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18-07-09 13:12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题项量表问卷

雷 霄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党委学工部,郑州 450044)

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如何养老并健康养老长期受到广泛关注。在国务院印发的《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但目前我国存在养老体系建设不均衡,养老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老龄工作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不仅生理机能退化,并且因为退休、丧偶等现实事件,社会群体交往缩小,自我效能感降低,容易引发抑郁、孤独、苦闷和失落等情绪,产生心理问题[1-2]。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第八章“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专门指出:要健全老年人精神关爱、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服务网络,督促家庭成员加强对老年人的情感关怀和心理沟通。因此,养老不仅仅是保证老年人吃好穿好、身体健康,更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中国心理学大辞典》中把需要和需求两种概念分别论述: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得到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求则是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对维持发展生命所必须客观条件的反应。由此可知,需要更多强调的是精神驱力或者缺乏,需求则是指物质上的最优选择方案,是最适合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是使欲望能达到有限最大满足的最佳物品。由此,心理需求的概念就应运而生,即,心理需求是人类深层次的需求,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需要。也就是说,除了生理需求(维持个体生命)以外的一切需求,均称为心理需求。

国内外老年学家对于老年人的定义有多种,根据我国老年人口的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在本量表的编制中,我们采用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即把老年人定义为年满60周岁的个体。

笔者把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定义为:凡年满60周岁的个体除生理需求(维持个体生命)以外的一切需求,主要包括情感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和自我发展的需求。

二、访谈过程和题目编写量表的编写程序

(一)确定题目,查阅相关文献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不断增多,其中也有一些关注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近几年来关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关注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内容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老年人因生理及社会角色的变化,心理需求的显著变化特点。例如吴捷等人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养老意愿较传统,居家养老仍占主流,生活中面对的心理问题的主要现实来源为身体健康状况、内心的孤独感及社会关注度降低。研究也发现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在尊重需要、经济需求、学习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在参加社会活动需求上也存在显著差异[3]。

关注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对象研究。主要以老年人心理需求为主要研究内容,分别以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心理需求的特点。例如周跚跚在针对失能老人心理需求的实证研究中指出,不同养老模式下失能老年人在身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心理需求最高,而在公寓养老和托老所养老模式下的失能老人,则更应该关注其生理需求和交往需求[4]。

关注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应用研究。基于老年人不同的心理需求探讨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制度建设的研究。例如张晴晴在《老年人心理需求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影响》一文中指出:满足老年心理需求的景观是园林设计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城市公园设计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安全需求、审美需求、空间需求等[5]。在《基于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公共图书馆适老化研究初探》中也指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文化信息的需求和社会参与的渴望并未因此消退,反而有加强的趋势,对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也发生显著变化,老年人逐渐成为公共图书馆物理空间使用的重要人群,并针对公共图书馆提出适老化策略[6]。由此可知,科学研究老年人心理需求,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养老服务建设在功能层面、设施层面、服务层面及空间层面却可提供适老化参考。

综上所述,研究老年人心理需求在我国老龄化加剧的大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我国养老设施建设提供参考,也可以为不同养老模式下的服务内容提供指导性建议。但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实证研究中,标准化的量表较少,多数都采用自编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由此对调查结果的普适性具有一定影响。而被较多采用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傅双喜在2009年编写的《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我国老龄化和养老模式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缺乏时效性。在有关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研究中,相关量表是量化老年心理需求的必备研究工具。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关于老年人心理需求量表的研究更倾向于研究老年人心理需求的某一具体方面,如对孤独感、抑郁和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多,在这些研究中,也更倾向于采用UCLA孤独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等,针对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研究由于专业量表的缺乏而少之又少。

(二)通过访谈,进一步搜集资料

根据前期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相关核心概念及其理论基础提出访谈提纲,主要以个别访谈的形式,在成都市和郑州市随机抽取了10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访谈,收集他们对“心理需求”的理解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需求。

(三)根据访谈结果,构建理论模型,编制问卷

根据访谈的结果,编制了《老年人心理需求量表》的初始问卷,评定的内容共分为5个维度,分别是老有所亲,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老有所用。初始问卷共有34项,每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法,其中“完全符合”记5分,“比较符合”记4分,“一般”记3分,“不太符合”记2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

(四)考察项目的可读性

量表编制完成后,首先对项目的可读性进行考察,选取河南省老干部大学的10名老年人对项目的可读性进行评价,对每个题项的评定采用4点计分法,其中“4”表示“完全明白”,“3”表示“基本明白”,“2”表示“基本不明白”,“1”表示“完全不明白”,其中,“完全明白”和“基本明白”的题项占总项目数的99%,“完全不明白”的题项占总项目数的0%,在项目可读性考察中,主要针对第13题做了些修改,其他项目则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三、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的施测和结果分析

