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书评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以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馆员书评”征集活动为例

2018-01-28 13:31李海燕
图书情报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书评图书馆员馆员

李海燕

(金陵图书馆 南京 210019)

1 “馆员书评”的概念及其作用

对于书评这样一种评论性文体,学者们的角度与见解各异。《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图书评论是对图书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评论,并就图书对读者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社会评论活动,简称书评[2];而萧乾认为,书评是一种为一般读者所写的一般书籍的批评[3]。除标题需要苦心构思和创意外,一篇结构完整的书评作品,应当具有描述、解释和评价的基本格局。“馆员书评”是图书馆员通过对馆藏书籍等进行精读,然后对书籍进行描述和评论,达到向民众导读、盘活自己阅读积累的目的。

1.1 “馆员书评”是专业阅读推广的主要方法

在“馆员书评”的实践探讨和发展情境中,图书馆员既是馆员也是读者,双重身份使得馆员与读者在阅读上充满交互,作为读者的馆员,更易与读者取得共情,在此基础上开展阅读推广,更能够为读者所接受,能够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推广;作为馆员,更需要认识到,自己并非仅仅是断片信息的中转站,而应是知识的导航员和整合者,从而培养和引领读者自主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1.2 “馆员书评”是服务型馆员走向学习型馆员的路径

2013年11月,在中国图书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馆员书评与全民阅读推广”分会场上,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在题为《书海慈航:基于阅读推广的“馆员书评”如何选题、撰文》的主题报告中指出,爱读书、善作书评,是从“服务型馆员”向“学习型馆员”转型升级的基本人文素养,也是走向“研究型馆员”的重要路径。在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之一的《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中,他继续阐述,图书馆员虽然身在知识、文化、科学宝库,坐拥书报刊网文献资源之城,但回顾和检视这一职业在我国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多有三心二意而朝秦暮楚者,多有临渊羡鱼而徒唤奈何者,多有为人作嫁而乏己建树者,往往在心理上缺乏深刻的岗位认同感,遑论职业成就感的获得和行业自信心的建立[4]36。在这样的情境中,需要图书馆员饱含职业精神,锲而不舍地进行读写训练,提升自己,形成发现和评介好书的能力,使之成为专业馆员的职业素养与个人提升的发展路径。

2 “馆员书评”征集活动概况及存在问题

2.1 “馆员书评”征集活动概况

“馆员书评”征集活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甘肃省张掖市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报》、《图书馆杂志》承办。经过2013~2017持续五年的努力,每年都征集到三四百篇由馆员撰写的书评,推荐出一批优秀书籍。

(1)作品覆盖区域情况。2013年第一季活动推出时,覆盖19个省级行政区,到2017年第五季活动时,这一数字为27,但仍有约20%的省级行政区未参与,有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台湾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主要是西部区域、海岛省份以及特别行政区。

(2)各类型图书馆参与情况。参与“馆员书评”活动的图书馆,多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其中公共图书馆参与均值为60%,高校图书馆为38%,其他类型图书馆,包括研究型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参与占比为2%。

(3)各级公共图书馆参与情况。国家图书馆参与占比均值为2%,省级图书馆为14%,地市图书馆为51%,区县图书馆为33%,“馆员书评”的参与纵轴已经比较广泛深入。

(4)馆员阅读倾向。从“馆员书评”所评作品可以看出,馆员的阅读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领域,近两年评少儿作品的比例迅速增加。相应地,较受馆员青睐的出版社包括上海译文出版社、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中信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江苏文艺出版社等。

(3)所有收集的网络与访谈资料均转换成文本,对其进行详细阅读、提炼与分析,最终分类和归纳为4个方面:管理体制变革、行业规范推进、产品创新与产业融合,并且从这4个方面进行对比与探讨。

2.2 “馆员书评”存在问题

(1)选书不够精当。选书是写作书评的第一步,书的主题和内容要适合自己,能够有感而发,且需学理流畅、情感饱满。畅销书被馆员选取作书评比较多,这就更需仔细阅读,才能够独抒己见。有的馆员并未认真阅读,囫囵吞枣地写下评论,极少馆员甚至出现了误选畅销书的山寨书现象,足见在选书上还存在着较多问题。

(2)文章结构不完整。一篇结构完整的书评作品,应当具有描述、解释和评价的基本格局[4]15。比如馆员未将书籍的基本信息传递给读者,没有揭示著者、主题等图书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基本特征,这样就导致整篇文章基础不牢靠,结构不稳定,读者不能从书评中获取清楚明白的信息。

(3)只有描述,没有感受、解释与评价。这种写作误区较为常见,馆员通常在文章中将故事进行详细描述,有的描述甚至存在堆砌拼凑的现象。这种只有描述,没有分析与评价的文章,不符合书评文体要求,也无法让读者深入地认识到阅读的趣味和价值。

(4)标题不能揭示作品特点。标题如果能够揭示作品特点,就能够较好地把握作品精髓,吸引读者阅读。但有些书评的标题常冠以书名,既无法概括文章内容,也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

3 “馆员书评”提升策略

如果从读与写的关系入手,阅读可以分为纯粹的读和需要落实到写的读,这两种阅读是不一样的,倡导馆员将两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并把握写作要领,写出高质量的馆员书评。

