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认知度的分析

2018-04-26 07:45张静萍柏晓玲
上海护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认知度职称专科

逄 锦,张静萍,柏晓玲

(1.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贵阳 55000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不同类型ACS的治疗策略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患者发病时的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可将ACS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1]。其中,NSTE-ACS又包括非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其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ACS患者的预后显著改善,但加强对ACS患者的护理依然是临床护理重点任务之一[3]。NSTE-ACS诊断和治疗指南不断更新,在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下,专科化护理亦不断深入。本研究通过调查在岗护士NSTE-ACS基础知识认知度,了解目前护士对NSTE-AC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如何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以期为构建NSTE-ACS护理路径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就职于贵州省4所三甲医院的CCU、EICU、心内科普通病房的护士185名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参考有关资料,采用文献回顾法、德尔菲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为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第2部分问卷为知识考察量表,采用单项或多项选择题方式考察,具体内容包括NSTE-ACS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氧疗、治疗原则、介入治疗适应证、心电图记录时刻等,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为10分,总分100分,60分为合格,分数越高,表明知识认知度越好。问卷正式使用前,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本问卷的KMO值=0.772,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结果均表明适合作因子分析。与护理相关的管理、医疗、科研等4名专家对问卷条目进行审核,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问卷的信度检验,经计算得出调查表的Cronbach′sα值=0.715,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

1.2.2 发放问卷 经护士同意后,采取匿名形式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185份,有效回收率92.5%。其中,个人信息不完整、内容填写不完整,视为无效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将问卷由双人核查后统一编号,经Excel 2007软件录入数据后,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定量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85名护士中,男17名,女168名;年龄 20~49岁,平均年龄(28.6±5.7)岁。科室:EICU 45名,占 24.3%;CCU 51名,占 27.6%;心内科89名,占48.1%。学历:中专3名,占1.6%;大专69名,占37.3%;本科及以上113名,占61.1%。职称:护士67名,占36.2%;护师94名,占50.8%;主管护师及以上24名,占13.0%。工作年限:<5年84名,占45.4%;5~10年57名,占30.8%;11~15年30名,占16.2%;>15年14名,占7.6%。

2.2 护士对NSTE-ACS基础知识认知度调查 见表1。

表1 护士对NSTE-ACS基础知识认知度调查

2.3 不同科室及工作年限护士对NSTE-ACS基础知识认知度调查 本研究将护士的基础资料与各维度的调查结果经方差齐性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不同科室、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对NSTE-ACS基础知识的认知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CCU组与EICU组、心内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工作年限的延长,护士对NSTE-ACS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随之增强。<5年组、5~10年组分别和11~15年组、>15年组的护士比较,其对于NSTE-ACS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5年组和 >15年组的护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不同学历护士对NSTE-ACS基础知识认知度得分比较 不同学历护士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4,P=0.29)。

2.5 不同职称护士对NSTE-ACS基础知识认知度得分比较 不同职称护士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0,P=0.56)。

表2 不同科室及工作年限护士对NSTE-ACS基础知识认知度调查

3 讨论

3.1 护士对NSTE-ACS认知度整体偏低,不同科室、年限的护士的认知度有差异 ACS发作急、风险大,是临床的重点抢救病种,我国尤以 NSTE-ACS居多[4]。NSTE-ACS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明确危险分层,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根据不同危险分层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5]。随着临床循证指南不断更新,对于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患者病情的复杂性与护士专业能力不足的矛盾凸显。表1显示,临床护士的认知度整体偏低,得分≥60分者共60名,占32.4%,得分≥80分者仅31名,占16.8%。对于NSTE-ACS的临床症状、药物治疗、氧治疗、治疗原则、治疗措施、心电图记录时间等基础知识的正确率>60%的仅为3个方面,说明临床护士的认知度总体正确率偏低。表2显示,不同科室的护士的掌握程度有所差异,其中CCU、EICU的护士认知度高于心内科普通病房的护士。CCU是冠心病的重症监护病房,其主要收治对象就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EICU作为急诊专科的重症病房,是危重患者的首要接诊部门,在这2个科室工作的护士对于NSTE-ACS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实践可能优于心内科普通病房的护士。表3显示,不同年资的护士对于该病的认知度亦不同,高年资的护士对于该病治疗及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优于低年资的护士。临床实践表明,高年资的护士从业时间长、业务实践水平高、对于NSTE-ACS的治疗护理经验比低年资的护士丰富。因此,高年资的护士的认知度更高。