(一)被试

在四川省成都市和河南省郑州市共发放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为93%。其中男性143人,女生154人,平均年龄65.2岁。

(二)程序

受访者按照自愿原则完成问卷,完成一份问卷的平均时间约15分钟。使用SPSS 17.0中文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项目鉴别度分析

通过两次预测,采用自编《老年人心理需求量表》初始问卷,共含有34项题目,采用5点计分法,其中“完全符合”记5分,“比较符合”记4分,“一般”记3分,“不太符合”记2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

从河南省老年干部大学,河南省委家属院和河南省供销社家属院共抽取45名老年人作为样本,年龄均大于60岁,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31份。

对两次预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求出所有被试在所有题项上的总分,找出27%的高低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test检验高低分组在每个题项上是否存在差异,删除了CR值达到显著性水平,即sig值大于0.05的题目8项,最后保留23个题项,均Sig=0.000。

(四)探索性因素分析

表1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对量表中最终确定的23项题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由表1可知,KMO值为0.70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625.545,达显著,从这两个指标可以得知该组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由表2可知,经过主成分分析,共提取5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转轴前的特征值分别是9.931,3.152,2.104,1.483和1.106,解释的变异量分别是43.18%,13.705%,9.148%,6.449%和4.81%,累计可以解释总方差为77.292%。转轴后的特征值分别是6.427,3.628,3.462,2.504和1.756,解释变异量分别是27.943%,15.774%,15.05%,10.888%和7.637%,累计可以解释的总方差为77.292%。

经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因子载荷数均在0.4以上,得知第一个因子包含四个题项,第二个因子包含七个题项,第三个因子包含四个题项,第四个因子包含四个题项,第五个因子包含五个题项。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符合笔者编制老年人心理需求量表的理论结构,即23个条目负荷量的主要因素可以解释的总变异为77.292%。将第一个因子命名为“老有所用”,即老年人自我价值的需求;第二个因子命名为“老有所乐”,即自我发展需求的第三个子维度;第三个因子命名为“老有所亲”,即个人和社会情感的需求;第四个因子命名为“老有所教”,即自我发展需求的第二个子维度;第五个因子命名为“老有所学”,即自我发展需求的第一个子维度。

(五)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河南省郑州市和四川省成都市另发放包含23个题项的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为94%。其中男性146人,女性154人;平均年龄66.2岁。总体样本(n=300)做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老年人心理需求量表各因子题项和载荷

(六)信度分析

采用Cronbach系数,对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见表4,由所得结果可知该量表信度较好。

表4 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

四、讨论

(一)问卷的信效度

通过统计分析,该问卷结构和预想结构相符,包含三个维度,分别是老年人自我价值需求,自我发展需求及个人和社会情感需求,三个维度的解释力均大于5%,累积解释总方差为77.292%。另外,对该问卷的分半信度检验,Spearman-Brown系数均达0.9以上,总Guttman Split-Half 系数为0.917,进一步验证了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良好。虽该问卷从测量学角度分析各指标良好,涵盖内容也较全面,但其稳定性仍需在各不同的样本中验证和检验。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在该研究中累积两次预测和正式施测方法问卷380份,对象分别为四川和河南省会城市的离退休老年人,涉及到取样范围狭窄,代表性不足等问题,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因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排除文化程度、健康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老年人,该行为进一步限制了该问卷样本的代表性。

(三)问卷的适用范围及其启示

在当代社会体制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究竟是什么,老年人哪方面的心理需求最高,哪方面的需求最低,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国关于老年人心理需求研究的重点。但由于国内缺少权威的测量老年人心理需求的专业化量表,在此类研究中,研究者往往采用自编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在此自编问卷中,较多编入了研究者自身关注的心理需求的某些方面,而缺少对老年人心理需求全面的测量。例如在刘颂的《城市老年人群精神需求状况的调查与研究》[7]一文中,通过对南京6城市和2所老年大学的1200为老年人进行了自编的《老年精神问卷》调查,该问卷由基本状况(即被试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有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家庭模式和退休前的职业种类)、精神生活状态、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三部分组成,研究者并没有对该量表的信效度进行说明,仅测量其研究中比较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并且研究者发现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生活安全需求、社会尊重需求和行为意义需求。

