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与台风天气相关性调查

2018-07-28 03:16袁亚敏周小军
关键词:变应原过境变应性

袁亚敏 周小军

变应性鼻炎是典型的遗传和环境导致的疾病,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是引起本病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台风即热带气旋,为剧烈的气候变化,往往影响气道而造成气道疾病发生,有关报道发现[1]台风后呼吸系统疾病占据首位,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变应性鼻炎为高发,为系统研究两者关系,本项目调查中山市2017年度三次典型台风期间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广东中山市位于广东珠江三角洲,每年夏季(5~9月)为台风高发季节。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夏季台风期间及非台风期间变应性鼻炎患者,数据来源于医院门诊报表系统。

2 研究方法

2.1 确定分组及调查时间、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2017年中山市气象资料确定中山台风过境情况, 2017年夏季共发生了三次较大的台风,分别为天鸽、帕卡、玛娃,过境中山市时间分别为8月23日,8月29及9月5日,风力分别达14级、12级及10级。每次台风从生成到过境持续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我们以台风过境中山市当天,再加上过境前一天及过境后一天共计3天为一次台风期间。故变应性鼻炎门诊就诊人次调查时间确定为2017年8月22日~24日(星期二到星期四)、2017年8月28日~30日(星期一到星期三)、2017年9月4日~6日(星期一到星期三),共计9天。

为了均一性比较,考虑到中山市7月及8月同为夏委,两月气候条件(如气温、湿度、降水、气压)相类似,故非台风期间(对照组)调查时间选择在每次台风过境前一月左右的时间(经查气象资料此时无台风发生)。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假日与工作日就诊习惯的齐同性,即保证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调查时间均为相同的工作日就诊,本次非台风期间选择的调查时间段为2017年7月18日~20日(星期二到星期四)、2017年7月24日~26日(星期一到星期三)、2017年7月31日~8月2日(星期一到星期三),共计9天。

2.2 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医学会最近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2]和《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3],确立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如下:临床症状: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①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 h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②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酌情行鼻内镜和鼻窦CT等检查。③皮肤点刺试验:使用标准化吸入性变应原(尘螨)试剂(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S20080010),在前臂掌侧皮肤点刺,20min后观察结果。每次试验均应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组胺,阴性对照采用生理盐水。按相应的标准化变应原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报表中查找台风期间及非台风对照期间变应性鼻炎及耳鼻咽喉门诊总人次,比较两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所占耳鼻咽喉门诊总人次比值。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 23.0统计软件,采用非参数Kruska-Wallis检验比较两组百分率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三次台风期间,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总人次为517人次,耳鼻咽喉门诊就诊总人次为2128人次,变应性鼻炎患者占全部门诊就诊比例为24.3%;非台风期,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次为579人次,耳鼻咽喉门诊就诊总人次为2671人次,变应性鼻炎患者占全部门诊就诊比例为21.7%;经统计学分析,χ2=4.606,P=0.03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台风期间变应性鼻炎就诊人次明显高于非台风期间。

表1 三次台风期间与非台风期间变应性鼻炎与门诊总就诊总人次比较(n)

讨论

台风即热带气旋,是一种强大的风暴,风力常达10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夏秋两季常袭击中国沿海和内陆,其主要破坏力主要表现为强风、暴雨、风暴潮三个方面,台风前期的高热,台风期间狂风暴雨则急剧降温伴随气压的改变,故台风除了对人体的直接伤害外还通过[4]气温、湿度、风力、降水量、大气污染和气传花粉等不同气象因素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出海口,东与深圳市、香港隔江相望,东南与珠海市接壤;地理位置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热带北缘,光照充足,四季炎热,夏长冬暖,且直接面向南海、太平洋,又长年受偏东或偏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湿热而多雨,这些条件为台风提供了充分的“着陆点”。

变应性鼻炎是由个体遗传易感因素和接触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疾病,其本质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发病的关键在于与变应原的接触,变应原主要包括吸入性变应原和食入性变应原两大类,环境因素在其生长、分布及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

中山地处南方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尘螨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80%左右;霉菌浓度高峰时间为夏秋季,易在湿度大的环境生长。有调查[5]发现中山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中,屋尘螨、粉尘螨阳性反应率最高,分别为69.39%和66.48%,其次是霉菌Ⅱ和霉菌I,分别为40.67%和36.85%,中山市特定的气候环境是导致变应性鼻炎高发的基础。而在台风期间,风级较强、风速较快,并且气温、湿度等气象条件的改变,这些气候改变可能导致尘螨、霉菌等变应原含量及传播改变,从而诱发或加重变应性鼻炎。并且台风期间气压低,有研究发现[6]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与海平面气压成负线性相关,这也是台风期间变应性鼻炎高发的原因之一。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也具有重要影响。鼻黏膜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包括传入神经(三叉神经节发出的大量无髓鞘C纤维、交感、副交感神经末梢)及传出神经(交感、副交感神经末梢)。而人鼻黏膜的P物质免疫活性纤维来源于三叉神经节,其末梢广泛分布于鼻黏膜上皮细胞之间、上皮下、固有层及小血管和腺体周围,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含P物质的神经纤维末端密度增加,染色加深,纤维增粗,P物质可诱导组胺释放, 从而影响鼻的生理和病理环境,特别是变应性鼻炎的进程。台风期间,伴随着大风降温,这些物理变化刺激鼻粘膜,传入神经末梢接收来自鼻黏膜的信号可释放速激肽,如P物质、神经激肽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胃泌素相关肽等,这可能也是变应性鼻炎在台风期间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又有“鼽喷、鼽嚏、鼽水、嚏”之称,其中外感六淫是鼻鼽发病的重要病因。台风时大风降温、潮湿多雨、气候剧变,诚如风、寒、湿外邪入侵,从而诱发鼻鼽的发生。早在西周时期古人已认识到外界气候与鼻鼽等疾病相关,如《礼记·月令》“季秋行下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民,民多鼽嚏”。同时认识到,反常的气候改变也会导致鼻鼽的发生,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肩背瞀重,鼽嚏……。”《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鼽嚏善悲。”限于古代条件,古人虽不能明确指出变应性鼻炎与台风相关,但却明确指出气候变化与喷嚏流鼻水等变应性鼻炎症状相关,也就间接说明了气候变化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

台风与变应性鼻炎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临床意义在于,在台风期间,我们除了要防止台风的直接伤害,同时还要做好慢性疾病的管理,如避风、保温等,避免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或加剧。

猜你喜欢
变应原过境变应性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春风过境,人间温暖(组诗)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9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辨云识雨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