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汉语阅读教材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

2018-05-14 14:44陈燕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沉浸式中国传统文化

陈燕

摘 要:针对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爱丽丝小学开设的“沉浸式”对外汉语项目,探讨汉语阅读教材编写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基本原则。基于海外汉语教学实践以及美国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方式,汉语阅读教材编写可遵循工具性、趣味性和比较性三原则,以促进美国小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汉语水平,提高汉语项目教学效果。

关键词:“沉浸式”对外汉语项目;中国传统文化;汉语阅读教材;爱丽丝小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2-0048-03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yons认为,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结构导致各民族语言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既然文化差异可以造成语言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共性与个性,自然成为辨别语言差异,进而掌握语言的一把金钥匙 [1]。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华夏儿女的言行举止,并作为一种内聚力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2]。在当前国际局势纷繁复杂、价值观日趋多元的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寻求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友好相处提供了方法。

2005年,在世界汉语大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我们加强传播汉语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增进友谊,使中国更好地融入大家庭,同时,也是为了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人类语言文化绚丽多彩,交相辉映的美好世界[3]。

随着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对外汉语项目越来越多地承载着信息傳播和文化传播的使命。“沉浸式”对外汉语项目自身的特点使该汉语项目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有利于提高项目内学生的汉语水平,增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

一、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沉浸式”对外汉语项目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爱丽丝国际语言学校实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除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班级之外,还有小学生“沉浸式”西班牙语、法语和汉语项目。这些“沉浸式”外语教学项目,在日常教学模式中,不使用母语即英语进行教学,而是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用语进行外语的强化训练。所以,学校不仅仅传授以英语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还把教授多元文化的体验和价值观视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爱丽丝小学“沉浸式”对外汉语项目是为了实现让美国小学生自然习得汉语这一教学目标,在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汉语班三年级是“沉浸式”对外汉语项目的最高年级,日常教学中除英语课、选修课和体育课由英语老师授课外,其他课程比如数学、社会、科学都用汉语进行教学,此外还有汉语阅读和汉语写作。

二、汉语阅读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教材是外语教学中的最基本要素,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 Hutchinson和Waters设计的教材评估一览表中列出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本五个主要方面 [4]。教材内容编写要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结合,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教学方法,根据学习者特征和学习方式等因素,对语言材料的编排顺序和方式进行控制。因此,束定芳提出外语类教材编写的五大基本原则:系统原则、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文化原则和情感原则[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将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经历获得新知识、改造旧知识和对自己的认识进行检查的心理活动过程,从而形成或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6]。上述五大原则特别是文化原则,是编写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的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反映了特定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编写教材时应融入汉语的背景文化知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阅读教材的编写原则

基于外语类教材编写的文化原则,“沉浸式”汉语阅读材料编写以及语言知识点的练习,可以遵循工具性、趣味性和比较性三个小原则,选择典型的代表中国文化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的文章段落,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一)工具性原则

爱丽丝小学“沉浸式”对外汉语教学项目中,汉语和英语两种教学语言分配比例为8:2,主要运用汉语作为教学工具,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旨在使选择该项目接受教育的学生掌握相应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实现全州数学、社会和科学三门课程教学目标。

“沉浸式”对外汉语项目的教学理念是以汉语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语言教学工具。因此,对外汉语阅读教材编写不能脱离其他课程教学,既要结合汉语教学目标,还需要尽可能兼顾学生正在学习的其他课程教学目标,和其他课程教材内容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比如汉语阅读教材与数学的融合。路州三年级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学习乘法,上课前全体数学老师去学区分期参加教学培训,教学方法繁杂。路州数学教材上没有我们的乘法口诀,如果把我们的乘法口诀翻译成英语,会因语言表达不同导致口诀变长,背诵比较艰难。但对三年级“沉浸式”对外汉语项目的学生而言,则没有这样的语言理解和汉语口语障碍。他们已经熟记从1到100的汉语计数方法。乘法九九歌直接编写进三年级汉语阅读教材,一方面可以介绍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乘法九九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三年级汉语项目学生对乘法的学习兴趣。

(二)有趣性原则

小学生和成人语言学习特点截然不同。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教材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贯彻有趣性原则,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材料中学习语言。

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始于我国先秦时期,在汉代确立下来,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还被称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体现中国灿烂的优秀文化。

二十四节气歌朗朗上口,编进阅读教材,辅之以《春晓》和《清明》的诗句以及精美的插图,可以激发美国小学生们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文字的喜爱和欣赏,并且配合了路州三年级科学教材中第六单元一年有四季的课程内容 [7]。这样的教材把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合二为一,既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又能使小学生在诵读中增长中国文化知识,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三)比较性原则

比较法是跨文化语言交际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通过对比能发现中英两种语言结构和文化的异同。如美国的主要行政区域划分是州[3],中国的主要行政区域划分是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这部分阅读材料可以配合拼图,通过涂色来反复操练,中国各行政区域的名字就被学生们记住了。在运用比较性原则编写汉语阅读教材时,要考虑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汉语言能力,不能过于复杂和深奥。

总之,编写对外汉语阅读教材要根据“沉浸式”语言项目特点,运用工具性原则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运用比较性原则,选择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语言材料做对比;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方式,运用趣味性原则对閱读材料的编排原则和内容进行控制。高质量的对外汉语阅读教材必将提高“沉浸式”汉语项目课程教学质量,从而促进项目内其他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Lyons.J.Language,Meaning and Context[M].Glasgow:Fontana/Collins,1981.

[2]赵国付,张亚峰.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孟二冬精神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6):1-3.

[3]郭骄阳.汉语教师志愿者手册[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5.

[4]Hutchinson,T,Waters,A.Performance and CompeTence in ESP[J].Applied Linguistics,1981,2(1):46-59.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62-164.

[6]赵宏博.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思路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5(9):69-71.

[7]Science: A Closer Look[M].Louisiana:Macmillan/ McGraw-Hill:268-269.

猜你喜欢
沉浸式中国传统文化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论美剧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