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状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早期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2018-09-11 02:36尧靖雷迈黄春丽李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链状肩手患侧

尧靖,雷迈,黄春丽,李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老年康复科,江苏南宁 530021

肩手综合征(shoulder2hand syndrome,SHS)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 (reflex sympa–t hetic dyst rop hy,RSD)[1]是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手肿及被动活动疼痛加剧,其严重影响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如不给予及时的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2]。肩手综合征发病率有报道可达5%~32%[3],且大多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间,最早在发病后第3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4]。因此,该院以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伴早期肩手综合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肩手综合症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早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卒中入选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3)早期SHS病人诊断及分期标准: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上肢瘫痪;②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增高;③手指屈曲受限;④局部无外伤、感染及周围血管病变。分期标准:Ⅰ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减轻,肿胀和色泽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开始出现肌肉萎缩;Ⅲ期表现为手和肩部呈营养不良性改变,肌肉萎缩明显,关节活动受限挛缩;(4)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认知障碍,可正确接受训练指令;(5)选取在该院住院的脑卒中并发早期SHS,年龄40~75岁60例患者,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ADL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1.2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60例脑卒中伴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按照①临床资料评估→②健康教育→③康复护理技术(良肢位摆放、向心性缠绕法、冷热湿敷、BObath上举训练)→④简易康复医疗体操→⑤效果评价的链状康复护理流程对脑卒中早期肩手综合症病人进行贯序性的链状康复护理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实施康复方案治疗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进行手指周径,手掌掌围及主被动运动时各手指、腕关节活动度的测量,以及肢体疼痛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检测,并对比分析。

1.2.1 临床资料评估 意识状态、认知能力、依从性、ADL评价、生命体征、肩手综合症分期等相关资料。

1.2.2 健康教育 对病人、家属或陪护进行肩手综合征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依从性,告知肩手综合征发生机理、预防措施。

1.2.3 康复护理技术 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头下置枕,不宜过高,患侧后垫一个比躯体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防止肩胛骨后缩。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在患侧臀部及大腿外侧垫枕,防止患侧骨盘后缩,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下,头枕部宜过高,患侧上肢下垫一个枕头,使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盘旋前,髋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稍屈膝;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肩胛骨的内缘平靠于胸腔,肘关节伸展,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上肢可放在躯干上;向心性缠绕法:向心性缠绕法:手指、手腕用直径1.0~2.0 mm线绳由近端向远端缠绕拇指,然后缠绕其他手指,开始时在指甲处绕一小环,然后适当用力向近瑞缠绕至根部为止;2~3次/d。冷热湿敷:备小桶两个,一个备10℃左右的冷水,一个备40℃左右的温水,先在冷水中泡5 min,再在温水中泡3 min,反复多次,20 min/次,3次/d。BObath握手上举训练:鼓励病人主动运动病侧手,如何完全不能动,在康复护士带动下用健侧手协助病侧手活动,双手叉握,向前伸直,在健手的带动下,把病侧上肢上举过头,保持数秒,再缓慢放下,15~20 min/次。简易康复医疗体操。

第一节捏挤手指:让患者用健侧手将患侧手放在胸前,用健侧拇指、食指沿患侧各手指两边由远端向近端捏挤,并在手指近端根部紧压20 s左右,每个手指重复5次,3次/d。第二节 健手叉握患手上举:让患者用健侧手和患手进行十字交叉,患侧拇指在上,然后用健手带动患手用力前举或上举过头,直至,两肘关节完全伸直,保持10 s后复原,重复10次,3次/d。这样不仅可以活动健侧的肢体力量,还可以带动患侧血液流通。第三节健手叉握患手向健侧摆动:让患者用健侧的手和患侧的手进行十字交叉,患侧拇指在上,然后用健手带动患手向健侧摆动,让患侧肩关节处于向前拉伸状态,保持10 s后复原,重复10次,3次/d。第四节 健侧击拍患手:让患者用健侧手将患侧手放置胸前,用健侧手掌从患侧腕部沿较厚,可握拳叩击。这样不仅可以活动健侧的肢体力量,还可以带动患侧的血液流通。第五节环绕洗脸:让患者用健侧手抓住患手使其伸展,然后用健手带动先在脸部作顺向和逆向模仿洗脸动作,重复10次,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

1.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关节水肿、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手部小肌肉无萎缩;有效——关节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采用修订Barthel指数评定标准评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ADL>60分为良,60~40分为中 (有功能障碍,稍依赖),<40分为差(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

3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14 d的康复护理后,观察组采用链状康复护理对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见表1、表2。

表1 7天后两组效果对比

表2 14天后两组效果对比

4 讨论

链状康复护理是有效的将康复护理之间相互联系又各居不同象限且关系密切呈链条状的康复护理手段整合在一起,给病人制订合理的康复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个体化康复护理,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依从性[4],脑卒中早期肩手综合征的链状康复护理模式是依据循证康复护理理论提出来,通过有序的链状康复护理,重点解决常规护理病人依从性差、缺乏计划性、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手段偏少等缺点,可以系统的促进脑卒中患者患侧血液及淋巴循环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神经营养,促进肌肉运动,维持正常肌张力,有效防止肩肘关节挛缩和粘连[5],从而达到预防及治疗康复脑卒中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目的。

5 结语

链状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早期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链状肩手患侧
更 正
大肠杆菌对链状弯壳藻生长特性的影响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实施康复护理的价值评定
三联护理在脑卒中中年患者肩手综合征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康复研究进展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链状卡塔型苯图的反强迫数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一维链状均苯三酸Co(Ⅱ)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