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2018-09-11 02:36董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运动

董玲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脑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该疾病多发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患有该疾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心理方面、自理能力均受到一定影响,其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不利[1]。为了促进患者疾病更好地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该文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以此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研究的对象是该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偏瘫疾病,排除标准:严重脑梗死患者,大量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随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24例,年龄 53~72 岁,平均年龄(57.64±3.24)岁,其中脑梗塞有22例,脑出血有28例;观察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25 例,年龄 53~73 岁,平均年龄(58.21±3.32)岁,其中脑梗塞有24例,脑出血有26例。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护理中,主要对患者展开一些基础的护理,包括颅内压、血糖、血压等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1)肢体功能训练:①肢体关节活动:在活动期间应遵循幅度由小到大的原则,首先应进行大关节的活动,之后进行小关节的活动,需达到关节完全的屈曲与伸直为止;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尽量做主动运动,将健侧肢体充分利用,实现患侧肢体的运动;肢体关节的运动量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主[2]。②床上运动:指导患者在床上展开翻身、移位、坐起等运动,训练时需要注意不能拖拉,其目的是防止造成关节的损伤;在训练坐位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动作应保持缓慢,防止患者因体位性低血压而导致休克。③站立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展开步行训练、站立平衡、手杖使用等,在训练过程中应做好患者患侧的保护工作,防止由于患者导致跌倒而造成更严重的损害[3]。

(2)语言功能训练:为了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交流渠道,如果患者的语言表达存在障碍,可以让患者采取画片、写字、手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患者存在较差的口语理解能力,则可以让患者采用手势或配合1~2个意义明确的单词进行表达,使较为复杂的长句表达变得更加简单[4]。在语言功能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耐心地指导与示范,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认可与夸奖,以此使患者的训练积极性得到提升。

(3)心理护理:偏瘫患者由于脑部受损极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比如,焦虑、抑郁、悲观等,这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测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之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5]。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以真诚的态度展开交谈,并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心;另外,告知患者家属多陪伴与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以此提升患者治疗积极性。

(4)ADL训练: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地指导患者展开日常生活的自理活动,包括刷牙、洗脸、进食等;同时,还可以配合一些投球、搭积木等训练活动,锻炼患者的动手、动脑能力,以此更好地提升患者的ADL训练效果。

1.3 疗效评定

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主要采用上田敏偏瘫运动恢复法评定上下肢功能。评定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效果,主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MMSE)评分进行评估,分为3个指标:①显著改善:MMSE评分增加4分及以上;②改善:MMSE评分增加1~3分;③无效:评分不变或者减少。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主要采用改良的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量表展开评定,独立自立分数为100分;大部分生活自立为60分以上;部分生活自立为41~60分;生活重度依赖为40分及以下。

1.4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后,选择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一系列针对的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评定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运动功能提高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评定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评定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上肢 下肢护理后上肢 下肢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2.01±2.22 1.94±2.10 0.162>0.05 2.35±3.13 2.43±3.12 0.128>0.05 3.54±2.10 4.73±2.41 4.632<0.05 3.24±2.26 4.72±3.02 4.774<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护理前后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护理前后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32.14±3.13 31.41±3.24 1.103>0.05 46.01±3.31 63.34±5.34 19.505<0.05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又可称之为脑卒中,该疾病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塞),二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中脑卒中偏瘫作为一种功能障碍,其给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康复护理早期有助于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和ADL,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整体康复[6]。

早期康复护理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心理护理、ADL护理等,其中的肢体功能训练主要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关节的活动,其对改善患者患侧关节运动功能发挥重要作用;语言功能训练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方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口语障碍,提升患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口语理解能力;心理护理干预通过采取有针对的心理疏导措施,有助于缓解与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使患者乐观积极地面对治疗,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另外,通过给予患者ADL护理,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自理活动的练习,有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该文主要对该院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可知:对照组患者护理前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评分为(2.01±2.22)分、(2.35±3.13)分,观察组护理前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评分为(1.94±2.10)分、(2.43±3.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评分(4.73±2.41)分、(4.72±3.02)分优于对照组(3.54±2.10)、分(3.24±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改善率(94%)优于对照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护理前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且能够促进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运动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不正经运动范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