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式火锅底料的开发

2018-02-14 14:41王培培
现代食品 2018年22期
关键词:牛油香辛料豆瓣酱

◎ 王培培

(天津春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川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因其独特的菜肴调味引人入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而火锅更是川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海底捞、德庄、小天鹅等一系列连锁火锅门店的火热,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这道美食。吃火锅讲究“新鲜、简便、快捷、随意”,火锅底料是采用多种调味料为原料,经特殊的风味设计,按照一定的配方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复合调味料产品,具有口感复杂、风味独特、品质一致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1 主要原辅料属性及特点

火锅底料中使用的原料主要有牛油、菜籽油、大豆油、辣椒、花椒、郫县豆瓣酱、豆豉、老姜、大蒜、泡菜、醪糟、香辛料和腐乳等。

1.1 牛油

牛油具有较高的熔点,含有种类繁多的脂肪酸及较高的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牛油加热溶化后具有特殊的诱人香味,是川味火锅的一种标志性风味。牛油火锅味道浓郁,汤汁浓稠,香气饱满。牛油除了增加火锅底料的香气外,还可保持底料的固体形态。凝固后呈淡黄色或黄色,底部无渣的牛油最佳[1-2],呈浅灰色或浅绿色的牛油次之。

1.2 菜籽油

菜籽油分为生菜籽油和熟菜籽油。生菜籽油油色清亮,色泽金黄有光泽。菜籽油需炼制熟化后,去掉呛鼻的生涩味后使用,炼制温度一般在200~240 ℃,可加入少许姜片、葱段、蒜片等去除异味[3]。菜籽油经炼制后有特殊的香味,在实际生产中可与大豆油、牛油等搭配使用。

1.3 大豆油

优质大豆油透明度较高,几乎完全清晰透明,呈黄色或橙黄色,油香浓郁,清澈光亮。劣质的大豆油色泽发暗,呈棕色或棕褐色,油中有较多杂质,油体浑浊。直接榨制的大豆油有生豆味,应加热去除生豆味后使用。大豆油在火锅底料中可以浓稠汤汁,调和诸味,滋润原料,去腥、增鲜等。

1.4 辣椒

干辣椒是红辣椒经过干制后的辣椒。干辣椒以色泽红亮,干爽无霉的产品为佳[4]。干辣椒有长辣椒、二荆条、朝天椒、七星椒及云南小米椒等不同品种,其中二荆条辣椒颜色红艳,香味浓,辣味柔和不刺激,七星椒、小米辣、朝天椒个头小而尖,辛辣刺激[5]。在制作火锅底料时可以将各种辣椒搭配使用。川味火锅底料中辣椒的处理一般是制作为糍粑辣椒,即将干辣椒焯水处理3~5 min,再沥水后经绞肉机绞碎制得黏稠的糍粑辣椒,这种辣椒处理方法可以降低辣椒的燥辣感,且容易出色出味。干辣椒味道辛辣,在火锅底料中可以增加辣味,提升底料的红亮色泽,增加香味,压抑异味等。

1.5 花椒

花椒分为青花椒和红花椒。青花椒表面为暗绿色或灰绿色,表面分散油点及细密的网状隆起皱纹,气味辛香,味微甜。红花椒呈紫红色或棕红色,表面有多数疣状突出的油包,香气浓郁[5],味道麻辣而持久。

从季节上讲,7—8月收获的伏椒比10月出产的秋椒品质好。从产地看,四川富顺、西昌、陕西、茂汶出产的花椒,麻味足,香气好[5]。选花椒一般都选颗粒大饱满,黑红色或紫红色,麻香浓郁,颗粒均匀,小黑籽少,枝杆少,无异味的花椒。

1.6 郫县豆瓣

豆瓣酱是由蚕豆、辣椒等多种原料经多道工序酿造而成。豆瓣产地以四川郫县出产的产品为佳。好的豆瓣酱色泽红润,酱香或清香浓郁,辣椒少,蚕豆多,辣鲜味醇,滋软浓醇,咸味适中。豆瓣能使火锅底料颜色红亮,增加底料的回味和香味,并产生醇香的辣味和鲜感。

1.7 豆豉

豆豉的产地以重庆永川、成都太和最为有名。豆豉是用黄豆或黑豆经浸泡、蒸煮、发酵后加食用盐和其他原料放入坛中,密封数月酿造而成。豆豉在使用时需略微绞碎,以便于在底料炒制过程中出味生香。豆豉对火锅底料整体味道的提升有辅助作用,不可多放,否则会使汤汁变黑、味道变苦。

1.8 老姜、大蒜

干燥、色黄、性辣、光亮的姜拍破或经斩碎后炒制使用;优质大蒜表皮干燥,颗粒饱满,蒜味浓郁。老姜、大蒜可去腥提味增香,一般切片或斩碎后炒制。

1.9 泡青菜、泡辣椒

泡青菜是用青菜、羊角菜削去菜头老皮,将菜叶晒至稍蔫时洗净晾干,加入泡菜坛中腌制而成。泡辣椒是用新鲜红辣椒采摘后洗净,晾干加入泡菜坛中,在加入精盐、鲫鱼等泡制而成。泡菜是川式火锅底料中特有的原料,在火锅中具有增香、提味、增鲜的作用。

