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能力

2018-07-09 11:22许海兰
教师·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德育能力高中班主任高中学生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全面推进的教育形势下,高中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着学生高中求知阶段乃至今后整个人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品性修养和人格塑造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提升高中学生的德育修养就成了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要落实好这一育人责任,高中班主任需要切实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以自身强大的德育魅力来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高中学生;德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25

作者简介:许海兰(1981—),男,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和高中生班级管理。

一、引言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在教育、管理乃至全面发展方面的综合上限,对高中学生的学业成功、道德塑造、习惯养成都有着特别巨大的影响。因此,有效地提升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对于促进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约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德育观念传统陈旧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个别年龄较大的高中班主任不能在学生管理方面与时俱进,过分依赖于灌输说教、强制管理的班级管理方式。这种以班主任为绝对主导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全新时代素质教育形势下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发展需求,对于正处在个性塑造拐点和追求自主发展層面的青春期高中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某种层面也偏离了德育的轨迹。

2.德育知识相对匮乏

由于高中班主任工作头绪繁杂,管理难度较大,多数班主任总是奔忙于学生管理和班级事务之中,很少有充足的时间开展自我学习、充电,从而无法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导致自己的德育水平一直止步不前。这就严重影响了其德育学习的长远发展,进而出现了部分教师当了很多年班主任,但其德育知识依然停留在起初做班主任时的认知层面。这种由于知识匮乏而引发的德育水平逐年下降的现状,对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干扰。

3.德育经验不够丰富

德育经验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升华的过程,它需要高中班主任在长期的班级德育工作中去深化和塑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铸就的。而今的多数年轻班主任,由于功利思想的驱使,以致从刚担任班主任开始,就为自己设定了过于宏大的德育目标,但其不知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故此,有些班主任当学生德育发展和自身预期出现略微的不契合时,便灰心丧气,甚至失去理智,从而以比较过激的言行处理学生中的某些问题。这样一来,此前所努力营造的德育氛围瞬间就被破坏,学生的德育发展也就出现了事与愿违的局面。

除了以上比较普遍的制约因素,高中班主任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德育方法空洞封闭、德育观念陈旧落后等问题,也是现今多数高中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发展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依然需要每一个高中班主任去重视和注意。

三、有效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具体对策

作为高中学生集体活动最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的高中班主任,承担着高中生德育人格塑造、德育观念培养的重要使命。学生德育潜能的发展,既与班主任自身的性格特征、知识储备、德育理念、工作方式等密切关联,又和社会层面、家庭层面、学校层面、班级层面、学生层面的各方影响不可分离。因此,提升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和做好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它的成功离不开其各方面的共同作用。

1.切实提升自己的德育知识储备

一个好的高中班主任,除了具备极强的责任心、事业心,还应该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拓宽自己的德育视野,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尽力充实自己的德育知识储备。通过诸多国内外教育名家、德育专家成功经验的学习,再结合自己所在班级学生的德育实际,以“外学内创”的方式,找到适合自身德育管理方面的有效对策,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不断的指导和强化之中求得自己和学生德育能力的同步发展。在此,建议诸位有志提升自己德育能力的高中班主任多去学习和借鉴教育名家如李镇西、魏书生、苏霍姆林斯基等在学生德育方面的经典案例和对应方法,将他们的成功做法有选择地融入自身班级德育工作之中,以求得实质性突破。

2.全力变革自身的德育管理方式

目前,素质教育的发展已经变得空前繁荣,但多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方面依然在沿用过去比较陈旧的封闭式教育方式。因此,德育管理方式的变革,将会引发德育实效的突破。作为高中班主任,要适时将学校的“小天地”同社会的“大空间”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调查研究、跨校学习感受、进社区互助交流等形式的活动中,进行德育体验,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全新时代发展趋势之下的德育潜质、信念情操、价值倾向和行为修养,进而塑造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精神、平等思想,顺势形成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3.不断强化自身的隐性教育引导

对于正处在青春萌动期的高中学生,班主任在教育方面如果只是继续沿用过去的说教培育,那效果自然不是很明显。对此,高中班主任要尽量减少空洞的说教,而应更加重视隐性方面的引导。通过班级外在物质环境氛围的营造,去创设和谐友善、积极向上、凝聚力强的育人生态。教师通过自身言行表现、处事方式的改变,在潜意识中去影响学生的品德意识。因此,班主任在建设班级外在环境方面,一定要注重体现出本班特色和德育内涵,通过定期更换板报、树立班级楷模、完善评价机制等方式,让学生在时时处处的德育熏陶中获得德育感化;将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竞争贯通于课堂师生交往之中,让教师和学生在相互交往、相互理解、协作互促中开展学习;将互助、友善、尊重、自信、协作贯穿于课外学生间的互处之中,让班级学生在健康向上、积极进取、互学共赢中学会相处。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促使学生在无意识中逐渐将自己融入具有内聚力的班级群体之中,获得远胜于乏味说教的德育感染和体验,激发出无限的德育动机和道德需要,实现班主任和学生的德育素养双向发展。

4.适时构建学生德育发展民主环境

现今高中学生德育管理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出现这一矛盾的主要瓶颈就在于学生平时的生活体验太少、参与范围太窄。对此,班主任应想尽一切办法,多在班级德育管理方面设置一些对应的活动,通过活动引领,开掘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互动氛围中不经意地去塑造良好的德育习惯。为了落实这一策略,班主任可以结合自己的德育需求,长期坚持开展对应的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等活动,结合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者社会实际中与学生德育要求相违背的事实,让学生自己去评价、认知、感悟,明辨是非曲直,强化德育素养。

5.借助情感渗透培育学生德育情怀

德育中的情感渗透,比任何的强制管理和纪律约束都更具成效。教师在教育中要尽可能使用品德实践、情感陶冶、榜样示范等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将德育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灵深处,进而塑造学生的德育情怀。

四、结语

要有效提升高中班主任的德育能力,抓好高中学生德育这项重要工作。高中班主任除了要具备过硬的德育素养、娴熟的德育教育技巧、丰富的德育经验、高尚的德育情操,更要心中时时装有学生,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目标。唯有如此,班主任德育能力才会不断提升,德育才会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吴 迪.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周刊,2015(14):75-76.

[2]曾红梅.高中班主任的管理艺术[J].求知导刊,2015(18):115.

[3]吴晓芬.关于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7):112-113.

猜你喜欢
德育能力高中班主任高中学生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新形势下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激励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