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本生道,积蓄学校蓬勃生长之力

2018-01-24 11:50杜陆伟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

杜陆伟

摘要: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载体。培本实验小学聚焦立德树人,致力于课程育人,以“本道文化”串联学校发展逻辑,以先贤优秀文化为本,循学生、学校、教师和谐发展之道,以课程为依托,努力追求培本办学品质最优化,通过“本道文化”的构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积蓄学校蓬勃发展之力积极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本道文化;学校文化;立本生道

玉峰山下,望山桥畔,一条悠悠的小河静静流淌……300年前朱柏庐先生曾在此开设玉山书院,传经讲道,洋洋洒洒的《朱子家训》吟诵至今;200余年前有识之士为纪念顾炎武、朱柏庐、归有光在此新建“三贤堂”,百年文脉不息与此;113年前,同盟会员徐梦鹰先生在此举办新学,开创女子求学之先风。时值当下,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优秀的文化传统,历代先贤优秀思想已成为每一个培本人珍贵的文化基因,不断激励一代代培本人培基固本,创新发展。特别是近30年间,在历任校长、老师的辛勤耕耘下,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业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验小学”等称号。

培本学校的管理者一直在思考:是什么使得培本学校百年文脉未断,教育质量稳居前列?是什么使得培本优秀学子不断涌现?前有联合国副秘书长金永健,后有北京亚运会举重冠军施文,还有一大批学者教授。是什么使得培本学校发展速度惊人,但教育品质却丝毫没有降低?

一、寻历史渊源,深挖学校文化之根

培本的老校区座落在昆山市中心,建造于90年代的校园低调而又内敛,然而建筑的朴实无华并没有掩盖百年老校的厚重底蕴。有人说:走进培本,总感觉有一位智慧的老者正讲述着它百年的故事,令人不得不驻足倾听,内心不自然就会充满敬意。因为百年的文化积淀已经融入这里的一草一木,校园的每一个边边角角都有一个个动人的典故。那块昆山培本小学石碑是民国昆山第一任县长方还所书,后来他担任北京女子师范的校长;那尊创始校长徐梦鹰的雕像是校庆100年落成的,而照片是在他同盟会的合影里抠出来的。1987年学校创办了体育班,连续获得苏州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十连冠,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学校和全国先进群众体育先进集体,为省市乃至国家夺取冠军不计其数……这样的故事很多,每年都会给培本新生作为“新生课程”讲一讲,这样他们离开培本的时候,深厚的培本文化印记已经镌刻在每个培本学子的心里,永远不会忘怀。

人有人格,校亦有校品,每一所学校都散发着独特的气质,它是在学校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沉淀的浑厚内力,在不自觉中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气质。实践证明:一所善于挖掘学校历史渊源,从而寻求适应学校独特发展之道的学校,必定是一所优秀的学校,因为找到了这种历史渊源,就像是百年老校另一种形式的自然生长。但是假如一所百年老校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去改革和发展,百年老校也就只不过是“曾经的辉煌”,成为历史的标志和教育精神的标本而已。所以找到学校历史渊源,深挖学校的文化之根,就是找到了学校发展之魂。成都草堂小学、南京北京东路小学、常州局前街小学都是走的这样的寻根之路,从而找到了学校发展的 “内核”。

作为培本人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培本的文化之根到底是什么?当初的教育者在办校之初到底需要“培的是什么”?而我们今天教育的“本”又在哪里?徐梦鹰先生当初办学开好读书之先河,在当时是一大创举,体现出超人的勇气和创造力,而这种勇气和创造力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二、遵儿童本位,引领儿童蓬勃生长

培本校园正中央有两棵桂花树,每一个走进校園的人都会为之赞叹,不大的校园里二棵桂花树居然能这么蓬勃生长,枝繁叶茂。其实培本的校园不大,16亩不到1300多位学生,所以每一寸土地都显得弥足珍贵,每一面墙都必须承担它应尽的教育责任,因为校园的“小”所以教育就不能“面面俱到”,只能直视“靶向”——那就是儿童本位,一切教育都围绕儿童的需要开展。所以说:生活在培本的学生走的是“直线原则”,不会有那么多花哨形式,也不会去哗然取宠,凡是学生成长中需要的“要素”一个也不能少,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优良品质努力培养,每一天的教育只是静静地为他们的成长“积蓄养料””。

