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5 18:04周娟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

周娟

【摘 要】本文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案例从项目的选定、制订计划、探索项目、制作作品、活动评价等方面阐述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最后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B-0121-0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然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通常采取传统的任务驱动法或者讲授法,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造成教材上的知识点被分割,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把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即把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能单元,每个技能单元分成若干教学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都以应用该项技术和技能完成一项作业为结束,并进行下一项教学项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项目的教学法既结合生活实际又紧扣教学大纲,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中职学校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究的能力的培养以及通过实践学习总结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和相关概念,这些都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息息相关。然而,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与未来工作的需求脱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中职计算机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授课方式,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众所周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小就学习习惯较差,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偏离较大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不同软件的操作技能,教材内容多为零散,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教学只能完成教材上的某一项操作任务或技能,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培养的学生大多在工作中无法独当一面。而工作中需要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工作中的各项具体任务。

二、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教学设计

笔者从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多年,深知计算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酸甜苦辣,多年来计算机教学多采取任务驱动法或讲授法,教师依然是活动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任务,完成作业后上交即完成一个章节的任务,这种教学法的缺点就是使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生活实际脱节,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项目教学主要由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笔者根据教学活动实践总结出项目教学设计的方法及步骤,把项目教学设计分成如下五个步骤。

(一)项目的选择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项目的选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先规划好每一章的大项目,然后再把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子项目。例如笔者在教学 Word 操作这一章内容时选定一个大项目,即这一章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内容制作一份班级电子板报,这个项目的选定既可以为班级活动服务,又考查了学生对已学的图文混排、段落设置、字体设置等内容的掌握程度,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解决了身边的实际问题,学生容易入手,且深感兴趣。

(二)制订计划

选定好项目以后要制订相应的计划。为了按时完成项目,每个小组必须深入研究分析项目需求,并把项目中的具体步骤一一列举出来,合理的计划才能保证项目完成的进度和质量。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小组长可以依据本组成员的兴趣和擅长,给成员们进行合理的分工,比如有的同学擅长排版布局;有的同学擅长搜集信息;有的同学擅长创新,对项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分工完成后,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分工制订相应的任务计划。

(三)探索项目

探索过程是整个项目的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只有探究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传统课堂通常都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探索活动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今后工作中所需要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探究讨论来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制作班级电子板报过程中如何通过绘图软件制作出精美图案以及版面的合理布局都是学生探索活动的内容。

(四)制作作品

在完成之前几个阶段任務之后,学生自己结合教材上介绍的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来完成创作。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一要组织学生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汇报;二要对学生制作过程中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这些修改意见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下一步学习并且保证作品质量。最后,在作品制作的最后阶段,小组长负责与组员一起将各个部分内容进行整合,看整体布局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全面真实。

(五)活动评价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评价的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可以在纸质表格上评价,也可以采用网络模式评价,在项目教学活动中我们通常采取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更为全面合理,此外教师在设计评价时要注意权重的分配,可以适当倾向于学习过程的评价,当然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创新元素等都可以作为我们评价时的重要参考,因为中职生的学习是以服务为宗旨,以技能为导向,无论是团队协作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是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能力。endprint

三、总结与反思

任何一種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它的优缺点或者是值得改进的地方,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做出一些反思与总结。

(一)项目的选择是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项目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项目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进行。一般来说项目主题要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难度适中,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始终提倡要关注弱者,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非常重要。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协作是关键

作为在教学一线的中职教师,我们都深有体会,现在的学生多数都不爱动脑筋,喜爱独立思考的越来越少了,多数学生都喜欢教师直接告知现成的答案,交上来的作业多数都是抄袭或雷同,毫无特色。而未来的工作岗位及企业文化都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项目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通常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相互协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就业至关重要。

(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众所周知,中职生多数都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多数都是学困生,文化基础较薄弱,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因此教师要在项目进展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时刻与学生保持联系,随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比较适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实现了计算机教育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目标,最终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丽.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2]王丽丽.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

[3]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何克抗.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N].计算机世界报,1999-10-13

[5]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学习结构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责编 罗汝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法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flash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项目化教学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探索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