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无锡荣氏与华氏蒙学课程

2018-09-10 18:46蒋明宏
档案与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蒙学钱穆家族

蒋明宏

苏南望族人才培育兴盛,至近代纷纷从家族蒙学入手变革传统课程,重构近代人才的知识结构,其中以无锡荣氏家族为代表的实业型家族与以华氏家族为代表的文化型家族堪称典范。

一、传统蒙学课程:“从习中学”与“点石成金”荣氏具有“贾而兼儒”的家族传统,在近代蒙学内容中也渗入了“四业皆本”“经世致用”的元素,就读家塾的子弟七岁入塾,数年后“于书函、算术果皆裕如”[1],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荣氏家族蒙学课程除传统的科举预备内容外,增添了例如书函、算术等实用科目。在课程形式方面,“习业”形式盛行,即在家塾读毕之后,十四五岁去商店、钱庄,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从商的基本知识与技巧,是“做中学”的雏形。荣德生及其哥哥荣宗敬就是在习业中成长为一代实业巨擘的。

华氏家族教育源远流长,拥有“华孝子一诺终身”传奇,其蒙学教育也具有“推陈出新”的能力。近代著名数学家华蘅芳,7岁从师,曾被教他的私塾老师斥为“鲁钝之尤”。初学《大学》,读百遍仍难成诵;14岁学作时文,“每作一文,塾师阅之,辄掷于地,令重作,又复掷地,往往至三四次”。最后,塾师竟称“此子不可教”,辞别而去[2]。华衡芳的父亲华翼纶不得不自己教儿子。他也是从诵读经史开始教儿子的,但他改变了注重机械诵读的经史教学形式,先让华蘅芳能理解、会断句,然后再记忆。华蘅芳终于会背诵和写文章了。后来华翼纶又发现了儿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天赋后,不仅未以有碍于科举功名而阻止其子,还特地聘请邑中精于数学的邹敬甫为之讲授、指导。此举成就了华蘅芳,华氏蒙学出了点石成金奇迹。

二、蒙学课程的近代转身:重实用、操作与重多元、实物

1.荣氏课程

在“为用而学”的目标下,其课程呈现了“实学实用”的特色。以荣氏公益小学校、荣氏竞化女校的课程为例:

两所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公民、国语等仍为基础性课程,从其他课程特别是历史、地理、商业、英语以及女校中乡土、图画、尺牍、裁剪缝纫、刺绣等科目可知,两所学校注重知识的实际致用性,尤其是商业一科凸显了其实业家族的特性。此外,《梁溪荣氏家族史》一书还记录了光绪三十一年(1903)族人荣福龄所办“荣氏公塾”的情况:该塾“课程在读书习字外,并授算术、信札等,以我荣氏经商者多,斯切于实用耳。”[5]“实用”一词比比皆是,充分體现了“为用而学”的课程目标。

荣氏家族蒙学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实用”特色,决定了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设置。以家族习业教育为切入点,这是荣氏家族教育较为突出的特点,荣氏家族得益于习业的同时(荣德生15岁便在上海通顺钱庄习业),不忘继续办习业以发展教育。公益工商中学便是其典型代表,学校里开办工厂、商店、银行,对外开放的同时更成为在校学生的实战课堂,以其边做边学的课程形式培养出了大批实用人才。此外,荣氏所办小学教育阶段课程也关注于此,在荣氏公益小学校中设有课外补习即学术演讲(星期日上午),毕业生另设升学就业指导班等,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加紧学生与生活实际、学术前沿的联系,处处彰显其“实用”之风。

以上是以无锡荣氏家族为代表的苏南近代实业型家族蒙学课程的变迁情况。实业家办教育的典型特征便是将其独有的商业实用气息注入蒙学课程之中,打造符合其事业发展的人才。他们不仅充分利用他国先进技术以壮大本家族事业,并且注意到了其先进技术背后的教育力量,取其精华,融入到了家族教育之中。

