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引领孩子成长

2018-07-21 09:41罗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品德课

罗玲

摘 要:一种社会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而最重要的是从娃娃抓起。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具体要从抓好品德课的教学做起。如何通过品德教学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笔者在这里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品德课 孩子成长 学校教育

一、巧用教材,引领学生叩开生活之门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 “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一旁的小兔贝贝说着: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当我们“推开那扇门”,进入孩子们的天地时,会发现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在那里有很好的体现。[1]

二、回归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之趣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教学应回归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在品德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2]

为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必须强调实践和体验,使学生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对社会的关心,发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情景和课题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学习,注重实践能力的养成;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以儿童的主体活动为主,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与此相应,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和引导儿童参与学习活动,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三、关注细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之习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然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一般来说,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他们的观察总会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他们会越来越多的观察到细节和变化,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从觀察身边的生活开始。“留心处处皆学问”,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

四、联系学科,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

小学《品德与社会》知识仅是小学生要掌握知识的一部分,它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有着较紧密的联系。作为《品德与社会》科教师必须对其它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就可以有意识地联系其它学科已学过的知识,加以点拔,融会贯通,既省时省力,又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回顾在语文教材中《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所学的知识。这两课题目相同,教学目的主要精神也基本相同,具有很紧密的联系。如在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背景上,引导学生理解和吸收新知识,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培训都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也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积极参与讨论发言,很有成效地学习《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少年儿童是21世纪地球的拥有者,要积极参加各种地球的活动,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使自己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生活中充满阳光、歌声、笑声。”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发言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较轻松愉快掌握了学习内容。

五、揪住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上都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被道德情境激活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内在的创新潜能,拓宽认识和思路。老师切忌按自己备课的固定思路去引导学生,应诱导他们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同时注意接纳不同的价值观,把握好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尺度。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去分析所面临的事件或问题,学会在开放的社会现实中灵活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总之,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我们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认真领会《课改》精神,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造我们的课堂,在教学中应重在挖掘教材,创设学习情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社会知识,还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正平.让品德课助推孩子生命成长[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6(8):40-41.

[2]戴德侨.让学生在品德教学活动中成长[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32).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品德课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讨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摭谈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