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及自我效应感的影响

2018-09-11 02:36邵英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腰间盘肢体外科

邵英华

山东省海阳市龙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烟台 265100

腰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多是由于患者腰间盘各个部分,尤其是髓核的部分在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内会发生破裂,导致周围的神经根受到压迫而出现的腰部疼痛症状[1]。目前临床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手术后会对患者肢体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笔者想通过临床对照实验探究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并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及自我效应感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出该院临床上进行为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术后的患者共计5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的平均范围(48.47±2.8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的平均范围(47.99±2.56)岁。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患者都知情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将一般常规护理的方法施用于对照组,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术前进行灌肠操作,术后禁食禁水,并且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等到患者肛门排气后,进行导管放置处理。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方法施用于观察组,主要内容如下。

(1)术前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前进行培训和咨询,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教育,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患者在围手术期应该了解的各种注意事项,了解并告知患者预设的出院标准,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护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少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感。同时采用术前超前镇痛来积极控制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感,并且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给予肝素防止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症状。

(2)术中护理措施。在手术中维持患者的体温,保持患者体温不低于36℃,在麻醉中使用优化麻醉手术的方法,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根据最近指南不在切口处放置引流管,密切关注患者术中的整个状态,出现意外状况及时进行处理。

(3)术后护理措施。①对患者进行液体治疗,补充患者术后的血容量,维持患者的胶体渗透压,保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状态。②医务人员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给患者提供独立的活动环境,术后当天活动2 h,之后每天下床活动6 h左右。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后锻炼的宣传教育,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肉功能训练,第次训练30 min,进行1次/d训练,并及时了解患者进行训练后的状态,进行强度和时间的调整。③营养支持护理。医务人员鼓励患者在手术后进行A级饮食,对患者经口补充营养,为高能量物质,补充2~3次/d,200 mL/次,从手术之日就开始补充。④出院前护理。医务人员在患者出院之前给患者讲述出院的注意事项,同时带领患者熟悉运动锻炼的整套动作,提醒患者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注意保暖措施的施用,尽量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的并发症、肢体功能及自我效应感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都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共计发生率36.00%(9/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00%(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P=0.017)。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自我效能效应进行比较,组内进行比较,两组护理后都比护理前有一个较明显的增幅,且这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增幅明显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和自我效应感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和自我效应感比较[(±s),分]

注:△表示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护理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肢体功能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自我效应感评分对照组(n=25)观察组(n=25)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15.76±2.11(20.16±3.57)△15.73±2.07(24.67±2.09)△*15.96±3.01(19.89±2.76)△16.01±3.11(23.89±2.81)△*13.84±3.89(20.51±4.11)△13.71±3.42(25.11±3.47)△*

3 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多发,主要由于患者承受了过多的体力劳动引起,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2]。患者由于腰椎间盘尤其是髓核发生变性压迫周围的神经,刺激患者出现腰部疼痛的症状。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种疾病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患者手术后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并且手术可能对患者肢体功能和自我效应感产生一定的影响[3]。因此,要最大程度地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我们应该重视整个手术过程中护理方法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也叫“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主要是指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加手术的成功率[4]。相比于以往的常规护理手段,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贯穿整个围手术期过程始终,需要依靠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团队的合作工作。快速康复是一种理念,希望患者可以尽快恢复健康,从医院来说,当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临床上可以优化整个医疗工作的流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医院成本开支,最大化地利用医疗资源。从护理角度来说,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将护理的内容进行了延伸和扩展,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对患者进行优质服务的需求,为整个护理学科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该研究表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患者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及自我效应感的影响相比于传统护理有更为可观临床效果,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护理通过多种模式在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对于患者术后预后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通过多种优化方式进行组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猜你喜欢
腰间盘肢体外科
手术与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肢体语言
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78例疗效观察
肢体写作漫谈
中药附子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