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3-29 02:08王学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能力教育

王学艳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它旨在不仅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同时也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想要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高校、政府、企业、学生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相系作用。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活动中的骨干力量,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领路人。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有具备夯实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创业经验,同时还应具备宽厚热情的品德,以及创新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驾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但现在的绝大多数高校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收此严重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创业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现实。

通过近几年的调研及总结,笔者个人认为,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及骨干力量,在创新创业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不能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指导创新创业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学生,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本身对创新创业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

现在高校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及学生处的工作范围,与教师自己上课根本没有关系。在思想上认为上课只是为了传授知识,不注重学生实际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由于这部分教师在高校的教师当中不在少数,教师自身对创新创业理解不深刻,致使教学方法相对比较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能融入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非常少。

2 师资队伍缺乏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致使实践经验不强

当今高校教师,大多数是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或者没有过创业经历的。他们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对于创新创业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如业务的拓展、各种关系的处理、企业发展规划等实务性的操作更是不熟悉,那就更谈不上精通。由于自身经验不足,所以在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现在的大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中仍采用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形式,没有把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纳入实践教学当中。

3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素质落后

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从师资队伍来看,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是个体,这是从创新创业教师自身来说,从事创新创业指导的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夯实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创业经验,以及广专结合的文化底蕴,同时还应该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第二是团体,普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团体协作能力的师资队伍。通过大量的调研及考察,现在的高校大部分情况不是很乐观,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4 创新创业效果评价存在不科学性

现在大部分高校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一般从教学工作量、论文、科研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而对于教学效果的考核相对较少,重视程度也不足。这也是造成教师重传承轻创新、重知识轻能力、重守业轻创业的根本原因,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致使教师思想上不重视,积极性不高。

5 无专任教师充当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现在很多学校创新创业指导是由教学教师担当,由于教学教师本身教学任务较重,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时间肯定有限,同时也有可能是从兴趣出发,没有一个系统的指导方案,可能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针对性不强。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要想提高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自身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创业,自主择业的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5.1 提高意识,转变观念

现在社会、高校、政府、企业、学生从各个方面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均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现在只是把知识教授予学生,但不教学学生如何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及手段,可以说这样的教师就是一名教师,不能称之为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为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业,自主择业的能力。

5.2 专兼结合,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吸引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工程技术人员来学校做兼职教师,他们熟悉创业流程,管理经验丰富,操作技术性强,有利于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创建一支校内培养、校外引进、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高素质师资队伍,同时也可以全力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跨步的向前发展。

5.3 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增强教师实践经验

首先,由于现在的高校教师大体上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造成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性不强,为了解决此问题,学生必须定期选派一定的教师参加职业、创业培训,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水平及能力,同时由于教师理论性相对较强一些,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能够达到校企共赢的局面。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为了保证专任教师与社会的同步,要求每一位专任教师每2年必须到企业进行培训或者挂职锻炼,时间不少于5 个月。

第三,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相关研究。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鼓励一批有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5.4 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培养专任创新创业教师

加大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经费支出,培养骨干教师,形成“内培+外培”的长期机制。

5.5 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机制

建立“激励+奖励”的利益驱动机制,对于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做出贡献的个人及团队要通过多种方式给予激励,同时制定奖励制度,可以折合成工作量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新引进的专业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聘任的问题、职称晋升问题要认真对待。对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上是调研之后找出现在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研究对策以便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