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2018-09-04 11:15魏国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9期
关键词:认知矛盾初中数学

魏国玉

【内容摘要】我们知道,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现,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等都存在着差异。本文围绕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进行阐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认知 教学 矛盾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认知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得愈加强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教学。认知规律具体表现在学生对知识情境的兴趣,以及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等。实践证明,遵循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保证。

一、联系生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思维意识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密切相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例如:在教学“函数的概念”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就把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讲给学生听。旅途中汽车加油时的油量与消费的金额的变化这一情况,因为本次旅途的总路程是不变的。而汽车速与时间的变化情况是不定的,属于函数中的变量。通过这样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从而理解函数的概念。其实,生活中的函数关系的例子很多。生活中熟悉的实例最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如手机的电池剩余电量与它的使用时间也存在函数的关系。这样的实例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理解函数的概念。因此,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的眼光观察生活,就能够举出与生活相关联的数学知识实例。这样,就能切实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二、开展先学后教,激活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现代教育理念十分重视学生的预习,通过预习后在课堂上再开展教学,接着继续通过练习来巩固教学。这一理念即所谓的“先学后教,当堂巩固”的教学模式。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它有效的实现了课堂翻转。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内心体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的问题能够独立解决,有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解决。而有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就先要求学生预习,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课堂中讨论这样的问题:(1)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个问题是学生认知基础,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2)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这是学生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学生在先学中把这个问题反映上来,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共同完成推导过程。这样就完成了激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而开展问题的解决活动。

三、抓住认知冲突,用矛盾法设計教学内容

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导致学生在认知进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过或者说这是一种认知矛盾。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特性采用矛盾的导入方法,把知识与思维的冲突内容呈现出来。这样,就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疑惑,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实践证明,学生们带着疑虑就能够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这一内容时,因为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知识。此时,需要接受的新知是三角形相似的问题。于是,我们不妨设计认知冲突:“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是一个真命题。那么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也是真命题吗?”这样的问题一出,很多同学认为应该是真命题。但也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因为前面学过原命题正确但逆命题不一定正确。此时,学生们带着疑惑和不解希望老师进行评价。此时,我们应该利用这样的认知冲突来传授新知。这样的认知冲突为下面的教学作了有力的“铺垫”,为学生理解相似三角形定理提供了可能。

四、提出连串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深刻性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问题是思维的试金石。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是教师可以教学的艺术。而课堂中的“问题串”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思考,把教学的内容通过“问题串”呈现出来,并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通过观察、分析、假设、概括、归纳等一连串的思维活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就通过这样的问题串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学生们知道了勾股定理中a2+b2=c2,此时提出“你知道哪些勾股定理知识?勾股定理符合直角三角形吗?毕达哥拉斯的说法有道理吗?我们如何验证勾股定理?”等。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勾股定理,从而在引导中让学生掌握了勾股定理。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在师生们共同中探究完成的,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寻找相应的策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董蔹.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策略[J]. 学周刊,2015(19).

[2] 赵萍萍.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策略[J]. 高等函授学报,2016(03).

[3] 刘尊斌.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研究,2016(11).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县三角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认知矛盾初中数学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