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建立数量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2018-07-21 09:41赵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数量关系教学实践

赵芹

摘 要:数量关系是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概念,把数量关系运用到实际解题和习题练习中来是有其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帮助作用。小学生通过了解、掌握、理解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关键词:数量关系 教学实践 理解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量关系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建立科学的数量关系是十分重要和现实的,让学生理解和明白数量关系,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观念十分重要。学生通过学习数量关系,可以使学生对数量关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数量关系后能效的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数学思维,从而为他们走入数学王国奠定基础。以下是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方法。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作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适时有效地进行分类指导。对较好的学生,以“放”为主,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中有“扶”,“扶”在引导深化理解和深入探究上。例如:在学习《移多补少应用题》这个内容时,在对学进行摸底之后,把分层目标制定如下:a层同学:探究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常规题和变式题,并清楚叙述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探究的成功和喜悦。

b层同学: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c层同学: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移动数和相差数的关系,知道“移动数=相差数÷2” ,能解决简单的移多补少应用题。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通过分层指导学生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学会审题理解题意

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在学生刚刚学习数的认识的时候就向学生渗透应用题中的术语,使学生对这些术语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学习“2”这个数字时,学生会知道它表示两个物体,像2个苹果,2个同学等。在教“2”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合起来是两苹果”,“两个苹果被你吃掉一个剩下一个苹果“。从中渗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到了接触题时,再给学生点出”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的运算就用加法“,已知两个数的和和其中另一个数,求另一个数合在一起的运算用减法”。这时再把相应的数量关系教给学生,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很轻松。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建立大小的数学概念,在比较两个数大小这类应用题中,求大数用加法,求两个数差或小数用减法。给学生打下理解简单的应用题的运用和运算方法,为今后向学生渗透相应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运用好数量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让学生搞清楚基本的数量关系

我们在教学应用题时,想让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中不出错,首先我们要让他们弄清楚基本的数量关系,只有将每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搞明白,他们解答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一共有十一种:1.已知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3、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4、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5、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6、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7、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8、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9、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10、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1、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以上是十一种数量关系,学生较难理解有:第2种(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第4种(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第10种(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在教学这几部分时可多作讲解。

四、在运算上理解数量关系

关注数量关系是感知数量关系的前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数量关系,教师要时时把握好机会,可以根据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在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教学中同渗透,因为加、减、乘、除意义的建立也就是这四种基本数量关系的建立,帮助学生建立好这四种数量关系更是解决问题的基石。通过仔细研究六年级数学的“分数乘除法问题”教学,发现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显,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比其他问题的解决还要简单。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所求问题。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比较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应根据上下句的联系,进行补叙、推理训练,并列出数量关系式来。因此,作者在平时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并强化数量关系的教学,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例1:学校花坛里有84棵花,其中1/6是月季花,2/3是杜鹃花。这两种花各有多少朵?

分析题意:花坛里花的总棵数是单位“1”,并根据花坛里有84课花,其中六分之一是月季花,三分之二是杜鹃花,就可以得出其数量关系:月季花的棵数 是 花坛里花的总棵数的 1/6

即:月季花的棵数=花坛里花的总棵数的×1/6

从而得到算式:84× 1/6。

杜鹃花的棵数是花坛里花的总棵数的 2/3

即:杜鹃花的棵数=花坛里花的总棵数的×2/3

从而得到算式:84× 2/3。学生看着数量关系式,就一目了然,明白哪个量是已知的,哪个量是要求的,从而懂得如何列式解答。

总之,良好的数量关系理解和养成不是靠学生自己就能形成的,它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是分不开的。数学老师应对怎么培养学生这种数量关系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學中引导和训练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量关系的概念。随着教师的不断努力,学生形成、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质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数量关系教学实践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数形结合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