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高中古诗文朗读教学问题探究

2018-01-28 04:26江苏省陆家高级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古诗文高中语文教材

江苏省陆家高级中学 朱 茜

习近平主席在第30个教师节参观北师大时就明确表示:不赞成把中小学课本教材中的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去掉,因为“去中国化”的做法是很悲哀的。应该把那些文学经典作品嵌在学生脑子里,使之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1]”去年,语文教材在经历百年来的第七次大换血后,终于尘埃落定。从2017年9月开始,全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将全部采用最新的教育部编写的教材。而新教材中替换了大约40%的文本,文言文的占比大幅提高。较之以前,小学6个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增幅高达80%;古诗文总计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而这些变化即将带来高中语文教材的大换血,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占比也将达到一个历史新高。显然,之前针对高考的“阅读理解代入”式阅读课堂不再适用于新教材。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行之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成了困扰众多乡村高中语文教师的问题。而面对语文基础薄弱的乡村高中生,语文教师更是困难重重。

一、乡村高中古诗文朗读教学的边缘化

《高中语文新课标标准》:“高中生能够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2]”因此,在高中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读”的过程。古诗文富于音韵美,具有其他文学体裁所少有的节奏与韵律,学生可以在反复朗诵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音韵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只有通过熟读古诗文,才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其中的意蕴和情趣[3]。

可是基于高考压力,面对学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乡村高中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只能无奈地选择“理解代入”的教学方式,轻视对古诗文的朗读,而只注重对文章的分析、解读。整堂课的内容全面复杂,从字词的读音到词义,从重点句子的含义到艺术手法的运用,从层次的划分到思想主旨的概括,因为这些是考试会考察的内容,是教师教学任务的重点,是需要学生写下来甚至死记硬背的。于是在古诗文阅读课上,语文教师不得不把一首首、一篇篇优美而富于意蕴的古诗古文分割转化成一题题毫无趣味的作用技巧题。而此时那些本应富含色彩、活力和韵味的文学作品在学生眼中变得苍白、无趣和毫无吸引力。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尚且不能给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又怎能指望学生在各门作业重压的课后找时间朗读?这样怎么能希盼养成朗读古诗文的习惯?从现在学生的表现中也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课上不愿意开口朗读,也不会读古诗文。

二、朗读教学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眼到、口到、心到,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提高注意力,对大脑形成刺激,增强记忆力,加深理解。《课标》中也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读”来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文字,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悟文学艺术的表现力,然后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及思考。努力探求经典中蕴含的民族灵魂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4]”

(一)朗读古诗文,提高理解能力

想要真正让学生接受并理解古诗文,那么必须改变古诗文在学生心目中苍白、无趣的试题形象。“诵之,歌之,弦之,舞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千年以来,诵读是古诗文的表达、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沿袭这种方法,而不是想要通过详细枯燥的解读来让学生死记硬背。改变学生对古诗文僵化、教条的固化认知,取而代之的是清新、活泼的朗诵。反复诵读,学生不仅可以深入解读古诗文内涵,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进而逐渐丰富自己的想象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如对于李白的《将进酒》,学生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抑扬顿挫,就能深入是人内心,感知一代诗仙的慷概激昂,旷达洒脱,以及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无奈不忿。以后每次诵读这首诗时,这种由朗诵得到的心灵上的相通,将一直在伴随着我们,让我们终身难忘。

(二)朗读古诗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说是语文工具性表现之一,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越来越多的学生害怕上课回答问题,因为往往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极差,无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或表述清楚。说句话结结巴巴,答不对题,颠三倒四,没有逻辑性可言。通过的朗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积累语言,从而使自己能够充分而准确地表情达意,并让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生动形象。在这样的语言环境熏陶下,最后能内化成自己的个性语言。

(三)朗读古诗文,提高书面写作水平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长时间诵读古诗文,能为学生的书面写作打下良好基础。特别是教材中的选文,是经过时间检验、专家论证的经典,几乎涉及各类文体,是作者们观察自然、深入生活感悟人生的所得。其精炼优美的语言、积极向上的精神,无不蕴藏着古今贤者的伟大智慧。学生正是接受知识的最好时期,鼓励他们诵读,积累下丰富的素材,并运用于实际写作,才能做到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

【结 语】

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是答题技能训练,而朗读恰恰能帮助学生,获取文本信息,形成知识和能力,发展思维,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乡村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朗读,适当加重朗读比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朗读方式和规律,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上学习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古诗文高中语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