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创建职业院校心理教育发展新模式

2018-03-05 22:06张伟列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院校

张伟列

〔摘要〕由于职业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特色,学生在就业心理问题方面比普通高中或高校更为突出。本文阐述了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从组织机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和危机干预等方面探索建立职业院校心理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生涯规划;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5-0036-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大量需求技能型劳动人才,这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应注重提升学生心理发展品质。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年龄在15 岁到 19 岁这一阶段,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時期,他们要面对生活的独立、成长的烦恼。还要经受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的转型以及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职业院校学生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职业院校必须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一、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特殊性

经调查表明,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常见的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如下。

(一)自我认识不足

在当今社会既定观念下,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认可度相对普通高中、大学学生来讲较低,他们因学习成绩不佳曾经受到过歧视或者嘲讽,因而,职业院校学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普遍比较自卑。

(二)学业与就业压力大

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也一直困扰职业院校的学生,学生普遍对学习的热情不高,无法融入课堂教学中。职业院校要和普通高校学生竞争,面对激烈的竞争,就业压力为职业院校学生最主要的心理矛盾,职业院校只能不断提高自身技能,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而对考试有着焦虑感、恐惧感。

(三)人际关系紧张

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隔代教育过度溺爱等相互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解决冲突等方面表现不足。尤其在宿舍交往过程中无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容易引起严重冲突、情绪失控及激发各种校园恶性事件。一旦发生了冲突,更倾向于暴力解决。

二、当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教育渠道过于狭窄,缺乏全员参与意识

课程比较单一,多以传授知识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发挥心理健康课的教育功能。在传统技能教育观念下,大多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放在专业技能建设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师资、课程教学课时不足。全员参与意识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校的其他工作割裂开来,没有形成合力。

(二)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没有很好发挥出来

学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但大多为了应付检查,工作开展流于形式。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在传统的观念下,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去心理咨询的同学一般都是心理有病的,例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等患者。很多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被定义为用于被动应对部分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而不是更多从预防视角积极发展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心理问题作用的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谋划,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展望,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前提。可以帮助我们目标明确、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正确看待自己,解决自身心理困扰,明确个人的职业目标,找到人生的角色定位,积极进取,实现目标。

毕生发展理论指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职业院校学生是处在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目前最主要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这一时期,引领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发展职业兴趣、思考未来、规划人生,至关重要。

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心理教育发展模式

(一)建立学生心理及职业发展咨询机构

1. 组织机构

成立学生发展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组长由分管校长或书记担任,委员可由办公室、学工处、团委、各院系学生管理负责人担任。委员会下设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包含专业队伍、院/系相关人员和支持组织三方面。建立“校—院/系—班”三维一体的咨询网络,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负责专业队伍人员的建设、心理及职业课程建设、心理咨询和社团组织等方面工作。各院/系制定本系学生职业发展培养计划,下设心理及职业发展协会分会负责本院系的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班级设置心理委员负责本班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班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工作。在学生发展中心的统筹规划下,与各院/系与学工处、团委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制定全校学生心理及发展活动规划并对危机事件和个案,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制定个案帮助计划,院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持续跟踪帮助个案。发展中心和各院系在新生生刚入学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和职业能力测试,建立心理及职业能力相关档案材料。

2. 硬件设施

根据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建设的愿景,需设置以下功能室:

(1)办公接待区

办公接待区的设计有四个功能:第一,专业教师团队的办公场所;第二,接待来访者;第三,职业能力探索区;第四,社团办公活动的地方;第五,存放学生心理档案及职业能力测评资料。

(2)个人咨询区

个人咨询区是由专业教师主要通过谈话、角色扮演、沙盘游戏、艺术放松疗法等方式,采用认知、行为方面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技巧,解决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惑或生涯发展问题。个人咨询区由个体辅导室结合沙盘游戏室组成。endprint

(3)团体活动区

团体辅导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一个重要途径。团体辅导可以针对一个班级一个主题进行,也可以针对具有相同问题的团体进行。通过团体动力学的原理促进团体成员发展。

有条件的院系还可以引进团体沙盘游戏。团体沙盘游戏是团体心理辅导结合沙盘游戏的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职业院校学生有显著效果,可以通过生涯畅想为主题的沙盘,使得成员更加了解自己、自信增强、目标明确、生涯决策力加强。

(二)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1. 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需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心理专业能力,接受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的专兼职教师。建立专兼职专业教师队伍培训与督导制度,邀请知名生涯规划专家、心理专家到中心讲学和督导,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加强院系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专业能力培训。

2. 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发挥校级各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通过团委和社团把职业生涯和心理健康的元素渗透到各类活动当中。在各院系设置心理协会分会,完善协会分会的管理和制度,进一步增强院系协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2)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

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宣传心理健康、职业生涯发展理念、协助发展中心开展工作。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发挥心理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制度,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规划指导活动。

(三)完善生涯规划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以生涯规划发展为导向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包含了三个方面: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生命与生活。

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专兼职教师负责职业生涯导向的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建设。建设课程要以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及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为基本指导,结合院系专业特点来整合课程。根据不同年级阶段设置相应的教学主题,挖掘校内教育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课堂教育,其中生涯规划内容包含:职业认知与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含:自我认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指导。

学校开设选修课,开设的内容包含了生命与生活的五个方面:自然与生物医学;社会、文化;法律与道德舆论;文学、音乐与艺术;哲学与人生意义。

(四)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日常工作

针对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大量日常的咨询,一方面,要加强院系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能力,通过辅导员/班主任解决部分学生的心理及职业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提升中心预约员(心理协会成员)的专业能力,让其更快识别来访者的状态,进行甄别,让更加迫切希望得到帮助的同学能及时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

(五)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生涯发展阶段开展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新生入学时,可以开展新生心理团体辅导,让新生尽快融入校园生活,在后期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的活动。活动形式可以采取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剧、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讲座等形式开展。

(六)建立危机干预体系

在学校生活中,当学生意外伤害、安全事故、学生暴力、管教冲突等危机事件发生时,同学们的第一心理反应是恐惧、焦虑和紧张,心理处在一种高度的应急紧张状态。当学校发生危机时应立即启动预案,危机处理小组能更好处理好危机事件,统筹危机管理,同时对不同阶段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估计,并做好工作预案。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作为危机处理的核心要完善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建立一套可行的学校危机处理流程图,并将该流程图宣传给如各院/系领导老師、学生干部、学工队伍、心理委员等。此外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还应该对危机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处理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给予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贺彦芳. 当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4):193-194.

[2]陈晓霞. 积极心理学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科技资讯,2014,12(30):194.

[3]陈小艳. 以职业指导统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建[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04):61-63.

[4]耿萌萌,刘志兵. 中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 机械职业教育,2014,(08):51-53.

[5]郭振友,卢笛.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综合模式的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2014,22(04).

[6]贺婧雯,夏冬晴,李姿霖,陈勋,周峥艳. 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以邵阳学院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6,3(25):111-112+119.

[7]李建军. 生涯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 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06):18-20.

(作者单位: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广州,510445)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