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探析

2018-09-11 02:36贾凤霞解植凯吴蕾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脊髓炎康复研究组

贾凤霞,解植凯,吴蕾

莒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山东日照 276500

急性脊髓炎属于神经内科疾病类型之一,为临床常见疾病。急性脊髓炎患者多为起病急促,患者多在数小时内发生各种临床症状体征,尤其是自主神经障碍症状、运动障碍症状、感觉缺失症状等,且多发生于青壮年。急性脊髓炎对患者的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均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在临床长期治疗急性脊髓炎过程中,患者容易并发各种并发症,因此,需加强早期护理,以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该次研究工作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为对象,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探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中挑选100例纳入该次研究工作,均征得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数字随机分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研究组:性别: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年龄最低18岁,年龄最大49岁,平均年龄为(38.20±3.68)年;病程时间:病程时间最长42 d,病程时间最短23 d,平均病程时间为(33.85±2.45)d。对照组:性别: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年龄最低19岁,年龄最大 48岁,平均年龄为(38.12±3.73)年;病程时间:病程时间最长41 d,病程时间最短22 d,平均病程时间为(34.05±2.25)d。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单独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急性脊髓炎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具体操作如下: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疾病情况,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嘱咐其多饮水,减少食用易产气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效果、治疗不良反应等,并积极做好预防并发症等相关工作。

1.2.2 研究组 (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急性脊髓炎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具体操作与对照组相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急性脊髓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而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差,因此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本人的护理主动性、配合性及积极性;因此,护理人员结合本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积极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耐心讲解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通过针对性、科学性的沟通技巧,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自信心及主动性,从而以愉悦、乐观的的态度接受配合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②肌力锻炼干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进行患肢推拿,自上而下,揉捏肩关节部位、肘部位、腕部位等,护理人员一手托起患者腕部,一手捋患者手指,每次持续5 min,并使用类似手法捏拿下肢肌肉部位、踝部位、膝部位、髋关节部位等,每次持续20 min,3次/d。③关节活动度训练干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进行肢体各关节的被动屈伸,并进行内收活动、外展活动,同时需严格重视手法力度及手法速度,并重视需避免肌肉损伤及韧带损伤,并结合实况逐渐扩大活动范围,每次20下,4次/d。④卧位练习干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进行床上身体移动训练及翻身训练,并指导针对性的举杠铃动作锻炼,以锻炼其上肢肌肉及背部肌肉。⑤坐位训练干预。待患者恢复Ⅲ级肌力后,方可指导患者坐位平衡训练,护理人员需全程陪护训练,并加强保护,协助患者自双手支撑到双手离床;在给予患者指导平衡能力训练过程中,应嘱咐患者坐于椅子上,放置双手于平放后双脚膝部,以保持静态的平衡动作,接着作动态平衡训练,并逐步提高康复训练难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待研究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数据。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两组数据。以(±s)代表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n(%)]代表计数资料,以χ2值检验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干预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7 5,P=0.970 2);两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后改善,且研究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6 2,P=0.000 0)。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t值 P值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27.26±4.37 27.30±4.30 0.037 5 0.970 2 65.88±12.20 50.35±10.35 5.576 2 0.000 0 17.119 7 11.814 4 0.000 0 0.000 0

2.2 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0%、74.00%,组间比较,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0 2,P=0.002 1)。见表 2数据。

表2 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的躯体活动评分为(73.25±14.10)分、精力评分为(73.15±23.65)分、情绪反应评分为(71.60±23.15)分、疼痛评分为(73.30±16.44)分、睡眠评分为(82.55±11.70)分、社交评分为(74.35±17.32)分、健康变化评分为(62.75±15.65)分。对照组干预后的躯体活动评分为(60.45±13.30)分、精力评分为(61.15±24.35)分、情绪反应评分为(42.30±13.38)分、疼痛评分为(62.43±13.75)分、睡眠评分为(71.15±17.65)分、社交评分为(56.33±17.66)分、健康变化评分为(31.30±14.68)分。两组比较,研究组干预后的躯体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3 6,P=0.000 3);研究组干预后的精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0 8,P=0.046 4);研究组干预后的情绪反应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4 9,P=0.000 0);研究组干预后的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 5,P=0.004 9);研究组干预后的睡眠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2 6,P=0.002 9);研究组干预后的社交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4 9,P=0.000 1);研究组干预后的健康变化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19 7,P=0.000 0)。

3 讨论

急性脊髓炎为临床常见急症疾病,脊髓休克为临床常见早期表现。急性脊髓炎主要是由于发生各种急性自身免疫反应,继而发生的横贯性脊髓炎性改变,且该病变部位主要是脊髓数个节段。急性脊髓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等均造成严重影响,更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

以往临床上给予急性脊髓炎患者以采取常规护理为主,该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身体素质,但对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不影响。该次研究工作中,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干预、肌力锻炼干预、关节活动度训练干预、卧位练习干预、坐位训练干预,并取得满意护理干预效果。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况,制定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功能锻炼计划方案,循环渐进,从而更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更有利于术后康复[2-3]。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急性脊髓炎患者的疾病特点、身体状况,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脊髓炎康复研究组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防控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及MRI特征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针药结合治疗儿童视神经脊髓炎验案1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