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人工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2018-06-27 10:13罗晓峰廖薇
报刊荟萃(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作用教学

罗晓峰 廖薇

摘 要:人工语言的产生是由于自然语言的不足,因此表达自然语言无法表达的是人工语言最大的功能。当然,人工语言不能完全替代自然语言,两者只能互相补充,共同作用。人类以多媒体课件为依托,将自然语言转化成人工语言,通过各个符号的组合、拼接,形成了一个多媒体人工语言系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设计,表征自己的思维,进而进行知识的传播与思想上的交流,通过模拟各种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人工语言;教学;作用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说过:语言是以交流思想和感情为目的的人的活动。多媒体课件作为一个人工语言系统也可以用于交流思想和感情,实现思想与意义的表达。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获取信息。由此可见,思想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表达的。教师将自己的思维转化成可感知的符号,学生通过这些符号进行知识的建构,借助于人工语言进行思想上的交流。

视觉语言是多媒体语言中最为重要的构成元素。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接受信息的80%以上来自视觉;因此传递知识的效果更加优于单纯的文字语言,这也是多媒体课件最基本的功能。

一、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单纯直接的课堂教学会令人感到乏味无趣,阻碍学生对语言信息的内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单一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大大提升。多媒体课件将图像、声音、视频等组合在一起,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花木兰》的教学时,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无疑降低了一大批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充分挖掘文言文中的故事情节,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加了人物的立体维度感与真实感,再配以适当的音乐,感染气氛,其人物形象的塑造胜过于千万句对花木兰的褒奖,能让同学们感受花木兰那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与勇敢无畏的精神,这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如果再将木兰辞改成相关的歌曲,也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也能很好的记忆,寓教于乐。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各个符号的特性,与知识进行巧妙的结合,将复杂难懂、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其富有丰富的感染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二、表达思想与感情的作用

思想感情这种抽象的东西是无法通过口语来传递的,只能引导学生置身于其中慢慢去体会个中滋味。通过多媒体课件表现思想需要经过几次转化。首先教师需要把自己的思想转化,变成运用那些人工符号可以表达,也就是把自然语言转化成人工语言,学生接收到那些符号所传达的信息,在大脑内将那些符号转化成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識与情感,整个过程是通过符号来表达所要传达的意义,使得知识得以传播,思想得以表达与交流。

三、构建教学情境,实现意义建构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是用书本传输知识,忽视了学习环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多媒体营造的学习环境是对学习过程有积极影响的,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以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因此课件需要提供学习者与其相类似的真实的情境,以利于学习者在这种环境中去探索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习的质量。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在进行知识的传授时往往一般都是从身边熟悉的工作、生活等问题入手,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物理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在讲授物体运动时动能以及势能的相应变化,复杂的变化过程会让同学们不知道从何入手,在单一的静态图像无法清晰的展示物理过程时,动画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展现一个真实生动的情境,通过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类比,形象的建立起相应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与顺应当前的知识,从而将学生带入到真实情境。进入了真实的情境才能进行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需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知识的意义是学生通过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进行反复地相互作用而建构的。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必须建立在自身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新旧知识的顺应与同化,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不仅仅是呈现信息,而且也引导学生如何加工这些信息,如何在心理上组织它们以及应该如何把它们与以往的知识或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多媒体是获得意义的过程的向导,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通过多媒体课件表现能量的转换时,当他们阅读到图片上的文字解释和看到这一过程的插图时,他们并不仅仅是设法把信息储存到记忆中,他们还试图通过主动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知识,经过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加工,从而实现学生对能量的转换的意义建构。

人工语言对于意义建构就如同砖瓦堆砌形成的房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类似于产品设计师,产品设计师会先在脑海中酝酿某种产品,然后通过产品的形状、重量、颜色和材质让人领会到其最终的产品在特定的情境中表达的意涵。多媒体课件通过运用具体、形象、可感知的符号来表达人类思想,通过图像、视频、声音等这些符号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情感的表达。通过这些符号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情感是用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的。

参考文献:

[1]邹崇理.语言跨界谈[J].语言战略研究,2018,3(01):5.

[2]于正凯.新媒体的符号传播变革——基于人工语言符号载体的视角[J].新闻知识,2016(12):54-56+43.

作者简介:罗晓峰(1991—),男,汉族,广东汕尾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廖薇(1980—),女,汉族,湖南醴陵人,本科,德育主任,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科研、德育管理。

猜你喜欢
作用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