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面部重度痤疮学生临床症状及心理状况的临床分析

2018-03-07 07:17徐海丰李中文张瑜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痤疮学生

徐海丰+李中文+张瑜

[摘要] 目的 探讨秦皇岛市面部重度痤疮学生临床症状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情况。 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1月对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面部痤疮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Pillsbury分类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Ⅲ、Ⅳ度)和对照组(Ⅰ、Ⅱ度)。同时对全部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记录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其中研究组85例(45.92%),对照组101例(54.08%)。研究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組PSQI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秦皇岛市面部重度痤疮学生心理状况主要体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方面,并且其睡眠质量受到影响。

[关键词] 痤疮;心理因素;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中图分类号] R758.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1(b)-011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severe acne students in Qinhuangdao City.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acne in First Hospital of Qinhuangdao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from May 2016 to January 2017.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Ⅲ, Ⅳ degree) and control group (Ⅰ, Ⅱ degree) by Pillsbury classification. Meanwhile, they were investigated by SCL-90 and PSQI, the relevant data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18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mong which 85 cases (45.92%) were in the study group and 101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54.08%). The scores of obsessive disorder,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and psychoticism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Besides, the PSQI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severe acne students in Qinhuangdao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aspects of obsesessive disorder,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and psychoticism, and its sleep quality was affected.

[Key words] Acne; Psychological factors; Students; Symptom self-rating scal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学习压力加重,从而使痤疮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1-2]。痤疮是一种发生率比较高的面部疾病,严重时可累及颈、后背等,其瘢痕较难清除,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从而导致患者的心理障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出现自杀倾向[3-4]。此外,睡眠质量会影响日间工作学习状态;而痤疮为青少年患者带来的心理疾病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睡眠状况,同时睡眠障碍使得患者出现一些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分泌异常,从面加重痤疮的发生[5]。本研究分析了秦皇岛市患面部痤疮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200例面部痤疮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Pillsbury分类标准[6]:Ⅰ度,一定范围内出现黑头或粉刺,偶尔会出现炎性丘疹;Ⅱ度,Ⅰ度合并炎性增多,出现浅在性脓疱,但只出现于脸部;Ⅲ度,Ⅱ度合并深在性脓疱,出现于脸部、颈部、胸背部;Ⅳ度,Ⅲ度合并结节、囊肿、并有瘢痕出现,出现于上半身。将Ⅲ、Ⅳ度患者纳入研究组,Ⅰ、Ⅱ度患者纳入对照组。

1.2 方法

为保证患者无心理负担,故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调查表格为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hlist 90,SCL-90)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7-8]。SCL-90包括90个项目,包括9个症状因子和1个其他因子,每一项分为5个等级,1~5级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总分代表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总分超过160分或任意因子得分超过2分,提示有心理问题。要求调查者对近7 d内的自身情况进行单独填写,限时30 min。PSQI量表主要由19个方面构成,可分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和对日间功能影响7个部分,每部分分为0、1、2、3分4个等级,各部分得分总和为PSQI总分,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要示调查者评定近1个月的睡眠情况。然后回收调查结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评分,同时排除不合格问卷,如出现5个连续相同答案或可明显看出规律性,最后记录并分析调查结果,如有漏选或重复等现象,请受试者及时补充。endprint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200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00%。研究组85例(45.92%),男46例,女39例,平均年龄(20.23±3.45)岁;对照组101例(54.08%),男56例,女45例,平均年龄(20.54±3.03)岁。

2.2 SCL-90统计结果

研究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躯体化、恐怖、偏执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3 PSQI评定结果

研究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睡眠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 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过渡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医务人员应在帮助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多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患者的疾病继续加重。

痤疮是皮肤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毛囊炎症引发的皮脂腺疾病,大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相关研究表明,80%的青少年患过痤疮,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性激素水平、皮脂分泌过量、相关细菌增殖过量、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因素有关[9-10]。本研究中,有个别患者已出现面部大范围囊肿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睁眼、咀嚼等日常行为。另外,青春期多有过度疲劳、情绪紧张等因素,同时,面部重度痤疮可能会在面部留下持续性瘢痕,给青春期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引起患者焦虑、忧郁和不合群等不良心理影响,既影响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重痤疮的发生。有研究提示,一些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通常与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皮肤疾病很容易导致患者抑郁或自尊的丧失[11-12]。痤疮可以影响心理健康,导致其焦虑、抑郁与一些其他不同的心理问题。其机制可能与焦虑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不良刺激,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旺盛,而后肾上腺产生入血的硫酸脱氢表雄酮、游离睾酮等合成加速而调节皮脂生成,促使皮损加重[13]。有文献提示,考试所致的焦虑状态会极大加重学生痤疮的发生,通过心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障碍,进而缓解痤疮的发生[14-15]。同樣,成功的痤疮治疗也可以改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16-17]。

