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凝胶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2018-01-30 05:46赵燕颜伟刘静
浙江实用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喉镜利多卡因全麻

赵燕,颜伟,刘静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气管插管全麻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气管插管与拔管期的刺激都能引起机体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疼痛、呛咳、躁动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1]。现对插管前气管导管前端均匀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对插管和拔管的心血管反应及气道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5月在本院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女性患者60例,年龄25~50岁,体质量指数 (BMI)18~25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排除呼吸道异常、心血管疾病者及肝肾功能异常、一次性插管失败者。随机分为凝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监测动脉血压(A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脑电双频指数(BIS)。 两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2μg/kg,维库溴铵0.08~0.12mg/kg,依托咪酯0.25mg/kg。手控呼吸3分钟后由同一位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喉镜明视下行气管内插管,采用加强型气管导管,凝胶组气管导管前端均匀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对照组气管导管不作任何处理,固定导管,连接麻醉机,潮气量 6~8mL/kg、呼吸频率 12 次/min、吸呼比 1:2。 麻醉维持:静脉输注丙泊酚 4~6mg/(kg·h), 瑞芬太尼 0.1~0.2μg/(kg·min), 维持 BIS 40~60,PETCO235~45mmHg。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s)

ASA分级(Ⅰ/Ⅱ)凝胶组 30 36.4±11.3 22.5±3.1 60.6±11.3 28/2对照组 30 38.5±10.1 23.4±3.5 58.9±7.5 27/3组别 n 年龄(岁) BMI(kg/m2)手术时间(min)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入室安静时(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 1 分钟(T3)、插管后 3 分钟(T4)、插管后 5 分钟(T5)、拔管即刻(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以及苏醒期呛咳、躁动、气管壁染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24小时咽喉痛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MAP和HR 凝胶组MAP和HR在T1明显低于T0,在T2较T0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之后至基础水平;对照组 MAP和HR 在 T1明显低于 T0(P<0.05),在 T2-T5明显高于T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比较,T3-T6凝胶组 MAP和 HR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 2。

2.2不良反应 凝胶组苏醒期呛咳、躁动、气管壁染血以及术后24小时咽喉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 3。

表2 两组气管插管和拔管期间MAP、HR的变化(±s)

表2 两组气管插管和拔管期间MAP、HR的变化(±s)

与 T0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组别 指标 T0 T1 T2 T3 T4 T5 T6凝胶组(n=30)MAP(mmHg) 90.2±6.8 79.5±5.9△ 106.7±10.9△ 91.8±9.1* 93.1±7.9* 89.6±8.9* 90.7±5.6*HR(bpm) 82.3±7.7 75.5±5.8△ 90.3±8.8△ 83.7±6.8* 82.2±4.9* 81.4±9.9* 81.5±6.8*对照组(n=30)MAP(mmHg) 91.5±5.6 80.8±4.7△ 107.6±9.9△ 100.5±8.4△ 98.8±6.5△ 95.8±5.9△ 106.1±9.6 HR(bpm) 81.1±8.3 74.3±6.8△ 93.4±9.8△ 91.3±8.6△ 90.4±7.8△ 86.2±5.5△ 95.6±7.9

表3 两组苏醒期呛咳、躁动、气管壁染血及术后24小时咽喉痛比较(%)

3 讨论

全麻时由于喉镜置入、插管等操作刺激咽喉及气管黏膜神经末梢,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儿茶酚胺,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在全麻苏醒和拔管期间患者常因不能耐受气管导管而发生呛咳和躁动,导致应激状态进一步升级,严重者可出现心血管并发症[2]。研究表明,喉镜暴露和气管插管产生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源于导管插入时和之后对气管壁的刺激[1],该应激反应一般持续3~5分钟[3]。即使不用直接喉镜暴露,用光棒或纤维喉镜引导插管仍然会产生明显的心血管反应[4-5]。文献记载,用吸入麻醉剂抑制气管内插管反应,所需要的MAC大于切皮MAC和喉镜检查MAC[6]。目前抑制插管和拔管反应的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或利多卡因,咽喉及气管内喷雾局麻药等[7]。术后咽喉痛是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较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认为是由于插管刺激所致,即使应用镇痛药也很难缓解,尽管疼痛具有自限性,依然给患者带来了不适和痛苦。研究表明,在气管插管时对咽喉部进行充分麻醉可有效减轻气管应激反应[8]。利多卡因凝胶是一种酰胺类皮肤黏膜局部麻醉药,麻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9],涂抹于气管导管前端,插管后可与气管黏膜充分接触,气管黏膜被麻醉后,黏膜表面的感觉神经活动电位传导速度及兴奋性下降[10],神经末梢感受器反射被阻断,可抑制插管时的机械刺激所引起的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兴奋。

本研究中,麻醉诱导后两组T1时的MAP和HR均低于T0(均P<0.05),这是因为全麻药物对心血管均有抑制作用。对照组MAP和HR在T2-T5时明显高于 T0(P<0.05);凝胶组 MAP 和 HR 在 T2时较 T0显著升高(P<0.05),在 T3-T5时与 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在 T3-T6时凝胶组MAP和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喉镜暴露和气管插管会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凝胶组由于利多卡因凝胶与黏膜面接触后开始发挥麻醉作用,阻断了气道黏膜神经对不良刺激的反应,虽然插管刺激依然存在,但导管对气管黏膜的刺激已大大减轻。苏醒期凝胶组呛咳、躁动、气管壁染血以及术后24小时咽喉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利多卡因对气道黏膜的表面麻醉可以降低麻醉苏醒期因不能耐受气管导管所致的呛咳和躁动,有效抑制拔管反应,为患者提供更为平稳和安全的拔管条件。利多卡因凝胶的润滑作用可能是凝胶组气管导管染血率低于对照组的主要原因。以上分析是基于插管至拔管时间在1小时左右的手术而言,对于时间更长的手术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尚待研究。

综上所述,利多卡因凝胶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插管和拔管时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同时能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减少气管黏膜的刺激,增加患者对导管的耐受程度。

[1] 王雯,傅润乔.喉镜和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产生和预防.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8):817

[2] Cavallone LF,Vannucci A.Reviewarticle:Extubation of the difficult tairway and extubation failure.AnesthAnalg,2013,116(2):368

[3] 傅润乔,马自成,金士翱.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后血浆ANP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华麻醉学杂志,1995,15(2):59

[4] Takahashi S,Mizutani T,Miyabe M,et al.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tracheal intubation with laryngoscope versus lightwand intubating device (Trachlight) in adults with normal airway.Anesth Analg, 2002,95(2):480

[5] Agrò F,Barzoi G,Montecchia F.Tracheal intubation using a Macintosh laryngoscope or a GlideScope in 15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ine immobilization.Br J Anaesth,2003,90(5):705

[6] 邓小明,姚尚龙,于布为,等.现代麻醉学(上册).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37

[7] Lee JH,Koo BN,Jeong JJ,et al.Differential effects of lidocaine and remifentanil on response to the tracheal tube during emergence from general anaesthesia.Br J Anaesth,2011,106(3):410

[8] 胡伟,安礼俊,李金玉,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抑制双腔气管导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效果观察.重庆医学,2014,43(21):2796

[9] 张国智,王晓,魏新川,等.恩纳乳膏气管导管表面涂布行气管粘膜表面麻醉的可行性.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7):548

[10]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5

猜你喜欢
喉镜利多卡因全麻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做喉镜检查痛苦吗?
“波”开迷雾 “镜”益求精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