另外,在傅双喜的《中国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报告》中指出,老年人心理上对不同因素的需求程度是受其年龄、文化程度和年轻时从事的工作等方面的影响的。且在其报告中,傅双喜采用了自编的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共17题,采用了likert—5级评分,五个等级依次为“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题项相加得分代表心理需求水平,分值越大,表明心理需求水平越高。问卷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维度:生理需求、交往需求、认同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并对其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进行了检验,且符合心理测量的标准,但在效度方面却未做进一步的检验。

由上述可知,在有关老年人心理需求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的自编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多数都没有经过标准化的检验,缺乏统一的测量标准,且多数都是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但是该理论中的生理需求并不属于研究中界定的心理需求的范畴。因此,笔者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及Ryan、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老年人心理需求测量的三个维度,即个人和社会情感的需求、自主发展的需求和自我价值的需求。

个人和社会情感的需求主要是指:老有所爱、老有所伴和老有所亲,即归属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和亲情友爱的需要。主要指的是个体对家庭和朋友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对人与人之间亲密情感的需要。老年人因为退出了工作岗位,社会活动范围变小,并且子女已经成家立业,忙于各自的小家庭,所以老年人在情感上难免会感到丧失和缺乏,如果这种渴望亲密感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孤独、空虚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建立亲密团结的生活氛围,可以带领老年人尽快从离退休带来的失落感中走出,使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另外,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年人会对周围的许多朋友和亲人甚至配偶的去世,感到更大的丧失感和孤独感,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了,进而产生忧郁失落的情绪。所以,让老年人无论是在单位、家庭还是日常生活中,时常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与支持,有助于身心健康。总而言之,个人和社会情感的需求就是指老年人与社会交往的需求,有共同活动的对象和同伴,在遇到困难和难过时能够获得朋友、亲人的支持。现代的老年人对个人和社会情感的需求越来越高,例如崔丽娟[8]的研究表明子女和街道、社区的支持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情感和认知方面的支持最为所需。

自主发展的需求主要是指: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和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主要是指老年人对知识认知的需要,即再学习的需要。例如,参加各种技能学习班,老年大学或者定期听讲座等。我们也许都听过这样一句老话“年过60不学艺”,许多老年人认为自己已经在世上生活了那么多年了,该会的也就会了,不会的再怎么学也可能学不会了,已经没有再学习的必要了,这是对自我的一种消极负面的感知和评价;还有一句话是“活到老,学到老”,这就与前面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老年人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知识的渴望也会越来越强烈,很多时候为了“不服老、不认老”就会产生希望再度学习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希望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并不因为生理机能的下降而让自己的生活由他人做决定,这是老年人自我效能感的充分体现。“老有所教”主要是指老年人希望能把自己毕生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或者其他年轻人,同时这也是老年人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的一种表现,老年人希望通过向他人传授知识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消除自己因为年老而带来的自卑感,有些老年人的这种需求,如若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自卑、软弱和无能等体验从而影响身心健康。“老有所乐”主要是指老年人希望能发展自己除了工作能力以外的业余乐趣和特长,例如参加老年活动团体、参与健身或进行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

自我价值的需求主要是指:老有所用、老有所为和老有所成。“老有所用”主要是指避免老年人因为自己已经不再工作而产生无用感,树立“老有所用、余热生辉”的信念,现在很多老年人仍愿意发挥自己的余光和余热,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有的甚至希望得到原工作单位的返聘,重回工作岗位,有的老年人则希望能在家照顾孙子女,替子女减轻生活的负担,继续为社会和家庭做贡献。“老有所为”主要是指有的老年人希望能够继续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例如去国外旅游或者上电视表演等。“老有所成”主要有些老年人希望通过自己老年的努力,能够再创辉煌,取得其他别样的成功的需要,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

因此,在该问卷的编制过程中,笔者力求站在更客观的角度,查阅资料,综合有关理论,希望通过该问卷能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做出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测量。

参考文献:

[1]林岳卿,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老年人量表简化版的研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

[2]王希华,周华发.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

[3]吴捷,李幼穗,王芹.离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8).

[4]周跚跚.失能中老年人不同养老条件下的心理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2).

[5]张晴晴.老年人心理需求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影响[J].城市公共艺术研究,2017(12).

[6]陈刚.基于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公共图书馆适老化研究初探[D].天津:天津大学,2016.

[7]刘颂.城市老年人群精神需求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1).

猜你喜欢
题项量表问卷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欺凌参与者角色行为量表中国初中生版的修订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比较研究*
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绩效评估体系权重的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问卷大调查
CTT、IRT、FT:体育科学量表编制中的应用
——以《特质流畅量表》为研究例证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