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2018-03-29 02:08英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2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管理

英莉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常州 213147)

知识管理一直被企业视为是一种管理文化变革和管理模式创新。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来讲,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是以知识资源的管理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部门。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始终居于的推广和应用知识管理方面,将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相结合将会阐述巨大的价值。该文中将主要围绕知识管理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展开探索。

1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中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1 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与信息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也都发生了改变,尤其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其权威地位必然要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传统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为了实现服务增值,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出资源优势,不断引进科学的管理方式,拓宽服务内容与范围,适时引入知识管理模式,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在保证知识传播与输出的同时,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创造,发挥出隐性知识的优势,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

1.2 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是知识与文明传播的圣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科研活动提供辅助为归宿,其发展与社会变化密切相关。在农业经济时代,收藏图书成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在工业经济时代,图书馆还承担着社会教育、传播信息的任务;在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兴起,传统图书馆的优势逐渐被削弱,在传统功能的基础上,还为读者提供了信息咨询、检索与查询等多项服务。如今,知识与信息成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们的阅读需求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知识管理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3 实现图书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各个领域的价值创造中都发挥出核心的作用,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互联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拓宽,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改进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2 知识管理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知识型管理成为图书馆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知识管理下,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可尝试如下路径。

2.1 构建知识团队组织,优化图书馆组织结构

知识团队的构建,图书馆组织的结构更加合理,弹性管理也更加灵活,可以在某一时间段内通过知识与资源的共享,顺利完成重要任务,这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石。知识团队组织是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进行科学分工。具体如下。

第一,横向分工,就是以知识流向为标准,将图书馆管理工作划分为信息加工部、服务部、读者服务部、技术服务部等,各个职能部门要增进沟通与联系,密切合作、积极协调,共同完成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纵向分工,就是以职责分配为前提,分散管理权限,以完成某一管理任务为目的组成团队,临时聘请各个领域的专家或是抽调责任心较强的馆员担任团队成员,任务顺利完成以后,团队即可解散,所有团队成员回归原部门工作。在完成管理任务过程中,知识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节点,依托于网络交换思想、启迪思维,实现资源共享、观念创新。

2.2 深入挖掘隐性知识,强化图书馆馆员素质建设

知识管理的关键的环节是深入挖掘隐性知识。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的智力资源置于最突出的位置。具体如下。

一是创立起专家资源库和学习平台。通过专家库对每个馆员的智力成果进行详细记录,构建起最佳实践知识指导链。通过建立学习平台,形成内部知识局域网,为馆员深入学习与交流提供机会。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馆员素质。为馆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学习提供机会,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馆员队伍。

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参与知识管理过程中,馆员的内在潜能会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要对他们所创造的智力成果进行保护,充分体现出图书馆的价值。

2.3 完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合理配置与使用图书馆资源的重要途径,在管理过程中,人是知识的使用者、扩散者与创造者,是最重要的管理主体,所以,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最关键的环节。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充分调动人的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如下。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图书馆要意识到目前形势的严峻性,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馆员队伍,以人才来谋求发展,充分调动馆员的创造性,激发其工作热情,使他们深刻意识到,图书管理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整理文献资料的层面上,要掌握全面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能娴熟操作计算机,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人尽其才,使每个馆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出智慧与汗水。

二是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帮助各个部门的馆员厘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彼此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在准确把握每位员工专业特长、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地为他们安排工作。

三是完善分配制度,客观公正地对馆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将个人努力程度与评先树优活动相挂钩,对馆员的努力给予肯定。

四是完善奖励机制,图书馆要对每个馆员给予应有的尊重,为了鼓励馆员积极投身于知识资源的创造活动中,可以设立创新奖、建议奖等奖项,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馆员将自己视作管理主体,积极参与知识管理活动。

2.4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多年以来,在图书馆的绩效评价中,一直将馆员个人资历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无法如实地反映出员工的努力程度,甚至会吞噬馆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被压抑,成为图书馆发展道路上的最大羁绊。在知识管理模式下,图书馆要遵循发展性原则,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评估体系。

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评估体系,涉及工作业绩、创新成果、服务质量等多项内容,应鼓励他们客观公正地进行自评、互评,还要充分考虑用户意见,凡是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有所创新的馆员,要给予他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奖励,使馆员将自己视作图书馆的主人翁,愿意为图书馆的发展贡献力量。此外,也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鼓励馆员正确认识个人与团队利益的关系,从整体上提升馆员素质,在知识与读者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3 结语

综上所述,将知识管理融入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当前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图书馆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知识管理的融入,既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要有效地建构配套的制度和机制。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知识服务的创建,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