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问题探究

2018-03-22 02:17赵志海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外化内化思想政治教育

赵志海

摘要: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重大考验。在次样的情况下,对我们大学生则提出来了特别高的要求。我们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有良好的自我监督的机制,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外化

一、内化与外化的内涵

内化与外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在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对于内化与外化,内在地蕴含着丰富的涵义,这在学术界已经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完整的体系。主体实现内化的目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艰难的学习和完善的进程。内化和外化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不能简单的、间断的对待,并且应该十分重视它们的作用。同时,二者在“思政”教育中并不是主次矛盾的关系,而是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特殊条件下具有转化的可能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外化及其基本过程

主体的内化是指人们在主动学习或者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把外界的理念、认识、知识等作为理论成分的意识形态吸收己用,并最终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准绳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功能的实现也是顺应这一基本要求和原则,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或者符合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制度规范和道德操守等,最后形成自己的内在观念和意识。外化是指在已有的内化意识前提基础下,个体通过行为将这些理论化的意识付诸于实践活动,通过反复指导和检验活动,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并且是良好的习惯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也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它的外化实现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不是主观随意而为,同时遵循的条件按其分类主要是外部客观条件和内在主观因素两方面。行为的外化将得到人们的思想,意愿和行为的支持。那么,这种外化将会容易得多。

内化是指人们在主动学习或者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把外界的理念、认识、知识等作为理论成分的意识形态吸收己用,并最终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准绳的过程。人们接受外部“思政”教育活动是有前提的,就其分类而言主要包括主观的和客观的两种。主观内在因素是:个体需要的方向和表现,如果外部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受教育者很容易对其给予关注和兴趣。以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为例,即学生对德育工作者的教育活动没有不良心理,能够积极配合教育教学工作,否则很难引起重视;然后是情感。情感是指个体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中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它将促使个人关注新的外部刺激或淡化关注;最后是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主观倾向,反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主要是受教育者对“思政”活动的认识程度、喜爱程度和接受程度等,这种心理特点也需要一定的经验知识做铺垫,然后受到外界客观的刺激,使得人的心理产生独特的感受或者联系。一定意义上来看,接受就其实质来说是人们的认识系统受到外界刺激或影响的识别和记忆的过程,就如同计算机编程那样。然而,当他接到新的外界信息并传到大脑时,如果缺乏一个“编码”程序,并且没有融入到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中,那么这些信息只能作为一种暂时的接受而被遗忘,成为一种“短期记忆”。 如果信息被“编码”成一个有序的结构,它可以作为一种长期接受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并且可能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产生持续的影响和影响。当然,理解和记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首先,外界刺激信息一定要有社会和个人方面的意义、价值。具有双重意义的刺激信息可以使个体接受更合理、更合理。 其次,外部刺激信息基本符合个体原有的认知和知识结构。个体原有的经验体系和经验体系间的相互斗争统一性,但对个体原有的经验体系和经验体系的影响不是完完全全一样的,这种情况很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好奇心和良好意愿,从而促进个体的接受。这种情况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近开发区”理论是一致的。 这一理论证明当个体的外界刺激信息处于 “ 最近发展区”内,就比较有利于他们的接受,反之就不容易被受教育者认同。末了,外部刺激信息的表达较好。例如,感性的、文学的表达方法通常为人们所接受,而一些纯粹的理论表达只能为少数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所接受。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外化关系和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化和外化两个范畴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的,它们共同构成人类意识形态矛盾的两个重要方面。内化是基础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内化,就不可能有关于思想政治的讨论。外化是根本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符合社会发展期望的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既不能内化,也不能外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紧迫和最严峻的问题。尽管有些学生通过师范教育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内化,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学会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知识,但他们不能很好地外化,即知行干,做事干,理论与实践。不能团结在一起实际上等于没有内化。当我们看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时,并不取决于他知道多少,他说什么,而主要取决于他是如何做到的。相反表现在两者的角色不同,内在化是外部社会观念和意识向个人或自身意识形态意识的转化。外化是个人意识形态动机向外部行为的转化。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投入与产出并非完全正常的关系。这不仅是我们的教育愿望,教育目标和我们的教育成果总是不一致的情况,而且有时甚至是舆论的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既是主观的要求,也是客观的要求。因此,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有针对、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着重遵循内化与外化实现过程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要特别强调在思想理念和认识上的重视程度。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理论教育的前提下,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要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外化上下功夫。学生自觉地培养理论和实践的良好风格,发展他们用来学习的优良教学风格,运用相同的原则,并说他们一贯的正直,使他们成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徐志远;高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化与外化之关系及其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7(10).

[2]吴满意.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J].理论与改革,2006(4).

作者简介:趙志海(1991年7月——),男,在读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37009,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外化内化思想政治教育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基于隐性知识外化的企业动态能力培育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