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典型地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08-21 08:17苑广磊秦江梅刘军林春梅张丽芳张艳春
中国全科医学 2018年22期
关键词:控制率规范化血压

苑广磊,秦江梅,刘军,林春梅,张丽芳,张艳春

高血压是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不仅严重危害患者自身健康,也给国家、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国内外研究均表明,高血压是可防控的疾病,控制血压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疾病经济负担[1-2]。目前,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病存在“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流行趋势,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3]。考虑到区域之间财力状况的差异,中央对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资金按80%的比例予以补助,高于东、中部地区[4]。本研究利用2016年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中的相应数据,分析我国西部典型地区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并探讨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指导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干预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于2014—2016年在全国17个省34个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开展的“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5]。本研究选取西宁市城北区和湟中县、赤峰市红山区和克什克腾旗、成都市武侯区和新津县、贵阳市乌当区和开阳县8个西部重点联系点进行分析,共涉及居民4 837户、14 343例,其中高血压患者2 269例(15.82%)。

1.2 资料收集 “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抽中住户的常住人口(居住时间≥1.5年)进行入户询问。调查问卷参照《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问卷》(国统制〔2013〕65号)制定,并根据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涉及内容适当修订[5]。本研究涉及的主要资料包括:(1)人口基本情况,如地区、城乡类型、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收入水平;(2)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利用,如至最近医疗机构时间、与基层医务人员签约情况;(3)对高血压管理的认知、健康行为及血压控制情况,如慢性病管理政策知晓情况、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生活方式、接受高血压健康管理情况、药物使用情况、血压控制情况。

1.3 相关指标定义 (1)高血压的诊断及有效控制:以既往被明确诊断为高血压为患有高血压,确诊标准为收缩压≥ 140 mm Hg(1 mm Hg=0.133 kPa) 和 /或 舒 张 压≥90 mm Hg;以调查时血压恢复至参考范围为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即收缩压<140 mm Hg且舒张压<90 mm Hg[1]。(2)家庭收入水平:根据居民家庭收入,按城市和农村分别进行3等分组,将家庭收入水平分为贫困、一般、富裕3个类别。(3)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根据问卷中高血压的血压值判断标准、健康人群的每日食盐摄入量2个条目的回答情况,以2个条目均回答正确为知晓,以任1个条目回答正确为一般,以均未回答正确为不知晓。(4)生活方式:根据吸烟(从吸第1支烟开始,累计吸烟≥100支且仍在吸)、饮酒(饮酒≥3次/周)、参加体育锻炼(有意识地为强体健身而进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判断,以吸烟、饮酒、不参加体育锻炼为不良,以不吸烟、不饮酒、参加体育锻炼为良好,以其他组合情况为一般。(5)接受高血压健康管理情况:按照《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根据是否有健康档案、12个月内是否接受过健康体检、3个月内是否接受过基层医务人员的血压测量、是否接受过高血压防治指导4个指标进行判断。以建立有健康档案、12个月内接受过健康体检、3个月内接受过基层医务人员的血压测量、接受过高血压防治指导为规范化管理,以3个月内未进行血压测量或未接受过基层医务人员的高血压防治指导为未管理,以其他组合情况为一般管理[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 2 269例高血压患者中,西宁市471例(20.76%)、赤峰市810例(35.70%)、成都市561例(24.72%)、贵阳市427例(18.82%),城市1 136例(50.07%)、农村1 133例(49.93%),男1 063例(46.85%)、女1 206例(53.15%),平均年龄(63.6±11.1)岁,婚姻状况为非在婚1 885例(83.08%),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 838例(81.00%),就业状况为在业973例(42.88%),家庭收入水平为贫困799例(35.21%)。

2.2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 1 707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血压控制率为75.23%。城市和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4.60%(961/1 136)、65.84%(746/1 13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47,P<0.05)。西宁市、赤峰市、成都市、贵阳市城市、农村及总体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不同特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比较 不同性别、婚姻状况、与基层医务人员签约情况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收入水平、至最近医疗机构时间、慢性病管理政策知晓情况、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生活方式、接受高血压健康管理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地区城乡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比较〔n(%)〕Table 1 Hypertension control rat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4 administrative cities of western China

表2 不同特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比较〔n(%)〕Table 2 Hypertension control rate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by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2.3.2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血压控制效果为因变量,以地区、城乡类型及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城乡类型、家庭收入水平、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生活方式、接受高血压健康管理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偏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文献研究显示,遗传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高血压建档管理等因素均与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有关[7-9]。本研究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财政部于2014—2016年对全国17个省34个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开展的“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问卷并非针对高血压控制影响因素进行的设计,未包含遗传、BMI、合理膳食等相关因素,因此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

3.1 西部典型地区高血压控制效果整体较好,地区间存在差异 分析显示,西部典型地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75.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5%)[10]。这可能与选取的地区有关,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由各省推荐,各区(县/旗)在人员编制、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较好,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较好,对高血压控制的效果明显。西宁市、赤峰市、成都市、贵阳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60.72%、71.48%、93.58%、74.24%,各地区间差异明显。这与各地区对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状况不同有关,规范化管理状况越好,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越好。

表3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hypertension control among the hypertensive patients

3.2 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作用明显 近年来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化管理成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各地按照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进行了探索。本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存在影响,被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是未被管理者的2.154倍,这与蔡文花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患者规律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度,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3.3 地区、城乡等因素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地区因素方面,成都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是西宁市的4.700倍,贵阳市是西宁市的2.102倍。地区因素是比较综合性的因素,由于地区间经济、人文、财政、政策实施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引起患者血压控制的差异。如成都市武侯区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实行人头包干的支付制度,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小组,以考核来分配绩效资金,以考核来发放医务人员工资,实现了对慢性病患者的精细化管理;贵阳市乌当区,启动了全科医师“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工作模式,为重点人群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在人事制度上,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同时制定绩效考核细则,建立“3个100万”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激励了医务人员更好地为高血压患者提供规范化管理,提高了血压控制效果[12]。城乡因素方面,城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是农村的2.147倍,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3-14]。我国卫生资源总量约80%配置在大城市,在大城市已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而远郊区和广大农村卫生资源相对贫乏、医疗服务质量也相对较低[15],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差异。家庭收入水平方面,富裕者的血压控制率高于贫困者,家庭收入水平较好的高血压患者具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更有能力获取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血压的控制效果更好。

3.4 综合干预效果更佳 研究显示,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度高、生活方式良好、按医嘱服药等因素有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知晓高血压知识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是不知晓患者的1.394倍,良好生活方式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是不良生活方式患者的1.594倍,按医嘱服药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是未服药患者的2.042倍,提示综合干预对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更好。因此,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需要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包括缩小地区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配,提供人人平等可及的高质量健康管理服务,对高血压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规律服药的依从性等,进而达到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贡献:苑广磊、秦江梅、刘军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苑广磊、林春梅、张丽芳、张艳春进行数据收集;苑广磊、林春梅进行数据整理;苑广磊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撰写论文并负责英文修订;秦江梅、刘军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控制率规范化血压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最怕啥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