培本的教育者发现:在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中,特别在小学阶段,学校为其确定怎样的发展目标,提供怎样的“营养”和帮助,对学生当下乃至今后的发展关系极大。儿童必须站在学校正中央,尊重、引导、释放儿童天性,促进儿童自主发展应是我们实施课程改革不变的追求。也就是说,小学阶段,顺应儿童的发展需要,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正视儿童的天真本性是应然之道。即站在儿童自我需求和自我发展的角度,让儿童自主地认识、选择课程并主动、积极地体验课程内容,从而获得适合的成长。基于“儿童立场”,就是从三个维度去解读:遵循儿童的学习生长之道,了解儿童的需求,引领儿童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培本实验小学认真梳理了百十年来的办学理念,找到一个“本”字,培本之“本”是什么?培本之本就是儿童本位,家国本体,精神本色。正如儿童文学家、教育家陈伯吹说的: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需要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学校从教育的本质去理解和回归,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坚守儿童立场,遵循生命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建构多元、开放、可选择的自主发展的本道课程体系,为儿童自由自主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学校建立了100多个社团让学生自由选择,引领学生自由发展、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具有世界眼光的未来公民。

三、借文化发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文化本身是一个抽象概念,大都形成在物质层面,但是你却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甚至可以表达出来,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文化”之下。培本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历任校长和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具有培本学校鲜明的个性特点。有些物化的校园文化可以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但是真正的传承是把学校的文化融入到学校的发展之中,融入教育的点点滴滴。

結合学校前身玉山书院、昆山三贤堂所在的历史和文脉渊源,学校开发了“玉山书院文化”、“三贤”文化、“传统文化经典”等历史本道课程,师生共读优秀经典古诗文,在品读鉴赏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功底。于是“走进季羡林”“古诗文赏析”“童诗创作”等一个个社团应运而生;校园书香节、整班诵读、亲子诵读层出不穷,浓厚的书香氛围浸润着每一个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本学子初长成。

结合学校创始校长徐梦鹰校长开创女子新学的勇气,学校历任校长都有着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2012年学校在距离培本本校5公里的高新区开办了分校,当时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在昆山是第一家,一校两区的管理模式考验着培本的管理者。以黄惠林校长为首的全体行政班子反复研讨,提出了校区独立工作、部门科室纵向管理的模式,使得学校高速运转,办学质量很快得到上级部门和老百姓的认可。随着教育规模的壮大,昆山市高新区要求学校尽快增建二期,以12轨的办学规模设计和管理学校,又对学校的管理层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任校长陈惠琴又是加班加点的工作,提出了年级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以1名校级领导、2名行政干部、2名年级组长组成的年级管理团队,负责本年级的各项工作管理,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借着学校本道文化的持续发力,学校的各项教育事业突飞猛进,而身处在“本道文化”浸润下的学生就像那两棵桂花树一样,迎着阳光健康生长。培本小学正以昂扬的姿态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办学水平和效益得到有关部门和老百姓的认可。培本所有教育者,正在不断为学生积蓄生长之力。关于本道文化的思考一直在路上,而在本道文化的引领下,培本的明天必将灿烂辉煌。

Reflection on and Practice of “Bendao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Kunshan Peibe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Du Luwei

(Kunshan Peibe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Kunshan 215300, China)

Abstract: School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way and important carrier of school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ur school focuses on morality-based talent education to educate students with curriculum. Our school adopts “Bendao Culture” as the logic of school development, which means we view previous good culture as the trunk (Ben) and follow the way (Dao)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students and schools and teachers. Meanwhile,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we try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our school education to construct “Bendao Culture” so that we can promote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and school development in a vigorous manner.

Key words: Bendao Culture; school culture; establishing Ben and growing Dao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坚持创新,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可持续发展
知行合一 文化化人
学校专业发展的文化视角
组织效能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