2.华氏课程

笔者并未找到有关果育小学课程内容的详细记录,但从其教师构成上及国学大师钱穆对少时就读于果育小学的回忆记录,可清楚看出当时的课程设置情况。果育小学教师构成如表。

这仅仅是华氏果育(鸿模)学校的一部分教师名单。从这部分教师所教课程及教师本身学历来说,学校对于各门课程施加了同等力度的关注。从其所聘教师可以看出,无论国文、数理化还是音乐与体育,都启用了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钱穆七岁入私塾,十岁进入果育小学,在其《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曾回忆:“其时诸老师教文史者,初不太受人特别重视。因宿学硕儒,延揽尚易。教数理化自然科学者,则不易聘。而体操唱歌先生亦甚难得。此皆所为开风气之先者。”[6]并称赞此校“能网罗如许良师,皆于旧学有深厚基础,于新学能接受融会。”[7]从钱穆对其老师的回忆中也可发现,此时果育学校所聘用之教师均带有近代的新思想,例如体操教师华伯圭对于社会变化的新见解深深地影响了钱穆毕生。[8]可见此时的果育小学不仅在课程设置上有国文、国史、数理化科学及音乐、体操等多门学科,隐藏于课程之中的隐性课程因素无形之中也促进了该校学生不拘泥于传统的多元化发展。

还值得一提的是1905年华鸿模在荡口资助兴办的鹅湖女学,学校除学习国内外文学史书外,还教授女红刺绣工艺,并曾获得过国际艺术大奖。女学课程内容既实用又为提高女性人文素养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一定程度上解开了传统社会对女性“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束缚,使得女性开始走向近代自我发展的道路。

近代华氏家族所办学校,在传承本家族鼓励人才多元发展的传统的同时,使得自己课程内容更为开放与丰富,刺激并促进了近代人才的多样化发展。特别是一直受传统儒学轻视的科技方面的知识,华氏家族注重此方面人才的培养,使得其在近代转型期带有一定的科技型家族的风采,这也是在许多家族落魄之时,华氏家族至今仍人才济济的原因之一,值得众学者去深入研究。

果育(鸿模)小学不仅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上注意到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还在课程形式上加以关注。如:“华绎之从日本购进一大批动植物和矿物标本,和数量丰富的理化实验仪器,还建有一座五大间两层的大楼,取名鸿模藏书楼,藏有万卷书籍,供师生阅读,以利迅速成才。同时当时金属铝、钠、镁等化学物品,十分昂贵,但也都配全。对体育和音乐也十分重视,无数器械、球类、标枪、铁饼、风琴等也都配备齐全。”[9]

从以上教学设备之完备可知,此时的鸿模小学课程形式注重实物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尊重儿童生长发展规律。课程之中并无轻重之分,国学、科技与体育、音乐并重。从师资与设备的投入来看,华氏家族在此时花费了不少的心血注入到兴学育才之中,成功地完成了这次蒙学课程的近代变迁。

参考文献

[1]佚名.时霖荣公传.荣福龄纂修.无锡荣氏宗谱.民国二十四年活字本,卷二十八.

[2]钱志仁,华百顺.科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合传.无锡望族与名人传记[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484-485.

[3]上海大学,江南大学《农乐史料》整理研究小组选编.荣德生与兴学育才[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26.

[4]荣勉韧.女学千秋业,遗泽万古风——与竞化女校校友袁兰贞一席谈.未刊稿.

[5]荣敬本,荣勉韧.梁溪荣氏家族史[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70.

[6]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M].岳麓书社,1986:33.

[7]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M].岳麓书社,1986:40.

[8]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M].岳麓书社,1986:33.果育学校体育教师华伯圭曾与钱穆讨论《三国演义》一书,并称“此等书可勿再读。此书一开首即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乱,此乃中国历史走上了错路,故有此态。若如今欧洲英法诸国,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乱。我们此后正该学他们。”此数言常在钱穆心中,钱穆称“余之毕生从事学问,实皆伯圭师此一番话有以启之。”

[9]钱志仁,华百顺.无锡望族与名人传记[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21.

猜你喜欢
蒙学钱穆家族
钱穆的容与化
钱穆的容与化
日新才能启蒙
蒙学:古人的儿童教育智慧
皿字家族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摆 棋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