3.2 不同学历、职称的护士对NSTE-ACS认知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通常情况下,高学历、高职称的护士对于疾病的认知度应该高于低学历、低职称的护士。因为高学历的护士大多经过全日制的学习培训,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优于低学历的护士。高职称的护士经过较长时间的从业培训考核,专业知识及技能应优于低职称的护士。表4显示,经过现状调查发现,不同学历、职称的护士对NSTE-ACS知识认知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5显示,不同职称护士对该病的认知度包括心电图记录时刻、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等方面也无统计学意义。

3.2.1 心血管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足,缺乏护理特色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6]。护士数量的增加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了保障,但同时护士专业能力不足成为社会面临的更为严峻的问题[7]。不同学历的护士虽然经过专业培养经历不同,但是我国的护理院校培养护理人才都是着眼于整体,刘霖等[8]指出我国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临床医学的影响,按照临床医学专科设置课程,课程内容基本属于临床医学的压缩和翻版,护理特色体现不明显。NSTE-ACS专科性较强,病情复杂。调查结果表明,护士对于该病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工作中完全依托于临床医师,仅根据医师的医嘱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无法较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会去主动了解和分析患者的个体护理需要,被动的护理工作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和当代的临床需要[9]。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实施“预见性护理”,能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更加责任化、系统化、规范化,能增进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预见性护理是以优质护理为指导,在对疾病的危险因素、诱因、症状、治疗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预先制订最佳的护理方案,并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能提高护士的独立思维与钻研的工作能力。在临床实践中,护士专业能力不足,缺乏预见意识,不能积极主动采取防范措施,已成为制约预见性护理发展的瓶颈[10]。

3.2.2 心血管专科护士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 医学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分科越来越细,对护理的专科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了,但心血管专业护士的培养现状与护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尚存在差距[11]。目前,心血管专业护士培养尚缺乏统一规范,护士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培训,不能主动将新知识、新技术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全国仅有少数省份开展了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养,国内尚未建立规范和全面的专科护士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岗位职责制度等,专科护理人才定义及培训方式等许多问题存在着广泛的争议[12]。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患病年龄广、病程长、病情复杂、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多、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用药种类杂且价格贵、心电图机等仪器众多等特点[13]。因此,要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血管专科护理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只有专业的护士才能提供更优质的护理,建立、建全科学的心血管专科护士培养体系,完善目前专科护士的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真正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科护士,才能不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才能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护理需求[14]。

4 小结

NSTE-ACS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士对于该病的整体认知度偏低,对该病的护理规范仍有待加强。要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达到满意的救治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不仅要求护士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临床工作中应不断完善患者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考核也应该走专科化、专业化道路,护理培训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展现专科特色。

参考文献:

[1]沈莹,张学萍,马小艳,等.以病因分型定义对4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27-22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5):353-367.

[3]孙文峥.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2):221-222.

[4]薛敏,张协丰,姜东林,等.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3,42(11):1218-1220.

[5]范利,周珊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综合管理现状——从医院到家庭[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6):5-8.

[6]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OL].[2011-12-31].http://www.moh.gov.cn/mohyzs/s3593/201201/53897.shtml

[7]秦彦荣,胡晓鸿,靳燕芬,等.心血管专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8):787-788,789.

[8]刘霖,姜安丽.欧洲及我国护理教育国际化发展现况[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4):340-342.

[9]张文彦,史作霞,李馨,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监护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175-1176.

[10]黄秀芹,董环,单秀云,等.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肺栓塞或有肺栓塞高危因素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38-40.

[11]秦彦荣,胡晓鸿,严婷婷.心血管疾病患者增长对专科护理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6-18.

[12]李昕,裴大军,欧阳艳琼.基于Delphi法构建心血管专科护士准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3A):868-871.

[13]杨秀玲,苏洁,郭红.心血管外科病区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29-5730.

[14]李昕,欧阳艳琼,裴大军.我国心血管专科护士培养的相关问题研究[J].全科护理,2013,11(8):747-749.

猜你喜欢
认知度职称专科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