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吸入性肺损伤行体外膜肺氧合院内转运1例护理

2018-04-26 07:45邵树英肖春果陈建霞
上海护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管路呼吸机静脉

邵树英,肖春果,陈建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将患者的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器)氧合后再输回患者动脉或静脉的中短期心肺辅助治疗,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1]。本院2016年3月利用ECMO串接呼吸机治疗1例重度吸入性肺损伤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3岁,因吸入烟雾致咳嗽、呼吸困难5 h诊断重度吸入性肺损伤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入院后查末梢血氧饱和度80%左右,给予大流量吸氧(10 L/min),并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查体:体温:36.9℃,脉搏:120次/min,呼 吸:25次/min,血 压:113/43 mmHg(1 mmHg=0.133 kPa)。3月21日查 CT提示:肺部CT提示双肺多发大片影伴周围淡片影,较前明显加重,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讨论后给予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自主模式,呼气末正压(PEEP)10 cmH2O,PS 10 cmH2O,氧浓度 40%,查体:体温:36.8℃,脉搏:94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23/43 mmHg,末梢血氧饱和度92%。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心率较前下降,提示乏氧改善。但血气分析:pH 7.45,二氧化碳分压47 mmHg,氧分压75 mmHg,乳酸 2.8 mmol/L,碱剩余17.5 mmol/L;氧合指数(氧分压/吸氧浓度)不足200,给予改呼吸机参数为自主模式:PEEP 10 cmH2O,PS 12 cmH2O,氧浓度60%。复查血气分析:pH 7.49、二氧化碳分压51 mmHg、氧分压 144 mmHg、乳酸1.6 mmol/L、碱剩余15.6 mmol/L;氧合指数 240,较前有上升,但患者呼吸机支持力度大。3月26日复查血气分析:pH 7.47、二氧化碳分压 47 mmHg、氧分压110 mmHg、乳酸1.6 mmol/L、碱剩余 10.5 mmol/L。氧合指数 183(仍偏低),在使用呼吸机治疗,坚持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下,仍无法达到满意的氧合,因此,经专家组讨论后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模式为V-V模式(右侧颈内静脉、右股静脉)。上机成功后,患者呼吸机模式改为SIMV,PEEP 8 cmH2O,氧浓度40%,给予复查血气分析:pH 7.43,二氧化碳分压:53 mmHg、氧分压46 mmHg、乳酸 1.3 mmol/L、碱剩余 10.9 mmol/L。末梢血氧饱和度92%~99%。4月21日床边彩超提示:脐上方约5.0 cm处下腔静脉管壁右后方可探及较高回声,厚径约0.7 cm,长约5.5 cm。4月22日复查床边彩超提示:脐上方约5.0 cm处下腔静脉管壁右侧壁可探及较高回声,厚径约1.1 cm,长约6.5 cm。考虑下腔静脉至右髂静脉出现血栓,经专家组讨论后携呼吸机、ECMO仪器至介入室放置下腔静脉滤网,留置左股静脉置管,行尿激酶微量泵入,给予溶栓治疗。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抗炎、平喘、化痰,并给予稳定内环境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同时给予肝素抗凝并随时监测凝血指标[2]。

2 ECMO装置使用方法

准备置管前,检查管路外包装是否完好、是否过期。拆开后查看管路配件是否齐全、是否有破损。医师置管过程中配合手术,置管成功后查看管路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有扭曲、打折,检查各连接处是否衔接好,并妥善固定管路。

本患者采用的是右侧颈内静脉、右股静脉即V-V模式行ECMO治疗,ECMO管路预冲使用灭菌注射水1 000 mL充分排气,在彩超引导下,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然后置入ECMO管道灌注管,回抽血液通畅,用肝素盐水冲洗1次,皮下缝针固定导管,覆以无菌敷料。

连接ECMO引血管和供血管,转流途径为右侧股静脉-离心泵-氧合器-右侧颈内静脉,设定血流在5 L/min,气体 FIO2 100%,气体流量为 5 L/min,全身肝素用量500 U/h,维持ACT值160~180 s,有活动性出血,适当降低ACT,根据血气分析适当调整。

3 转运前的护理

3.1 转运前评估 此次转运地点为A区五楼至B区1楼检查室,全程约220 m,计划转运时间为15:00—15:30,此时间段正值家属探望患者高峰期,因此必须确定统一的转运路线。因本例重度吸入性肺损伤患者携带转运呼吸机、ECMO仪器等多项管道,因此必须制订详细的转运计划,明确分工,确保每人各司其责,并且根据我院编写的《临床专科案例汇编》制订转运途中常见的管道脱落、发生心跳骤停等护理应急预案与流程演练,规范应急预案处理流程。本例危重患者携带ECMO仪器,因此在ECMO专家的指导下,制订了ECMO管道脱落和血泵停止运转应急预案程序。

3.2 转运前的准备

3.2.1 人员准备 ECMO专家1名,ICU医师2名(其中1名为高年资医师),护士(有ECMO护理经验,工作3年以上)2名,辅助人员2名,整个转运过程由ECMO专家统一指挥协调,确定统一的转运时间和路线。

3.2.2 环境准备 ①打电话联系检查科室,说明情况取得协助,并咨询科室存有的抢救药品和抢救设备,确定团队需要携带的设备和药品;②确定转运线路,计算好转运时间,辅助A负责在电梯门口疏散人员,辅助B在检查科室门口负责接应。