3.1 从阅读开始

读书的口味非常地庞杂多元,一个人的不同阶段也是不一样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读书的时候常常参考豆瓣网的评分,可是参考了你就会发现,明明评分很高,却并不符合自己的阅读口味;有的分数并不高,可自己感觉非常好。豆瓣网容纳了多种阅读口味排列组合形成的若干类别的人群,也就导致豆瓣高分的书非常地多元。我们需要参考豆瓣网的时候,建议不光看评分,更要看看这本书所属的豆列、这本书下面的评论,可以对一本书了解得比较充分。除了豆瓣网之外,还有大量的书目值得参考。

读书讲究博约结合,在实际的阅读中,阅读者会形成兴趣点,这个点有大有小,大到某一类文献,小到某一位作者以及影响了他的作者,或者是读某个领域的著作……长此以往,可以相互贯通,将外在知识内在化,形成自己的专长。书与阅读者是有对应关系的,法国作家莫里亚克这样说:“‘告诉我你读了什么书,我就可以说出你的为人。’此话所言甚是,但若要我更了解你,便得告诉我什么书让你一读再读”。但同时,需要在中心点的基础上扩大半径,多有涉猎,馆员阅读不应局限于某个专门门类。

阅读是需要出汗、费神的,出汗程度大小不同、费神费力大小不同的阅读至少有这样的好处:让我们有能力甄别书,养成对书的感觉。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会让人觉得阅读很难被替代。书要读进去,更要读出来,对于馆员来说,尤其如此,我们对书要有自己的判断,但同时对书不要抱有偏见,读书也是在认识和调整自己。馆员阅读的观念首先须客观、开放,了解、学习、存疑,保有学习和探索的热情,这一阅读观是撰写“馆员书评”的基础。

3.2 把握写作要领

陈独醒在《应该怎样做今日的图书馆员》中说,图书馆员需要具备品性与学识两个方面[5]。品性包括馆员的精神以及由精神决定的态度,用和善谦逊的态度与民众作友谊的讨论,身处指导者的地位但是不以指导者自居。学识包括与阅读指导和学科、领域相关的技术和常识,如教育学、图书馆学、旧学和新学、中文和西文、心理学和民众心理学等。并不是说图书馆员需要精通这里提到的每一项,而是要成为优秀的图书馆员,必须有所精读并多所涉猎。

书评是对读的提炼,需要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从阅读到思考,再以书写来落实,不是速成的。

首先,需选择适合的写作对象。选择写书评的书,必须是自己所熟知的学科,或者是有感而发,只有自己真正了解的,和加入自己感情的作品,才能真的打动人。比如很多馆员选择经典作品进行荐评,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荐评经典书籍需要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特点出发,写出自己切实而独特的心得和感受,否则很容易人云亦云,浮于表面。

其次,需了解书评的基本形态。书评需要有基本的形态,这也是读者按图索骥式阅读所需要的最基础内容,比如:书的作者、编者、译者,书的版本,书的主要内容,书的样貌,书的特点,这个作者还写过什么书等等,横向纵向相结合,给出图书的基本信息和基本评价,以便读者对图书作出基本的判断。

再次,需确立撰写的立场。建立书评的公共立场,书评既不能媚俗,充斥商业化的元素,也不能纯粹作为文人雅士之间的一唱一和,必须对书的价值作出理性的判断和倾向性分析,要切实地对大众的阅读起到作用。华中科技大学黄健教授曾经撰文指出,书评本是作者、读者和出版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但在当下,书评却陷入了一些怪圈,存在着替代读者阅读、失去公信度、过度阐释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书评,“应该是启蒙导向的、基于客观立场的评论以及保持克制的”。[6]

最后需注意书评的结构和布局、字句以及书评中的溯源和比较。结构是一篇文章是否层次明晰、意思通达的基础。确定好文章的结构和布局,书评能够为读者轻松读懂。字句、修辞、标题、标点等是书评的细节,但是没有细节,也就失去了美感。同时,“若要做出评论,那么还得再多读些书,横向上应包括其他作家的同类之作,纵向上凡对此书有影响者皆应涉猎”,比如评论托尔金的作品,可以对作品进行溯源,哪些作品启迪了托尔金,也可以将其与相近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读者发现更富吸引力、更具挑战性的作品。

总之,“馆员书评”要发挥图书馆专业馆员了解图书、阅读视野开阔、比较阅读量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的特点,坚持“读者视角”,向读者提供尽可能广泛和全面的读本和选择,把判断、选择阅读的权利交给读者。图书馆员要善于在博览群书和精读好书的有机结合中,养成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判断力,借助勤奋的读写训练和持之以恒的追求,构筑自己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学识专长,把自己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在馆书评人”。

[1] 赵晓梅.中国书评史初探[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6.

[2] 中国大百科全书1.1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3] 萧 乾,李 辉.书评面面观[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8.

[4] 徐 雁,钱 军,李海燕.图书评论与阅读推广[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

[5] 陈独醒.应该怎样做今日的图书馆员[J].中国出版,1934(3):26-30.

[6] 黄 健.书评的怪圈[N].北京日报,2015-05-04.

猜你喜欢
书评图书馆员馆员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书评
书评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
《重读〈石头记〉》书评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