1.10 香辛料

香辛料可去燥、去腥、润色等,赋予火锅底料特殊风味[6]。将各种香料粉碎成末后按比例人锅微火炒制。香辛料的用量需适宜,否则会产生苦涩味。川式火锅底料中常用的香辛料一般是八角、小茴香、草果、砂仁和桂皮等。

1.11 腐乳

腐乳通常分为青腐乳、红腐乳、白腐乳3类。腐乳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与氨基酸,一般选择色泽鲜艳,具有浓郁的酒香和酱香味,细腻无渣者为上品。在火锅底料中主要起到增味、提鲜的作用。

2 主要配料比例及工艺方法

2.1 主要配料比例

180 g牛油、30 g菜籽油、80 g糍粑辣椒、35 g郫县豆瓣酱、11 g豆豉、20 g泡辣椒、15 g姜米、10 g蒜米、27 g食盐、16 g白砂糖、30 g醪糟汁、5 g味精、5 g鸡精、17 g花椒、5 g香辛料粉、10 g料酒、0.1 g山梨酸钾、1 g牛肉粉8707(天津春发生物集团有限公司)、1 g烤牛肉油状香精85158(天津春发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2.2 工艺方法

2.2.1 工艺流程

原料检验→预处理→熟化菜籽油、溶化牛油→约135 ℃下郫县豆瓣、糍粑辣椒炒至酥香→下泡辣椒翻炒→下料酒浸泡的豆豉、姜蒜炒制→下花椒及香辛料小火慢炒至出香→下醪糟汁、白砂糖、味精、鸡精、食盐、山梨酸钾、8707牛肉粉、烤牛肉油状香精85158混匀→出料包装。

2.2.2 操作要点

2.2.2.1 原料的预处理

姜、蒜去皮清洗后,斩拌机切成3 mm的颗粒状;干辣椒焯水处理3~5 min,沥水后经绞肉机绞碎制得黏稠的糍粑辣椒;郫县豆瓣酱用刀剁碎成酱状;豆豉用刀切成八分体大小即可;泡辣椒用斩拌机或刀切碎成酱状。

2.2.2.2 工艺过程

将菜籽油加热至青烟产生、泡沫消除后加入准备好的牛油,待其加热至135 ℃加入郫县豆瓣酱、糍粑辣椒,不断翻炒。待豆瓣酱、糍粑辣椒炒制至红褐色,酥香红亮后加入泡辣椒继续翻炒,待有香气后加入豆豉、姜蒜继续翻炒至姜蒜香气飘出,改小火加入花椒等香辛料炒至出香后加入醪糟汁、白砂糖、味精、鸡精、食盐、山梨酸钾等不断翻炒搅拌,直至油水交融,红而发亮,关火。停火后热焖3分钟,以便各种调味料相互渗透均匀,促进风味形成。

3 火锅底料炒制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3.1 锅底出现黏锅焦糊现象

锅底出现黏锅焦糊现象主要是由于调味料在炒制的过程中,火力和时间控制不合理。在炒制过程中,一定要控制火力并不断翻动。姜蒜、糍粑辣椒等含水量较高,在下锅炒制初期用大火,促使水分快速蒸发,待水分较少时在改用小火。这样既可以避免将原料炒糊,又可以充分渗出原料的香味和色素,使得入味均匀,香味柔和[7]。此外,豆瓣酱中一般都含有淀粉,如配方设计中豆瓣酱的添加比例过高或炒制过程中火力、时间控制不合理,也容易出现黏锅和焦糊现象。

3.2 火锅底料中有异味出现

3.2.1 苦味

在底料的炒制过程中,炒豆瓣、糍粑辣椒时一定要小火炒制至辣椒中的辣红素充分溶解出。油温过高,辣椒或豆瓣易发黑[8],味道变苦;香辛料的颗粒太小或比例过高,在炒制后也会容易出现苦涩味。

3.2.2 生豆瓣味

炒制时间不合理,豆瓣炒嫩了,未完全熟化。

3.2.3 辣味太突出、产品黏稠、整体味道不协调

豆瓣酱与糍粑辣椒的配比不合理,郫县豆瓣酱在发酵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氨基酸、还原糖等风味物质,香味醇厚,糍粑辣椒主要用来提色和增辣。当郫县豆瓣酱较多时,产品的鲜味和酱香较浓郁,但火锅底料整体色泽会比较暗淡,产品会变得黏稠;糍粑辣椒较多的时候,产品色泽红亮[7],但是辣味会太突出使得整体味道不太协调。

4 结论与展望

火锅底料有红汤、白汤之分,根据使用油脂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牛油底料与清油底料,不同的产品各有各的特色。本文介绍的仅是众多川式火锅底料中的一种,在火锅底料的研发中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精选原料,注意各主要原料的配比,制定合理的工艺条件,运用现代先进的调味理论为指导,反复实践,研发出各具特色的新式火锅底料。

猜你喜欢
牛油香辛料豆瓣酱
油脂种类对调和牛油风味的影响
粒径对熟制风味龙虾中香辛料品质的影响
郫县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和生物胺变化及成本效益分析
单甘酯及冷却温度对牛油样品特性的影响
牛油西施和吉他师傅的『爱情烤吧』
低硬度调和牛油的制备及品质分析
最好吃的豆瓣酱
北京市售香辛料中11种元素含量检测与食用安全评价
黑作坊豆瓣酱,颜色深杂质多
豆瓣酱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