3.2.3 医疗设备准备 ①准备转运呼吸机(设置好转运呼吸机参数),根据转运距离估算好使用时间;②准备氧气瓶,保证充足的氧气;③检查T8心电监测仪各参数,保证储备电量能支撑患者的转运时间;④检查ECMO仪器,确保机器蓄电池充满电,血泵的手动摇柄处于备用状态;⑤根据患者携带药品携带贝朗的静推泵,确保蓄电功能。此外,还需携带简易呼吸球囊及气管插管用物,以防呼吸机故障和意外脱管的发生。

3.2.4 药品准备 准备转运途中所用药品,减少静脉管路,只保留必须镇静药物(瑞芬太尼、咪哒、丙泊酚)、抢救药品(肾上腺素、多巴胺)以及抗凝药物(肝素500 U/h),以防转运途中患者出现心脏停搏、人工气道脱出及躁动等意外的发生。由于转运途中不好抽吸药液,所有的药品都事先抽好写上日期备用。

3.2.5 患者准备 ①保持气道通畅[3]:患者通过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因此在转运前应首先检查并记录气管切开管的深度以及固定情况。患者头部位置易于观察,在搬动患者后立刻核实人工气道的位置。②保持管路通畅:查看中心静脉置管、外周留置管路等输液管路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出,保证药物能顺利输注;再次妥善固定各管道尤其是ECMO管道,因本例患者连接的是右侧颈内静脉和右侧股静脉两处,血流量大,管径粗,因此特意选用10 cm×15 cm的大3M敷贴进行固定。

3.3 制定ECMO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交接表 表格一式两份,1份报送检查科室,1份由护送护士携带,做好转运前、后评估及交接工作。根据转运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的转运途中的生命体征、氧饱和度以及病情变化,将患者送至检查室后,应迅速连接氧气或呼吸机,连接好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管路,按需要吸出气管切开处的痰液,再次着重检查ECMO仪器运转是否异常,管路无弯曲、打折等情况;观察右侧颈内静脉和右股静脉处敷料有无渗血,置管周围皮肤张力正常且无皮下出血点。详见表1。

4 转运途中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

4.1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为防止发生不良事件,转运过程中患者处于镇静状态。高年资重症医师负责观察ECMO和呼吸机参数的变化,重点观察ECMO转速与流量是否匹配,处理呼吸机的报警。另1名重症医师负责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指尖血氧饱和度的变化。2名护士分工明确,负责循环和ECMO管路的护士重点观察管路有无滑脱,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设置好心电监护仪的报警范围,使患者心率保持在一定范围和平均动脉压在60 mmHg以上。另1名护士负责转运途中的用药和输液,观察输液管路是否通畅,微量泵工作情况,保证气管切管、导尿管、胃管等管路通畅。到达检查科室后利用翻身巾搬运患者,统一听指挥,分工协作,防止意外脱管的发生。

4.2 转运途中ECMO主要并发症的观察

4.2.1 使用肝素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因此转运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的是出血。但因该患者携带管路多,插管时间长,而且在转运过程中无法抽血检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观察:①ECMO置管端敷料是否有渗血;②观察置管周围的皮肤张力及是否有皮下出血点;③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4.2.2 大动脉破裂:本例患者未发生,ECMO置管在大动脉或静脉的位置不佳,就有可能造成血管损伤破裂[4]。因此,在转运过程中一定要观察ECMO循环管道的位置,搬动或转移患者时动作轻柔,保持管道功能位,避免拖、拉、拽管道。

表1 ECMO患者院内转运护理记录单

5 讨论

5.1 制订ECMO应急预案,做好转运前的风险评估是降低转运风险的重要保证 ECMO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是终末期心肺衰竭患者争取心、肺移植,心肺辅助治疗的桥梁,可延长患者生命,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时机。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需要通常要对患者进行转运,但在转运过程中存在机器不能正常运转、患者管路脱出等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ECMO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过程中,除了要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制订转运评估等级来制订专业化的ECMO应急预案。

5.2 ECMO团队的专业化是保障安全转运的关键ECMO涉及呼吸、ICU、心胸外科、体外循环科和影像科等多个科室,因此ECMO的转运必须相互协作。良好的团队合作,平时的模拟演练,目标化的管理[3],是保证快速建立 ECMO、实现院间转运的关键。鉴于ECMO转运更加专业化和复杂化,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转运团队,并通过不断模拟演练,总结经验,将大大提高ECMO转运的安全性[6]。

5.3 做好系统化的培训,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ECMO为体外心肺功能辅助装置,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使患者度过呼吸机支持无效的危重时期,为患者肺功能改善并过渡到单用呼吸机辅助争取宝贵时间[7]。但在临床转运过程中,抢救工作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不容易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更无法保证抢救工作的落实,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应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制订和实施全面的危重患者转运的系统化培训,发现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龙村.ECMO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6-271.

[2]孟彦苓,余昆容.1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0):2455-2456.

[3]马振芝,张艳.护理目标管理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肺炎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6):623-626.

[4]苏洁.3例心肺衰竭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监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77-279.

[5]赖天为,韦柳青,龙琼,等.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护理评估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82-883.

[6]Fried MJ,Bruce J,Colquhoun R,et al.Inter-hospital transfers of acutely ill adults in Scotland[J].Anaesthesia,2010,65(2):136-144.

[7]金莲,张园园,许惠芳,等.应用体外膜肺氧合及人工肝技术救治重症H7N9禽流感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5):33-35.

猜你喜欢
管路呼吸机静脉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基于CAE仿真的制动管路设计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