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优化的思考

2018-07-15 03:07
运动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场馆

晏 璐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并于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的上升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但是支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需要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手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适应经济新常态。体育产业在我国呈现起步晚、发展慢、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但是近年来随着国民健身意识的提升,围绕“健康、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国民体育参与度定会大大提升,体育产业也必然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肯定了体育产业的自身价值,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此外还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宏观指导,对一些具体行业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体育场馆作为体育锻炼、比赛、其他大型活动举办的重要场所,其自身功能不可否认,但是面临是公益还是商业,体育场馆经营模式是否要发生质的改变,这些问题非常值得研究。显性来讲,公益有益于锻炼者,商业有益于自身经营,减轻财政压力。但隐性的是健身意识的提升可以促使国民增强体育锻炼,从而提升身体素质,或许还会更有生产力与创造力。因此,体育场馆设施是否要对社会更大强度的开放、哪些体育场馆开放,对哪些群体进行开放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1 我国体育场馆的现状及特点

1.1 我国体育场馆的现状

我国体育场馆设施多为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投资修建,很少有个人修建体育场馆,这与其投资大、收益慢的特征紧密相连。一般常见的体育场馆主要集中在县区、学校和少量企业。由于学校要发挥教育功能,加之学校层次多,数量大,所以学校体育场馆是最多的一种事业单位。为了居民考虑,但又要基于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对各级行政区划都或多或少有体育场馆设施投入,场馆设施建设主要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进行,广大的农村地区是经济发展弱势地区,本地政府很难有大量资金注入到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好一点的地区有简单的体育场地,差一点的地区根本就没有任何体育场地,更别说体育场馆了。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为例,2005年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总数为28 741个,比第4次全国场地普查净增15 979个,增加了125.21%,这些高校体育场馆有的仅用于高校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有的部分或全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有的以“金钱当道”和“时间把关”而有偿开放,呈现出多样化管理运行现状。此次普查显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大量增加,但是场馆主要是以体育教学与训练为主,有的高校甚至对学生也是收费的,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想要使用体育场馆是要额外收费的,这一措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生本来就没收入,额外的收入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限制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阻碍了体质的提升、加速了体育锻炼意识的淡化。不利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许多国有企业基于自身经济实力雄厚,自己修建体育场馆供员工使用,有更甚者为领导所用,拒绝向社会开放,即便是盈利开放也不会,仅供自销。由于单位职工人员少、空闲时间少、健身意识薄弱,因而很少有人进行体育锻炼,导致体育场馆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外边的人想用但是却用不了,失去了体育场馆更多的价值。

大多数体育场馆存在经营管理问题,从经营理念到具体的实施,整个过程的不同环节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场馆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人多更好,少了也没啥关系,反正是国家的,这就使得场馆的使用率降低。有的体育场馆只会使用,不去维护,导致场馆使用寿命缩短。

1.2 我国体育场馆设施的特点

(1)体育场馆数量不少,但是人均场馆数量与人均使用率少。(2)体育场馆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很少甚至没有体育场馆。(3)体育场馆多以盈利或自用为主,基本不对外免费开放。(4)体育场馆经营不善居多,缺乏健全的运营机制。(5)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低下,作用不能完全发挥。(6)学校体育场馆向广大学生开放的程度太低,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从以上我国体育场馆设施呈现出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场馆设施存在大量问题,有场馆设施资源缺乏、场馆设施经营管理不善、学校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学校教育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迅速突起,国人健身意识与健身需求剧增,然而与体育场馆设施相关的各种问题都在不同程度的制约国人健身需求与健身行为的增长,从而阻碍了“增强体质”这一实用口号。

基于以上情况,国务院认识到体育场馆设施对推动经济增长、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意义,特意在《意见》中强调了关于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利用这一问题。(1)《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推动场馆设施开放利用。并在这一主题下首先提及了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应积极向社会免费或低价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主要是学校以外的体育场馆设施面向社会成员开放,侧重点在全体社会成员。(2)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这一层中重点说明的是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大力开放,目的是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为增强学生体质而服务。还有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并将开放信息告知。(3)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使用率。农民是中国最大的人口,是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意识到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加大对农民体育场馆设施的关注度是保证农民有健身场馆设施的重要前提,这一关注应尽早落实。

《意见》中关于体育场馆设施内容的提出是依据目前我国体育场馆设施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场馆设施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结合广大人民对健身与健康的诉求。《意见》的颁布有其自身的时代性和可行性,对解决当前我国体育场馆设施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 我国体育场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相关人员交谈和自我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加之参考《意见》,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思考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我国体育场馆设施存在的问题及怎样改进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以场馆地区分布不均、场馆现行运行及管理体制不健全、场馆资源不能发挥最大社会效益等。场馆的数量分布呈现经济发达地区多于贫困地区、东部地区多于西部地区、城市多于农村的现象,这一分布规律是基于经济发展程度而形成的,政府对这一层面的干预较少,那么基于这些特征,是否要在广大贫困地区建立基础的体育场馆设施,由谁来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场馆主要以事业单位的形式存在,政府干预较多,现行的场馆运行及管理不健全,缺乏市场活力,自主经营力度差。经营模式一成不变,全国基本统一格调,并没有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场馆的对外开放也依赖于行政的干预,并没有完全与市场接轨。

3 我国体育场馆设施发展的意义

从《意见》用词中可以看到,政府有推动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的意愿,并从宏观上给予了体育场馆设施以指导,这一措施在当下是很有必要的。《意见》的颁布对现在体育场馆设施面临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解决一系列问题时也显现出了针对性。《意见》的颁布有其重大的实践意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场馆设施的发展及体质的完善。(1)《意见》的提出具有战略性意义。《意见》的颁布预示着政府重视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从侧面反映出体育场馆的重要性,体育场馆设施的优化建设对经济增长,对国民体质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2)《意见》不仅肯定了现有的成就,也对当下体育场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指导,以文件的形式对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体育场馆的运行与管理进行了宏观的指导。有助于强化体育场馆设施自身地位、作用的定位。(3)《意见》中的这一指导为体育场馆设施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各级部门留有大量的自主空间,鼓励创新体育场馆设施经营与管理体制,有助于各级部门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发挥自身本领,为构建完善的体育场馆设施运行与管理体制而积极行动。(4)《意见》的出台促使体育场馆设施的优化,有助于体育场馆设施的理论建构,有助于填补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理论的空白。此外,还可以完善体育产业结构,有助于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