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全科门诊老年患者就诊情况研究

2018-08-21 08:17邱艳刘颖任文刘娟娟朱露任菁菁
中国全科医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共病高脂血症全科

邱艳,刘颖,任文,刘娟娟,朱露,任菁菁

全科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涉及各年龄、性别、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1]。作为身兼医生、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监护人、卫生服务协调者与医疗保险体系“守门人”等多角色的全科医生,应具备全科医学理念及相应的专业素质,在临床实践中遵循全科医疗的特点,即人性化、综合性、持续性、协调性、可及性照顾、预防导向服务、团队工作方式等。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越来越多。然而,老年人健康仅是一个相对概念,其衰老、疾病和健康并无明显界限,老年人保健是全科医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本文旨在了解综合性医院全科门诊老年患者就诊情况,以期为全科医生更好地服务老年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5岁及以上老年就诊患者1 174人次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自愿参加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诊断;并统计患者单次就诊疾病的种数与共病情况。疾病诊断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2]进行编码,就诊人次以每人每种病被诊断1次记录为1人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情况 1 174人次就诊患者中,女635人次(54.1%);年龄为70~79岁510人次(43.4%);就诊时间为第4季度367人次(31.3%);诊断≥2种860人次(73.3%,见表1)。

2.2 患者的就诊疾病 1 174人次就诊疾病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高血压(28.1%)、糖尿病(14.0%)、慢性胃炎(11.2%,见表2)。就诊疾病共病排在前4位的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15人次(2.4%)、高血压+高脂血症+骨质疏松14人次(2.3%)、高血压+高脂血症+前列腺增生13人次(2.1%)、高血压+高脂血症+关节痛12人次(2.0%)。

2.3 不同情况全科门诊老年患者的前5位就诊疾病情况 不同性别老年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睡眠障碍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度老年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睡眠障碍、高脂血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老年患者高脂血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诊断老年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睡眠障碍、高脂血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全科门诊老年患者就诊疾病以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睡眠障碍、高脂血症为主,与王荣英等[3]的研究结果类似,就诊人次最高的前20位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上呼吸道感染、头晕头痛、慢性胃炎、颈肩腰腿痛、发热、睡眠障碍、高脂血症、咽痛、咳嗽、胸部不适、腹痛、健康体检、肺炎、关节肿痛、水肿、泌尿系统感染。尽管排序不一致,但都符合全科诊疗范畴,即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排序不一致原因可能有:研究对象不同,上文研究对象为全科门诊所有患者,而本研究对象为老年患者。此外,翁丽萍等[4]研究结果发现全科门诊老年患者以高血压、糖尿病多见。以上均表明高血压、糖尿病等仍占据全科医疗门诊。

表1 全科门诊老年就诊患者基本情况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outpatients seeking primary care in a general hospital

表2 全科门诊老年患者前8位就诊疾病情况Table 2 Eight diseases with the highest prevalence in elderly outpatients seeking primary care in a general hospital

共病是指同一个体同时患有2种或2种以上慢性病,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并无先后顺序[5]。其流行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有研究报道老年人群中共病发病率为55%~98%[6],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共病流行率为 17%~90%[7]或 4.5%~83%[8]。ABAD-DIEZ 等[9]发现67.5%的老年人同时患2种及以上的慢性病。共病可能带来多种不良健康结局,如身体功能状态的下降、生活质量的下降、病死率的升高、健康服务使用率的增加及卫生费用的上升[6,10]。此外,共病患者往往需要多重用药,而多重用药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导致医生开具不恰当处方、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不良预后概率等[11]。目前临床指南多针对单一疾病管理,对于共病尚缺乏相关指南,对老年共病患者用药指导存在局限性。鉴于老年共病拥有众多不良健康结局及多重用药的弊端,且老年共病患者在全科门诊很常见,全科医生应掌握共病诊疗能力,使患者获益。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诊断≥2种860人次(73.3%)。其中前5位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为主,与陶晓春等[12]的研究结果类似,也与部分国外文献调查结果相似[8,13-14]。此外,本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常见的共病组合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主,与关节炎/关节痛、慢性肾病、骨质疏松、前列腺增生等不同组合。VIOLAN等[15]认为共病大体可分为3类,分别为:心脏-代谢、焦虑-抑郁、疼痛。根据该观点,本研究符合心脏-代谢与疼痛类。

表3 不同情况全科门诊老年患者的前5位就诊疾病患病率比较〔n(%)〕Table 3 Prevalence of 5 major diseases in elderly outpatients seeking primary care in a general hospital by demographic features

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主要是“5+3”模式,5年大学本科的基础临床医学与毕业后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全科医生临床能力提升阶段主要在于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目前,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全科医生的六大核心能力培养,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取得很好的成绩,且摸索出许多有价值的培养模式,如门诊教学[16]、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17-18]、情景模拟教学[19-20]等。因此,为使老年共病患者在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方面获益,全科医生在培养阶段,应结合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常见的共病组合形式为案例,着重培养全科医生接诊老年共病患者,在遵循全科医疗特点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基础上,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老年人机体变化、认知与功能的损害、共病和多重用药、社会经济及个人意愿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全科门诊老年患者共病现象普遍,需要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加强老年共病理念,并结合目前有效的培养模式,提升全科医生老年共病管理能力。

作者贡献:邱艳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数据收集与整理、论文撰写与英文修订;刘颖、任文、刘娟娟负责数据收集与论文修订;朱露参与文章构思;任菁菁负责文章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共病高脂血症全科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浅议我国结核病共病及管理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老年人“共病”问题概述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