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公民隐私权问题研究

2018-04-23 02:17马思雨
法制博览 2018年2期
关键词:性犯罪人格权隐私权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然而高效快捷的信息获取背后的数据来源方式,以及涉及个人隐私的公民信息的保护却不够得力,隐私权泄露事件频发。本文意在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公民隐私权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隐私权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5-0231-01

作者简介:马思雨(1994-),女,汉族,河北人,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读。

隐私权保护问题其实由来已久,鉴于旧时社会相对原始,隐私权保护并没有受到重视。而今爆炸式的信息每天冲击着我们的数据库,隐私权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信息传播渗透进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今时代,与海量的信息随之而来的是对于信息安全的拷问。作为一项被国际社会公认且受国际法所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亟待提上日程。

一、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具有民事权利和宪法基本权利的双重属性的具体人格权,同时也是基本人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从萌芽到激增的百年时间里,资产阶级的形成力量逐渐强大,同时催生现代意义上人格权意识的觉醒。隐私权保护被提上日程。

二、我国隐私权问题现状

2008年12月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在北京市朝阳法院宣判。原告王某因自己姓名、照片、住址、工作单位等身份信息被网站公布并对其产生不良影响为由将侵权网站诉至法庭。法庭判决两网站存在侵权行为,赔偿王某精神抚慰金8000元。从本案可以看出,“人肉搜索”作为当今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生的搜索信息的方式,存在极大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的隐患。有关部门应尽快进行调查研究,发布与宪法相统一的保护人权的法律。

2011年10月,第十一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要求在身份证中收集居民的指纹信息,这意味着我国公民信息大数据统计进一步发展。目前各行各业对大数据背后的公民信息都有强烈的需求,应用精确的信息,政府可以制定公共政策,更好的管理社会,企业可以形成正确的发展战略。然而巨大的缺口催生了背后的黑色产业。2013年1月,公安部组织21个省区公安机关开展了专项行动,抓获侵害公民个人数据嫌疑人一千余名。

三、国际隐私权保护现状

欧盟采用以法律规制为主导的隐私权保护模式,即通过制定法律,从制度上确保隐私权得到保护,并以此为基础采取相应的司法或者行政救济措施。与欧盟相比,美国更重视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来规制信息的利用。美国对隐私权的理解更加重视自由,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然而隐私权的过度保护并不一定意味着人权的保护。1994年7月,美国一名七岁小女孩梅根·坎卡被一名有两次性犯罪记录的邻居骗入家中奸杀。在激愤的父母的推动下,美国于1996年通过了《性犯罪者注册公示法》,规定公开儿童性犯罪前科者行踪的方式来限制其行为。虽然此举被部分有性犯罪前科和美国民权组织指责侵犯隐私权,但确实从现实上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安全。由此可见权利与义务具有相对性,想要隐私得到保护的前提是履行不侵犯他人人权的义务。鉴于官方数据显示个别犯罪重发率较高,我们可以得到合理推断,适度的公布公民信息,有助于社会稳定秩序的形成。

自美国梅根法后,世界各国都开始出现此类法律。隐私权保护在学术与司法实践中,得以全面的审查与考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易获取性与传播速度的迅猛如果被正确加以利用,会如同在社会里为善良公民提供保护罩,规制社会行为进而为经济发展奠定稳定的社会基础。

四、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可行性措施

加强立法是国际社会公认且已经在我国得到推行的方法。加强保护隐私权的立法有助于从源头打消部分人犯意,减少使用司法成本进行救济,进而节约司法资源。同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利用法律的威慑效果也有助于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民事角度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并尽力消除可能导致的不良社会影响,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刑法还规定了侵犯隐私权的刑事责任,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构成侮辱罪的,应受到刑事处罚。

五、结语

人权问题历来被法学家及社会公众高度重视。其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改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通过对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隐私权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同时促进全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张红. 人格权各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步云. 人权法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丁西泠.规制“人肉搜索”侵权之多维探究 [J].岭南学刊,2012(03).

猜你喜欢
性犯罪人格权隐私权
美军性犯罪报告增加13%
用法律维护人格权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韩国九成性犯罪者住学校附近?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日本刑法时隔110年首次大幅修改
论被遗忘权的法律保护——兼谈被遗忘权在人格权谱系中的地位
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解读
浅析未成年人的人格权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