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分析

2018-09-11 02:36单宗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螺旋式伪影造影

单宗滨

莒县中医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多层螺旋式CT直接性下肢的静脉造影实际成像质量,与其靶血管对比剂的实际浓度、对比剂的均匀性混合度、扫描各项参数、图像的重建参数等各项因素有着密切联系[1-2]。该次研究主要通过针对于MSCT直接性下肢静脉的造影,对其扫描对比剂的注射增加方式、实际延迟时间及浓度各项指标的观察及对比分析,以研究出CT下肢的静脉造影最佳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情况,该文择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开展了多层螺旋式CT直接性下肢的静脉造影检查,得出心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收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接受于下肢直接静脉造影临床检查的患者:其中,女患者为11例,男患者为19例。患者年龄为15~78岁,平均年龄为(56.5±6.3)岁。患者临床表现为:左下肢伴有不同程度肿胀的患者为15例,右下肢伴有不同程度肿胀的患者为15例;小腿伴有较浅的静脉曲张与色素沉着的患者为22例,小腿皮肤有溃烂症状的患者为8例。30例患者先接受于X线下肢的静脉造影检查。基于髂静脉的显示不够清晰,且考虑到髂静脉的病变,需对患者开展CT直接性下肢的静脉造影综合检查,间隔时间择取3~5 d。患者以及家属对该次实验知情同意,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患者分组

择取患有下肢静脉病症的病症,依据不同注射速率及对比剂的浓度,随机将其分为3组患者,每组10例。Ⅰ组患者的注射速率为1.5 mL/s、对比剂的浓度为34%;Ⅱ组患者的注射速率为1.5 mL/s、对比剂的浓度为26%;Ⅲ组患者的注射速率为2.5 mL/s、对比剂的浓度为16%。

1.3 临床检查方法

采用止血带捆绑于患者踝关节的上方,利用非离子型规格为300 mg/mL的对比剂、高压的注射器,择取不同注射速率及浓度实施造影。单侧下肢的静脉造影,其稀释后的总用量即为:注射的速率×延迟的时间,对于双侧下肢需用量加倍,延迟50 s后扫描。应用Aquilion MSCT的 Toshiba 16层扫描仪器,350 mA、120 kV,扫描实际厚度为 2 mm、螺距为 1.5、0.5 s/圈。扫描范围为:自患者踝关节到第4腰椎的上缘部位。而后,需重复性扫描患者水平股骨的大转子至第4腰椎的上缘部位。患者需足先进,且取仰卧位,双手需向头一侧平伸,在吸气之后屏气进行扫描。经过扫描获取原始的容积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横截面的2 mm图像重组,间隔距离可在1~2 mm之间。重建下肢部位静脉的多平面(MPR)、最大密度的投影(MIP)、表面遮盖的显示(SSD)、容积再现(VR)等图像。X线下肢的静脉造影临床检查主要采用的是6 000数字Toshiba Fluorex Winscope胃肠道造影机。

1.4 基本评价方法与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下肢的静脉造影每级分支的显示情况。有股静脉与髂内外的静脉、髂外静脉等交汇部位血流伪影、无条状伪影[3-4]。图像的质量共分为3个等级:Ⅰ级为患者下肢的深静脉每级的分支显示相对较差,充盈不佳或有条状的伪影,患者大血管位置出现较为明显的血液伪影,3D成像较为困难,条状伪影较为严重且血流伪影会影响最终诊断;Ⅱ级为患者下肢的深静脉每级的分支显示当中,对比剂的混合轻度出现不均匀的情况,患者血管的强化度≤140 HU相对较差,并无明显的条状伪影且充盈缺损情况出现,可见血流伪影,3D成像的图像质量较为一般。但是,可判断出该病变;Ⅲ级为患者下肢的深静脉每级的分支显示较为清晰,对比剂的混合较为均匀,患者血管的强化度>140 HU相对较好,并未出现充盈缺损情况,无条状与血流伪影出现,3D成像的图像质量极佳,细节显示较为清楚。临床检查结果由两名资深医学影像科的主治医师运用双盲法进行综合评价,精准地确定该图像的质量等级。运用双盲法针对于部分接受于X线下肢直接深静脉的造影检查患者,实施下肢的深静脉具体分节显示能力比较分析,包含着胫前与后的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静脉,对这2种检查方法之下对于患者下肢各个节段的静脉显示能力做出相应评价。

1.5 统计方法

该实验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例数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CT下肢直接静脉造影图像的质量分级实际数量比较分析

经过对3组患者的CT下肢直接静脉造影临床检查,可得出:Ⅰ组患者当中有3例患者小腿的深静脉内有较为明显的条形伪影出现,对3D成像的图像质量及临床诊断有着一定影响,故设定为Ⅰ级;Ⅱ~Ⅲ组患者,大隐性静脉的入股静脉、髂内静脉的入髂静脉所在入口位置对比剂出现了不均匀性混合情况,且有充盈缺损现象。但是,仅局限在入口旁侧,依据其基本形态及部位多层面的观察,可区别于血栓病症。故造Ⅱ~Ⅲ组患者影检查图像可设定为Ⅱ级。Ⅱ~Ⅲ组患者造影图像总质量相对较高,Ⅲ级占据总比例80%以上。Ⅰ~Ⅲ组患者造影图像质量的分级总体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8,P=0.037);Ⅰ~Ⅱ组患者造影图像质量的分级总体例数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4,P=0.018);Ⅲ组患者出现血流伪影相对最少,足以表明可适当增加注射的速率,能够将血流伪影有效减少。

2.2 CT下肢部位直接静脉造影与数字X线的下肢部位静脉造影比较分析

见表1所示,CT下肢部位直接静脉造影所显示的髂静脉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接受数字X线的下肢部位静脉造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5,P=0.003,P<0.05)。 其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CT下肢部位直接静脉造影与数字X线的下肢部位静脉造影比较

3 讨论

多层螺旋式CT直接性下肢的静脉造影,它是目前医学影像界之翘楚,它自身拥有着快速性、高效性、大范围性的检查患者可能会存在着疾病,成像图片清晰度极高,患者的股动脉、骼动脉、主动脉均可清楚地、一次性地扫描出来,可充分发挥血管内的对比剂功能优势,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最为精准性的造影检查依据[5-6]。故多层螺旋式CT直接性下肢的静脉造影检查技术被广泛应该于临床检查当中。经过该次研究发现,多层螺旋式CT直接性下肢的静脉造影,对于患者小腿的深静脉内的条形伪影、大隐性静脉的入股静脉、髂内静脉的入髂静脉所在入口位置对比剂中不均匀性混合、充盈缺损现象等,均可清楚地扫描出来。同时,通过可适当增加注射的速率,还能够将血流伪影有效减少。经过该次研究足以表明,多层螺旋式CT直接性下肢的静脉造影检查方法,其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性数字X线的下肢部位静脉造影检查,有助于提升临床病症诊断与治疗效果,可为我国医学影像事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螺旋式伪影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一秒变酷炫!德国摄影师将螺旋式楼梯拍成“盗梦空间”
螺旋式推进
中英语篇结构对比分析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