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消费社会新时代

2018-03-29 07:14李一冬陈光磊
商情 2018年10期
关键词:消费社会中等收入陷阱共享经济

李一冬 陈光磊

[摘要]我们判断中国已经进入消费社会,一方面这个判断符合十九大报告所提的一个转变。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从人口、货币、利率和汇率等角度也证明了这个经济的特征。中国正处于从高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跃进的过程中,能否把握向消费导向型经济体转变的机会至关重要。享经济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未来消费社会的繁荣。

[关键词]消费社会 中等收入陷阱 共享经济

一、目前经济运行的趋势

我们判断中国已经进入消费社会,一方面这个判断符合十九大报告所提的一个转变。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从人口、货币、利率和汇率等角度也证明了消费经济的特征。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称为“丰裕社会”。他认为,在“丰裕社会”很多传统智慧将黯然失色。

一直以来供给满足的多为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随着进入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新消费时代,既有的供给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需求的新变化趋势。实体经济的供需结构性失衡,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最直接原因,也是解决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直接方法。未来宏观经济结构会持续往消费部门倾斜,对传统投资驱动的旧的增长模式的依赖,将继续降低。微观上与消费升级相关的行业、公司、技术和商业模式,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宏观钝化,消费贡献明显

近年来中国GDP增速维持在6.5%~7%之间波动,波动呈现钝化,权威人士称为L型走势。宏观钝化的背后是微观结构的分化,经济结构进行新旧动能的转换过程。新经济具有轻资本的特点,正在加速替代重资本的旧经济。对应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在稳步上行(图1)。

从宏观指标上看,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但从微观的消费水平来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消费水平尚显不足,2016年中国居民消费率水平仅39%,而美、日、韩的居民消费率水平分别为69%、56%、49%,中国未来消费提升空间仍然巨大。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提法变为“美好生活需要”,也显示了消费升级将是中国经济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2016年以来个人消费贷款占贷款余额比重上升了接近4个百分点,增长迅速,而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占比则下跌明显。

(二)M2增速趋势下行同时利率高企

近年来M2增速保持下降趋势,一方面有金融监管的因素,金融监管对银行同业渠道的资产出表产生了明显冲击,包括信托非标、同业理财等等,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脱虚向实”。信贷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信贷需求从表外转表内,基建贷款需求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都在下降。

而站在长期货币内生的角度看,更重要的因素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投资率下降。我们在《货币堰塞湖:M2/GDP为何高企》一文中,针对M2的增长研究时发现,M2高企跟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有关,这种增长模式的特征是高投资率、高资产负债率、低劳动收入占比和不断下降的资本回报率。货币的增长是经济结构的内生因素,跟人民币的货币发行机制有关,但并不是催生通胀或资产泡沫的原因。所以对应M2增速趋势下行,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其中比较明显的是投资率的下行趋势,其它三个因素的调整也在进行之中。

M2货币增速调整过程中,2017年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长期无风险利率最高达到4%,对应整个市场利率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图4)。按照社会生产迂回的理论,利率的高企表明经济结构从投资端链条收缩,越来越接近于消费端。

(三)资本管控下的宏观审慎双支柱

我们在判断2016年末以来的港股牛市时的主要逻辑,是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收入超过一定水平后,居民收入配置的必然选择是实行资产全球配置。美国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后,海外证券投占GDP比例从1984年5%到2007年快速提升至20%;美国、欧元区、日本海外证券投资存量占GDP的比例2015年末高达28%、44%、36%,而中国才2.4%;以高净值人群来看,国际经验海外资产配置比例约24%,中国仅5%。

从美国经济的发展来看,消费的增加伴随着美国贸易赤字的增加。1980年开始,借贷消费的习惯从个人延伸到了整个国家,居民消费的时代同时也是美国贸易赤字的时代。

另一方面,中国的资金外流问题也可能成为经济和汇率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为了降低资金外流的风险,有必要实行加强外汇管制和加强监控海外投资的政策手段。所以,“宏观审慎政策”明确提升至“双支柱”之一的高度,主要承担遏制过度金融风险承担的任务。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由四个变成五个,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加上金融稳定。如何协调五个目标之间的平衡关系考验政策操作,通常有两个以上政策目标就会引起彼此的抵触,如美联储的就业和通胀双目标。

