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对策

2018-03-29 02:08张瑞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2期
关键词:体系大学生课程

张瑞芳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211816)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鼎力发展众创空间[1],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任务总体布置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还能够推进社会纵向流动,促进公道政策。要推动我国的创新体系的设立,落实创新鼓励政策。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必然可以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让中国经济一直充斥盎然的活力。高校展开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提高教育属性的重要方式。具有高学历的大学生通常被认为是祖国的栋梁,在祖国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科学、标准、系统化的创新创业体系,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水平,这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将起到良性的推进作用。

1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

1.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但是,最近几年经济状况低迷,发展不景气,让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的问题。然而大学生其本质依旧是学生,属于弱势群体,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经验去自己创业,这时候就面临一种尴尬的境遇:就业难创业更难。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教育”[2]。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能够造就大学生的就业观,让大学生更好地顺应社会的进步,培养出一批具备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

1.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程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自2011年开始。其中的税收优惠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大学生就业时的压力,因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很多大学生创业前期处于亏损的情况,减免税收,减少了大学生的累赘。随着大学生的增多,覆盖在校生能更好地让大学生提前开创自己的事业,避免毕业后一片茫然。而网上申领方式,更加便捷了大学生。可以说,大学生优惠政策的实施更好的服务大学生,让大学生不再仅仅只是温室里的花朵。

2 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大学生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大学生对创业的概念还很模糊,认识比较肤浅,看问题片面。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毕业后找份稳定的工作。有了准确的目标才能为之奋斗努力,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做指引,没有积极良好的态度去主动学习这门课程。大都是被动参加,对课程的设置以及活动的实践具有消极情绪,完成率不尽人意。在学校方面,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之间不能够很好的协调,很多时候,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被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片面追求任务的完成度,而忽略了任务的根本目的和质量。对于创业教育中的现实情况、服务对象、培养能力等都缺乏清晰的认知,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很多学校的创业教育形式往往具有很大局限性,只是简单地依赖于教师上课所讲,根本没有给学生足够大的舞台和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身经历,去真实模拟操作。

2.2 教育内容待整合

高校的创业师资队伍不足,课程体系较为单薄,创业课程流于形式,效果反响不好。目前,学校设置的创业教育课程从分两种: 一是在比较成熟的毕业生就业教育体系中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内容并无太大的改动。二是摒弃已有的就业教育体系,重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些课程由于没有深入理解创业教育,对创业教育把握不透,往往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创业教育并产生一些误解,如认为创业教育在本质上和就业教育并无太大差异,老一套,不值得学习,创业教育和现实脱轨,只有理论无法实际操作,实用性不强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此外,我国的教育课程借鉴的大多是国外的创业课程,然而国外的创业课程实施的较早,创业体系也较为完善,很多理论可能和国内的状况不能完美匹配。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设以一种和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比较符合的创业体系。

2.3 相关政策仍需完善

自从大学生创业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一直都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但大学生的就业以及创业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地方政府,高校学生之间未建立有效的联合机制,导致其中一方因为不了解情况很容易脱轨。激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在很多情况下因为现实因素的影响也并未真正落实,大学生能够得到的社会资助有限,来自家庭的支持后继乏力,教育课程缺少系统性、科学性的设计,针对性不强。创业教育内容相对单一、创业实践基地数量较少,无法保证用户体验。

3 大学生创业创新体系的构建

针对以上讨论的问题,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创新体系。

3.1 学生层面

大学生是社会上的高学历群体,接受了较高层次的知识教育,但其本质还是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因此,大学生的创业指导课可以让学生设计市场调研报告,通过调研,让学生对社会就业创业状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其次,大学生创业课程培养的不只是学生怎样创业,更多的是学生的交际能力、把握时机的能力以及判断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课程设置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如何让脱离学校庇护的学生能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生存下去,而后提升学生剖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一步步构建自己的创业基础。

3.2 学校层面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是构建和实施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理论经验、教学水平良好的教师,同时还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完美融合[3]。此外,高校还应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学生的聚焦点以及市场需求等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拓展空间,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研究材料,积聚更多的理论经验,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有效的指导。

其次,设置合理规范的创业教学课程体系,使之和学生的专业课相融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运用不同的方法,分阶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授课。低年级学生重视首先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才干,培养造就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韧性,可以结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组织相关的创业人员前来进行讲座教育。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社会实践项目,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增长实践经验。企业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实际操作基地,是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基地,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输出基地。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就要积极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将更多的实践或模拟训练的机会,引进到大学生创业实践中来,大大减少大学生初入社会犯错误的频率。可以建立校企联合模式,通过高校在产学研领域的优势,创建孵化基地;还可以通过研究所、校办企业、科研开发单位等部门筹集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保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少走弯路。

3.3 社会层面

很多学生和家长传统观念中,毕业找个稳定的工作就好,不需要费心费力的折腾,因此,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大学生的创业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在政策指引方面,政府要承担起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引导和帮扶责任,大力宣传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形成有利的社会环境,确保国家的帮扶政策落实到位。还可以积极争取社会金融机构对学生创业的支持,给学生提供免息贷款或者低息贷款。同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简化创办企业的手续,提供应有的税收优惠,加强风险管理和规范控制。高校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成立专项小组,为创业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如拨出专项创业基金,对有创业潜质的学生给与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同时,每年定期召开学生创业项目推荐会,吸引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投资,确定合作方式,达到互利共赢的格局。

4 结语

针对大学生目前就业难,国家和高校为大学生设立创业基金组织,激励大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和国家的政策扶持大胆创新创业,踊跃呼应国家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同时,通过创业,大学生既能把自己所学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又能够锻炼自己能力,减少大学生和社会的脱节,推动国家产能转化,走向创新型的发展道道路,推进国家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体系大学生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