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观察

2018-06-02 02:26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硬化剂门脉胃镜

胡 华

(新乡市辉县市人民医院内科,河南 新乡 453600)

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 EV)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门静脉或肝静脉阻塞、肝硬化等导致门静脉高压,引发食管下段静脉丛扩张或瘀血,进而诱发静脉破裂出血[1]。临床多表现为呕血且多为急性发作,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极易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等为临床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常用治疗方法,但效果不佳。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展,内镜下硬化治疗应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取得较好效果,可有效控制出血,但并发症较多,不利于预后恢复。本研究选取我院83例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分为2组,并予以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的疗效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3例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30~75岁,平均(46.49±6.21)岁;并发症:高血压15例,糖尿病8例,胆囊结石5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观察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1~77岁,平均(47.51±6.18)岁;并发症:高血压16例,糖尿病7例,胆囊结石7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治疗前24 h内均出现黑便或呕血现象;内镜下均可见食管静脉破裂渗血、喷血。(2)排除标准:胃底静脉曲张者,消化性溃疡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出血,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者,合并有肝性脑病者,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术前均行心电图、凝血功能、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检查。观察组行内镜下套扎治疗:采用电子胃镜(日本Olympus EVIS LUCERA GIF-H260)观察静脉曲张出血部位及静脉曲张程度,选取需实施套扎的静脉部位。将内镜退出,安装套扎器,拉紧绷直内镜头端装置及引导线,食管置入带有套扎器的内镜,直至出血部位下缘,并结扎处理。以胃镜头端对准靶静脉,开启负压吸引,静脉球呈红色时,将把手扭动旋转,收紧牵拉线,释放外套柱上的橡皮圈,于静脉球根部实施结扎处理,注入少量气体,将负压解除,结扎静脉球脱离套管口,若静脉球带蒂息肉样且呈紫色则为结扎成功,依次结扎其他位点;若未出现活动性出血则于静脉曲张隆起处自下而上实施多位点、密集结扎,两个相邻套扎点约相距2 cm,每条曲张静脉结扎点为4~6个;若出现活动性出血则于出血部位肛侧2 cm左右处实施套扎止血,并自食管下端起,自下而上实施套扎。对照组行内镜下硬化治疗:于出血邻近处静脉注射聚桂醇硬化剂(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45),每点注射量为5~10 mL,总量不超过40 mL,每次注射点为2~4点,冲洗视野,并局部喷洒20~40 mL止血水(凝血酶2000~3000 U +生理盐水100 mL +去甲状肾上腺素8 mg)。术后14 d实施胃镜复查。术后24 h内禁食,硬化术后8 h内禁食,7 d后可给予流食,并给予1~3 d生长抑素及质子泵抑制剂。

1.4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经治疗后患者停止出血,且治疗后3 d内行胃镜复查未发现活动性再出血为止血成功。静脉曲张疗效判定标准:经治疗后行胃镜复查发现患者静脉曲张程度加剧或无改善为无效;治疗后复查发现静脉曲张程度改善1度为好转;复查发现静脉曲张程度由F3或F2降低为F0为治愈[2]。静脉曲张有效率=(好转+治愈)/总例数×100%。(2)术后14 d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惠普,8500)对观察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比较。(3)术后14 d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观察组治疗前后谷丙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临床效果比较 2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曲张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376;2)与对照组比较χ2=4.672,P=0.038

2.2 观察组治疗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治疗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2.3 观察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比较

3 讨 论

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为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病情重、病情进展快等特点。患者出血量大,不易自行止血,短时间内即可进入休克状态,病死率极高。相关研究显示,其病死率为30%左右,且易反复发作,经治疗后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高达30%,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加重其经济负担[3-4]。故采取科学、有效方法快速止血,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避免再次出血、降低手术风险、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既往临床多采用手术分流患者曲张静脉血流进行止血,取得较好效果,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极易引发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内镜下硬化治疗通过将硬化剂直接注射入静脉内,损害血管内皮,引发炎症反应,激活凝血功能,促进血栓形成,进而闭塞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同时其通过压迫血管,致使局部发生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纤维化,保护纤维壳,增强黏膜表面张力,阻滞毛细血管增生,防止静脉曲张复发[5]。但有学者指出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是一种非无菌操作,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发热、食管穿孔、胸腔积液、食管狭窄等并发症,预后较差[6]。张影[7]采用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发现患者静脉曲张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再次出血率低,且术后发热发生率仅为8.33%,食管狭窄发生率更是低至2.78%。内镜下套扎疗法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创伤小,可有效保护患者食管肌层,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其通过完善的套扎设备机械性多点结扎曲张静脉,阻滞曲张静脉血流,抑制溃疡形成,改善局部缺血坏死,进而消除静脉曲张;且其可一次实施多点结扎,减轻因反复进镜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及不适,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止血成功率,且其疗程短,仅需1~2个疗程即可将曲张静脉根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曲张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提示对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

患者给予内镜下套扎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门脉血流动力学。

综上所述,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并出血,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笑,麻树人.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61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4):308-309.

[2]宋建忠,高占峰,苏秉忠,等.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29-430.

[3]周年兰,张明娟,王盨,等.内镜下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7):628-630.

[4]李莉,陈洁,刘春燕,等.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药物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7):31-33.

[5]祝沛沛,黄光明,范才波,等.内镜下急诊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6):319-321.

[6]陈明锴,何千榆,丁百静,等.比较内镜套扎与硬化剂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Meta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5):673-678.

[7]张影.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及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6):680-682.

猜你喜欢
硬化剂门脉胃镜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致纵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不同浸泡过程对渗透型液体硬化剂性能的影响
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探讨
特利加压素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型上消化道出血48例
磁共振无对比剂选择性门脉成像的技术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