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09-10 05:39杨大猛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5期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杨大猛

摘要:小学教育新课改提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热爱数学。体验式学习模式能把枯燥、抽象的数学变成具体的体验和感受,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快速进入学习角色,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体验式学习法指从实践或生活经验中获取科学知识与技术,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能够增强学习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认识到体验式学习法的重要性,以学生为本,教学课程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从而使学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小学数学教学开展体验式学习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毅力不足等特点,通过采用体验式学习法,能够消除枯燥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主要体现以下三点意义:

第一,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学习需要具备抽象思维与逻辑能力,因此对小学生而言,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采用体验式学习法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认真负责。只有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生才能够体验并吸收新的知识。

第二,体验式学习法的优势是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其学以致用的思维。教师在传统的讲解知识过程中,让学生被动接受或学习知识,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体验式学习法可以及时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空间,让数学知识进入生活,加强数学表达与思维交流。

第三,寓教于乐。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传授知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培养学习自主性。应用体验式学习法还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策略

(1)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体验式学习法与常规授课方法存在明显差别,前者重视课堂的互动性,使学生与教师同心合力开展教学活动,而后者则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师生互动与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在沟通过程中得到建议与意见。学生接受性教育模式相对比较呆板,数学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很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体验式学习法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以《认识负数》一课为例,要求学生能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教师可利用温度、海拔、收支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作为例子,让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想象密切相关,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的体验与感受。比如,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天气预报片段,然后一边向学生展示事先收集的某天某几座城市的气温资料照片,一边提出问题逐步引导:“你们看广州的最低气温是几度?苏州的气温是几度?北京的气温是几度?”学生们会发现三座城市的气温度数都不相同,教师再进一步教导学生学习正负数的读写法,并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最后,教师分别拿出一杯冷水、一杯含有冰块的水、一杯热水,让学生用温度计自行测量,并记录下各自测量的温度数值,从而深刻认识到正负数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2)利用教材拓展活动,增强学生实践操作体验

教师开展教学将数学知识理论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巩固数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应用体验式学习法能够拓展教材中的知识,使学生更深入学习数学,从而轻松掌握数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部分。除此之外,应用体验式学习法也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与实践操作能力。

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内容为例。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剪出正方形,用三角板测量和记录剪出的正方形边长,然后将剪出的正方形对称折叠,引导学生观察折叠后的形状与之前的形状有何不同,并让学生进行测量。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第一个图形的四条边长度相同;而折叠后的图形,其对应的边长是相等的。教师通过将教材中描写的正方形与长方形特征用实验操作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操作中对数学概念产生直观感受,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其乐趣,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除此之外,也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術,设计一些图形、操作手工制作等拓展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构建数学教学情境,加深学生数学学习体验

情景创设是体验式学习法的教学形式之一,教师创设适合体验学习的教学情境,使体验式学习能够顺利实施。针对小学生年龄较小、自主性较差、上课集中注意力较为困难等客观事实,教师可创设具有趣味性与生动性的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从生活角度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需要围绕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在体验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吸收知识养分,加深其对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与感受。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利用创设公益活动捐赠等生活经历设计教学情境,增加体验式学习的趣味性。首先,教师组织学生捐钱购买文具,并捐赠给山区的孩子,现在班里总共购置有50支铅笔、100本计算本、18块橡皮擦,捐赠的对象共有10个孩子。然后教师可根据该情景提问学生:“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每个孩子能够平均得到多少支铅笔?多少块橡皮擦?多少本计算本?会不会有剩余的文具用品?”。创设该生活情景,能够唤起学生的思考欲望。学生如果对此没有解决思路,教师可组织10位学生扮演被捐赠对象,让其他学生给他们分发捐赠品;结果是每个孩子分得5支铅笔、10本计算本,而剩下的8块橡皮擦却难以平分。最后,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使其说出每个数代表的意义,让学生表达自身对这个算式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学生数学学习体验。

(4)总结教学学习成果,构建数学知识框架

总结教学与学习成果,分析教学与学习中的不足是改进教学、学习方法的重要因素。总结知识能够让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再一次体验教学课堂,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但是大多数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总结知识点,已经对重点、难点记忆模糊,容易忽略细节问题。此时,教师可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回顾操作与实践,总结学习成果,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总结知识、自主学习。

以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为例,教师可利用知识导图形式指导学生高效率总结单元知识点,如描绘树状图。教师可抽半节课时间带领学生整理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先完成一半的树状图,另留一半空白的树状框架给学生补充。学生在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自主检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通过对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观察和测量,从而区分三种图形的各自特征和共同点,而且也可以更为准确地掌握正方形边长相等、三角形内角相加为180°等知识点,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框架的精准构建。

综上所述,教师将体验式学习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有效提高其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还可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习自主性中,应用体验式学习法可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郭伟杰.基于“以生为本”理念下的体验式学习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8(30).

[2]叶堂春.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

[3]丁玉峰.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7).

[4]孙帆.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7(23).

猜你喜欢
体验式学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