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探究化

2018-09-04 11:15孙富利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课堂初中化学生活化

孙富利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就成了当前初中教师需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课堂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探究化进行策略论述,希望能为我国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课堂 兴趣化 生活化 信息化 探究化

引言

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化学教师需充分利用具有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探究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新型课堂建设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自发思考,及时对思考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实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一、“兴趣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一科目充满学习兴趣,就会自发的开展相应学习,实现有力提高自身学习成绩,并全面构建化学思维。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课堂主要教学方式为知识点灌输,枯燥、无味的知识点板书、讲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通过本人实际教学经验,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趣味实验法”的运用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向学生展示橘子皮弄爆气球、紫甘蓝作为指示剂等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实验,在展示过程中讲解化学知识点;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在化学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速记比赛,对达成情况较好的同学进行物质奖励;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进行化学知识点教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微粒模型、化学故事演讲、基础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加以灵活运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二、“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化学思维

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中考成绩作为化学科目的主要导向存在,在成绩导向下教师教学方法通常为“满堂灌”和“填鸭式”,学生唯一学习任务就是记录化学物质及化学方程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课堂主人翁角色有所忽视。想要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内在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适时转变教学思维,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需对化学教材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有力结合,实现生活化课堂成功构建,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科目的总要性,当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相应化学现象及问题时得以自发学习并解决。

三、“信息化”使教学课堂“活起来”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已在教育领域广泛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入教学课堂已成为当前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成功助力教师培养学生内在核心素养。化学科目是一门知识点繁多,较多知识点都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在学生当前发展阶段,对许多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深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有力结合,促使得那些抽象、繁琐的知识点画面性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吸收和掌握。同时,化学实验也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许多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在网络云平台收集相应实验教学视频的方式,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穿插讲解相应知识点和需学生注意的安全事项,把枯燥无味的传统课堂成功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新型课堂。

四、“探究化”化学课堂有利于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化学课程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意识等方面的素养,探究意识可以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探究性教学方法如下:首先,本人组织开展了相应化学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积极提问,教师全面回答,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力巩固了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并对学生知识体系进行了有力拓展;其次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实现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物料添加和操作不同,常常出现实验结果多样化,这时本人就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对比,要求学生总结记录在实验中所犯的错误。这样的实验教学极大促进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最后,本人在期末常采用專题探究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达成情况进行了解。在课上本人通过提出具有趣味性、新颖性、有科学价值的化学问题,要求学生自发分组开展解决工作,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各执己见、互相学习,并通过思维间的碰撞产生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具有兴趣化、生活化、信息化、探究化特征的教学课堂建设,实现学生在化学思维、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培养。教师通过具有“四化”特征的化学课堂建设,得以实现对新课改下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有力达成,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多具有专项性。综合性、高素质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新峰、陈欣.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有效教学之教师因素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08(9).

[2] 鲍里奇. 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 吴百含.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7(7).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课堂初中化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析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和兴趣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找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低效问题的对策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