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动笔墨 持久养品行
——浅谈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2-26 01:41刘汉华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笔墨读书课文

刘汉华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汉南小学,湖北 武汉 430092)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文中,指出“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其中,学会学习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几年来,我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训练学生读书动笔墨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昭示: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阅读中批注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的最佳途径。

首先明确读书动笔墨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认为:参与学习的感官越多,学习的效果越佳。这和明朝朱熹说过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一个理。读书动笔墨,能够使我们养成边读书边思考,静心阅读的习惯,增强读书的感受力、理解力、筛选力、鉴赏力和记忆力,有利于我们与作者及文本进行对话,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及表达力。对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其次掌握一套易于操作的科学的程序,即在哪里动笔墨,怎样动笔墨。

一、约定符号达共识

学习阶段 符号批注预习课文一读圈字(生字)注音,(圈“○”);二读旁批词义,三标段序想内容(序号①②③,标在段头),掩卷思考把问题(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讲读课文按序分段理层次(①②③分段符号标在段尾;// 分层符号标在段中层间)优美语句划曲线(~~)。关键词,着重点(△△着重号)。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双横线)。课外练习(完成课外阅读题)带着问题读短文,边读边把答案找,找到答案做记号,对照填写错不了。(除题目要求的记号外,其他自主做记号)

二、个性阅读批文字

“读因写而深刻,写因读而流畅。”为了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感悟,走进文本中,我常提醒学生采用符号和文字两种批注方式结合进行。在学习中逐步要求,逐步运用,逐步掌握,形成了一套基本操作程序:自读自悟自批——互相交流点拨——再批突出重难点——延伸拓展成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我十分注重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使学生目标清晰,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一步:自读自悟自批

这一步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过程。是学生经历自学一篇文章的过程,是学生直面文本学会阅读的过程。在此环节中,我充分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扎实地进行自读,学有所获,并对自读质量进行检测。我还将这一步的自读分成几个环节,编成儿歌,让学生记住并对照操作:

(一)标段序,轻声读,主要内容记题边

快速标出自然段后轻声读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制高点,可俯瞰全文,这种整体把握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初读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课文标题右侧。我时常给学生示范,用很简短的文字,或综合各段的段意,甚至用诗歌的方式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如《五彩池》依据各段的内容,运用段意相加法,把本课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天上瑶池呈五彩,人间瑶池在九寨。漫山遍野皆水池,大小形态真有趣。源同色异有原因,池底石笋池边树。还有《我喜欢昆虫》一课,通过提炼关键词,将文章主要内容提炼为:设身处地为虫想,真心喜欢见言行。开窗点灯来招待,视为朋友伴终身。学习《丰碑》一文,我引导学生抓环境对人物的渲染作用来批注主要内容:冰天雪地真残酷,军需处长被冻死。晶莹丰碑雪中立,舍己为人传佳话。在我这样的引领示范下,学生对批注文章主要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批注主要内容,成了学生课前预习必做的功课之一,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圈生词,反复读,析字辨形障碍清

圈画生字,练习读好含有生字词的语句,并自学生字词:给二类字注音,给一类字写出音序、部首,巧记字形的方法,并组词、归类。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四字词语,按一定格式批注于生字栏附近。同桌间或小组互批生字词,对有矛盾有争议的地方查找工具书解决。教师则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以较弱学生轮读自然段的方式来发现并及时纠正字词掌握中的问题。对难读的句子,做好示范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一环节要有针对性地落实字词教学的重难点,对易错字、易混字、难写难记字要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记忆,留下鲜明深刻的第一印象。

此环节中,我班运用最多的是字理识字。“生字要巧记,字理是根据。象形为本析形声,甲金演变见情趣。”这样的识字歌,咱班学生耳熟能详,涌现了大量巧记生字的批注:

如:则——刀刻条文于贝上,则则法规不可忘。

道——有头脑,道路宽。用头脑,讲道理。(区别于“到”)

深——洞穴积水,木来探底。

章——十音一曲一篇章。(“音十”章,区别于“立早”章,更合字理。)

茶——灌木(木字底)草芽(草字头)人采茶(中间人)。

茂——空成(成字去掉里面的横折钩)藏在草丛下。

敏——每天作文才思敏。

拔——手拉手,小朋友,齐心协力用点力,拔出萝卜黑哟哟!(来自儿歌《拔萝卜》)

拨——手拨琴弦发声音。(如此,区别开这俩形近字)

……

(三)静思考,细感悟,文本对话见功夫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文本“发出信息——学生接受、内化——做出创作反应”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更是用精当文字进行创造性对话的过程。教会学生批注,可以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在学生将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我常常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默读思考,与文本进行对话,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1)质疑法:把不理解或难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画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与插图。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才会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

(2)联想法:读书,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

(3)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

(4)补白法:顺着行文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章留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补写、续写或扩写等。

(5)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

(6)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上下文,或联系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

(7)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

第二步:互相交流点拨

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动笔墨阅读的积极性,我非常关注批注的检查、交流和互评。我鼓励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批注成果的活动空间,经常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批注内容、方法。

1.小组抽查。每次布置批注作业后,抽查1—2个小组,以面批为主。对新颖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对偏激片面的观点进行引导。

2.小组互评。由于各人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小组互评,可以交流思想,百花争鸣。

3.投影展评。我常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同学的批注,或引以为戒,或供借鉴仿效,以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批注质量。我评价的依据,一看态度是否认真;二看质量,是否有独 到见解;三看用语是否简洁、精练。因为批注的空间有限。

第三步:再批突出重难点

阅读教学过程中,因为有老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自读自悟时相比,肯定有质的提升。这时我常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二次批注。如:就本文重点语句、段落等再次批注,就全文的内容、写作方法进行批注,就文章表达的情感进行批注。例如在学习《花脸》一课时,会学习的同学抓住了“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这样进行二次批注:我从两个“!”中体会到作者同时拥有两件宝贝而出乎意料的惊喜之情。再有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两句话:“把克莱芒救出去!”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是个孩子。有学生这样批注:“这个细节深深地感动了我,轮船正在下沉,海水正在涌入,人们正在逃生,在这匆忙、紧张、急促、危险的情况下,船长还记挂着还是个孩子的见习水手,这不仅体现了哈尔威船长超乎常人的镇定心理,更重要的是诠释了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我爱您,哈尔威船长!”这样将二次批注与随文练笔相结合,加大语言文字训练力度,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提高表达能力和思想觉悟,让学文与做人有机结合。

第四步:延伸拓展成习惯

我不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训练,还让学生在课外拣自己喜爱的读物随读随注,以巩固批注习惯。因课外阅读量较大,不能像课内阅读那样批注两次,只要求批注一次。对课外阅读的批注检查,我一周检查一次,通常在周五的读书交流会上。学生每人选3条左右交流汇报。要点包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是谁,为什么?书中主要人物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读完本书以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或受到什么启发?你由本书内容联想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这样让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思想来阅读批注,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力,更能促进学生学习优秀人物,做更优秀的自己,从而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时间一长,学生像韩愈在《进学解》中写的一样“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学生在读书时把自己的感悟、思考、疑问写在书眉页侧,长此以往,读、思、写、议有机结合,阅读之真义达成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好品行,他们将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笔墨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笔墨童年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