是同一个鸡蛋,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看到的鸡蛋也不一样,要画好鸡蛋,就要认真地观察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画它。学好画鸡蛋,这是熟悉绘画手法和笔法的基本功。”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天天拿着鸡蛋,认真观察,边看边画。一年,两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他的绘画水平也进步飞快。

莫泊桑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可是他出名之前曾经非常苦恼,为自己写不出好小说而苦恼。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他專门去拜福楼拜为师。他非常希望老师能教给他写作的秘诀,让自己一夜成名。可是老师却讲了这么一番话:“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发现什么。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老师严肃地说:“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莫泊桑听后大受启发,从此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抓住他们的个性,比较他们的异同,练就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为日后的成名打下坚实的基础。

达·芬奇和莫泊桑的老师教学生的方法,我认为都十分愚笨:一个是一天到晚让学生画鸡蛋。多单调,多乏味,多枯燥啊!一点教学智慧都没有!如果今天画鸡蛋,明天画气球,后天画小鸡,那多好玩,多有趣啊!另一位老师呢?更傻了,整天让人家看门前经过的马车。那有什么好看的呢?不就是马车夫、马车和马车上的人吗?为什么不让莫泊桑今天看马车,明天看汽车,后天看马戏呢?这样的教学多有变化,多顺应学生好奇、好新的心理啊!可是,这两位老师就运用了极其愚笨的办法,却教出世界闻名的大师!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愚笨战胜了机巧、智慧。当下,智叟式的人物太多了,总想靠自己的小聪明,小机巧去获取成功,达成目的。可是他们却不知道,不下一番苦功夫,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哪里能够成就大事业。学画画是这样,学写作是这样,教学是如此,哪个行业不是如此呢?

我以为,在智慧泛滥的今天,有必要呼唤大智若愚的“愚笨精神”。让我们在“愚笨精神”的召唤下,返璞归真,回归常识,回到规律。

猜你喜欢
弗罗基奥莫泊桑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破茧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一个普通男孩儿
前人栽树
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