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中优化整体感知策略的思考

2018-05-14 23:47冯青梅
知识文库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整体文本文章

冯青梅

目前,阅读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是教材编者还是语文教育专家,都在强烈呼吁加强阅读教学,加大阅读量,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与人文素养。同时,中考与高考的命题也给予了鲜明的导向。在此教育思想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师要认清形势,瞄准方向,优化整体感知策略,增强阅读教学实效,从工具性与人文性两方面达成阅读教学目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1 遵循感知原则,提高学生整体感知的实效

1.1目的性原则。这一原则强调整体感知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有的放矢,使阅读感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进而克服盲目与低效,使学生产生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的动力。明确的阅读导向可以借助问题来实现,教师要要研读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主导性、核心性、关键性的问题,来推动学生的感知,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展开深入的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文本的线索、写作思路、结构框架、情感内涵、人物个性及艺术手法等方面来精心设计问题,呈现出明确的感知任务。

1.2习得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将“文理”的习得融入到整体感知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来了解、掌握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文体常识、写作技巧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等等。掌握了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相反,如果阅读教学涉及不到或教师没有重视对这些知识与技巧的感知与习得,而只是在文本内容上花功夫,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则是浅层次、低水平的。文学评论家茅盾先生曾在《雜谈文学修养》一文中强调阅读感知与研读探究的方法:一读知大意,“瞰全景”;二读细咀嚼,理结构;三读重感悟,学运用。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样的训练,感知、感悟才有实效。

1.3人文性原则。这一原则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不只是学习语言文字,培养理解与运用能力,还承载着对学生心灵、情操的熏陶,促进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任务。因此,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联系作家的生平事迹及创作的社会背景,来探究文本所蕴含的人文性精髓,进而步入“读其文、观其世、知其人、体其境”的阅读境界。比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就要引导学生去了解苏轼在政治上遭遇的挫折,进而透彻地理解“人有悲欢离合……千里共婵娟”所蕴含的真情与心境,使学生受到思想启迪与情感熏陶。

2 立足不同视角,拓展学生整体感知的内涵

整体感知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整体感知,也包括对文本中局部语段或词句的整体感知。为此,教师要立足不同视角,来拓展学生整体感知的内涵,促进学生感知、感悟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思路。思路是将语言和材料整合在一起构成一篇文章的线索,体现了作者思维的路径与走向。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紧要的事,在此基础上理解才能更加透彻。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分析思路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来分析,可以根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等不同文体的特点来分析,也可以借助文章的线索来分析。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文以传情,文以载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整体感知的主要视角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三个方面来获取对文本的初步认识,为促使理解走向深刻奠定基础。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来实现整体感知。“比较阅读”是将相同题材或体裁的文章加以比较,找出共性与个性的阅读活动。这种既求同又求异的阅读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比较的内容涉及到文章的主旨、情感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比如,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情感上作对比性分析,从整体上感知两位作者忧国忧民、与民同乐的家国情怀。再如将“一丈青大娘”跟《故乡》中的杨二嫂和《我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人进行对比分析,从整体上感知她们泼辣个性的异同。

总之,整体感知可以依据试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立足于不同的视角来引导学生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

3 运用不同方式,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整体感知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学生对整篇课文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把握与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尤其注重整体感知这一能力的培养,因此,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将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贯穿到相应的环节之中,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与发展。

比如,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笔下的《谈生命》是一篇脍炙人口、富有哲理的散文,教学此文笔者设计了“情境导入,引发期待→整体感知,了解内容→精读指导,悟理怡情→鉴赏语句,探究内涵→撰写赠言,领会主旨”五个教学环节,且每个环节都渗透了整体感知的教学意识。特别是在第二个环节中,笔者根据这篇散文的内容,从文章的结构、艺术手法及关键语句等方面引领学生全方位地感知全文。在第三环节推进的过程中,笔者将整体感知与精读欣赏有机融合,以读促赏,以赏导读,读赏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笔者获取了有益的启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促成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从来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整体感知”的欲望;可以借助不同形式的阅读,来促进“整体感知”效果的实现;可以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实现思想的碰撞与分享……总之,“整体感知”并不神秘,也并不难,只要教师树立了整体意识并将其渗透到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从整体感知能力的提升便是指日可待之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港上中学)

猜你喜欢
整体文本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