短期判断货币政策取向时只能根据主要矛盾,对最终目标矛盾进行排序来判断当前最关注的目标,预判其对货币政策取向的影响,而央行最终目标之间的排序也随着经济情况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也是判断短期货币政策取向困难所在。长期来看,防止金融系统性风险和“灰犀牛”和“明斯基時刻”成为政策重中之重。

二、消费社会的经济特征

中国正处于从高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跃进的过程中,跨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在过去30年,19个经济体中,只有两个人口规模都超过两千万的国家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一个是韩国,另一个是波兰。能否把握向消费导向型经济体转变的机会至关重要。

(一)向消费导向型经济转变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费需求量与质的提升同步。从韩国的例子来看,1988年韩国人均GNI突破4000美元,成为高中等收入国家。在韩国GDP的构成中,最终消费支出的占比达到58.4%。到1995年韩国人均GNI突破12000美元,成为高收入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61.7%。尽管后来韩国遭遇了东南亚金融风暴和2008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最终消费支出占比始终维持在65%左右。在韩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而对于早已经成为高收入国家,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比后发国家更为重要。2016年,美国GDP中消费支出的占比为83%,欧元区和日本的占比分别为75%和76%。

中国消费支出的占比正在加速提升,2010年最终消费占比仅为49%,2012-2013年上升至50%,2014-2016年由51%升至54%。这些变化与向高收入社会迈进的目标相一致,将会给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带来巨大的改变。

中国已经是很多消费品的全球最大市场,如移动电话和电商。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只生产初级消费品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很多经营诸如运动品牌服饰、化妆品、廉价航空和酒店服务的国内公司在蓬勃发展。

同时,服务部门的产出的占比不断增加,也反映了社会支出在向消费转变。服务部门将会发挥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商业服务、实物资产、医疗、教育和私人服务领域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考虑到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和逐渐升高的抚养比,中国的医疗和教育支出将会逐渐升高。

(二)降低收入差距和精准扶贫

进入消费社会一个重要问题是降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与其他国家相比,衡量家庭收入不平等现象的中国基尼指数仍处在较高水平,而且财富不平等状况仍在加剧。据世界财富及收入数据库表示,2015年中国排名前1%的富人所持财富占比从2000年时的20%升至约30%(美国这一比例为38%),同期收入占比则从10%提高至14%。数据还表明,地区不平等加剧的状况一度在2004年之后有所缓解,但近年来再度加深。

消灭贫困是未来政府的施政重点,十三五规划计划帮助约5,60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十二五期间减贫1.1亿)。从更广义角度而言,减少家庭和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是政府的关注重点。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尝试了个税改革,并推行了多项地区改革计划,例如振兴东北、开发西部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并推进大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三)消费社会和共享经济

从美国1980年代进入消费社会来看,股票市场上以金融、商业文化、教育服务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和消费品行业的表现出色。同期非银金融股也表现出色。为何会出现消费股的牛市?从理论上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包括資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以及最终消费支出。在投资边际收益较高时,不管是公司还是居民,倾向于将收入进行再投资,此时消费支出会被抑制,反映到上市公司层面上是回购、股利分红。而当市场饱和,技术逐渐过时,投资的边际效益降低,投资未来不如消费当下,成全了当时美国消费股的牛市。

我们在《分布化去中心化发展》中提出,在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宏观背景下,闲置资源的价值得到关注和利用。基于互联网“分布式去中心化”技术的发展,使曾经“碎片化”需求和供给的对接成为可能,原来高度离散化的供需双方可以聚集在一起,进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即时互动,形成了共享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轮财富创造周期:第一轮是进出口贸易,第二轮是房地产和基建,第三轮是电商的发展。我们认为,第四轮很可能就是共享经济的崛起。共享经济去中心化或者说去中介化的特征,本质就是缩短了投资链条,使生产更接近于消费端。共享经济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未来消费社会的繁荣。

猜你喜欢
消费社会中等收入陷阱共享经济
电视剧《欢乐颂》与“新穷人”的思考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试论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瑜伽消费情况的研究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探析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脉络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