SCL-90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精神障碍门诊检查量表[18],作为某个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检查恐有不足,即存在心理问题不可认为其心理不健康,但未检测出心理问题仍不能证明其心理健康。故认为此量表并不能作为正常人群间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从另一方面而言,SCL-90是调查患者近1周的心理症状,比较容易受某一特定事件,任何心理疾病及障碍的发生都有一个时限,并不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可以作出诊断的。本次研究中,采用SCL-90进行评估,是考虑到并不是诊断患有痤疮的大学生的心理疾病,而只是判断患有不同程度痤疮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差异,因此采用SCL-90进行评定也无不妥。两组患者SCL-90量表对比分析,结合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表现,重度痤疮患者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社交方面,重度痤疮患者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焦虑、敌对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可能在生活中会遇消极的心理刺激,如被他人盯视,背后议论,对社会和学校活动产生恐惧、畏难、逃避等心理情绪,表现出人际关系冷漠,不愿单独外出,不愿求助他人等;②情绪方面,本次研究中,研究组中相当多的患者抑郁、焦虑、敌对情绪明显,面部导致的不自信给患者造成了较长时间的痛苦身心体验,使患者产生自卑,容易悲观等[19]。

睡眠障碍是个体睡眠量少或睡眠质量差的统称,多数睡眠障碍患者不是由于生理问题,而是由于心理问题所致,因此睡眠障碍可准确反映出患者的心理状况。健康的身心是与良好的睡眠无法分开的,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即为了解其心理状况。目前,国内外有关睡眠的的研究均以定性为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从睡眠障碍机制及特征入手,就如何预防与治疗进行研究,但从心理角度进行睡眠障碍的研究仍处于停滞阶段[20]。PSQI作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睡眠质量评定方法,是在多种睡眠评定量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将睡眠的质与量进行结合,对患者1个月内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估,目前临床上对PSQI的使用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本次调查中采用PSQI睡眠评定量表,本次调查中,重度痤疮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睡眠总分均高于轻度痤疮患者,提示重度痤疮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的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引发日间功能障碍,加重患者的生活压力,从而造成痤疮的加重与发展。

综上所述,面部重度痤疮学生心理状况主要体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方面,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因此,除了常规药物治疗,还应多加注意患者的心理干预,使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形成良性循环,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21]。

[参考文献]

[1] 起珏,郑琪,吴文娟,等.3012例重型痤疮治疗现状分析[J].天津医药,2014,42(4):366-369.

[2] 谢淑霞,张云青,王玲,等.大学生痤疮患者治疗情况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9):2265-2267.

[3] 皮超,王鸿健,梁瑜珩,等.凹陷性痤疮瘢痕的治疗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12):750-752.endprint

[4] 路金瑞,席子明,董放,等.大学生对痤疮的认识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1):1321-1322.

[5] 陈强,李丹慧,李焕,等.泰安市大学生痤疮发病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2):300-302.

[6] 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7] 施玲燕,黄水平,卓朗,等.大学生应用SCL-90量表的参考值及信效度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2):223-224.

[8] 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260-263.

[9] Eichenfield LF,Del Rosso JQ,Mancini AJ,et al. Evolving perspectives on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acne vulgaris [J]. J Drugs Dermatol,2015,14(3):263-72.

[10] Alan S,Cenesizoglu E. Effects of hyperandrogenism and high body mass index on acne severity in women [J]. Saudi Med J,2014,35(8):886-889.

[11] 起玨,吕乐春,郭美华,等.重型痤疮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3):2764-2767.

[12] 李圣杰,张友灿,郑高美,等.泰安市某高校大学生痤疮患病情况及多种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7):625-627.

[13] 陈静宇,王雷,吴红,等.寻常痤疮患者血清P物质的检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6):360-362.

[14] 房秀萍,王万卷,金蝉,等.斑秃患者136例睡眠质量评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 28(3):274-275.

[15] 拓江,路永红,陈前明,等.寻常痤疮患者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28(3):180-182.

[16] 徐晖,王艳红,彭冲.痤疮患者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41-42.

[17] 乔杰,陆涛,孙玉鲁,等.痤疮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焦虑及抑郁相关性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11):663-664.

[18] 赵世苗,蒋海潮,黄磊等.抑郁性失眠与原发性失眠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比较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 54(35):24-27.

[19] 项蕾红.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

[20] 马英,项蕾红.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目标的新认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66-69.

[21] 吴欢欢,刘帅,卜平等.痤疮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6,6(8):31-33.

(收稿日期:2017-07-20 本文编辑:李岳泽)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痤疮学生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军事谋略与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